别让铁轨式思考扼杀了你的未来

作者: 安晓辉0 | 来源:发表于2018-01-24 06:54 被阅读1622次

我们在中学学过下图所示的一次函数:

当时我们被迫解题、解题、解题,很快,大家都会花式运用一次函数啦:

  • 给定一个点和斜率,你可以求出一次函数
  • 给定两个点,你可以求出一次函数
  • 给出一次函数,你可以在坐标系中画出一条直线
  • ……

熟练之后,考试时再也不会在一次函数这类题上丢分啦!那种感觉,棒棒哒!

然而不幸的是,我们居然很快把一次函数的特征实践到了生活中,我们总是用线性思考的方式看待周围发生的事情,然后主动丢掉了很多可能性。

铁轨式思维

先来看一个例子。

有一位南京大学毕业的小伙伴 M 拿了北京、上海和长沙三个地方的 Offer ,很纠结,通过在行找到我,想让我帮他选择 Offer 。

M 说:“上海和北京的两个 Offer, 月薪都是 1 万,这两个地方的房价那么高,感觉一辈子也买不起一套房了。”

我问他:“为什么说一辈子都买不起一套房?”

M 说:“你想啊,1 万月薪,就算每年涨 10% ,得 40 年后一个月才能买得起 5 万一平米的房子!到时候还不知道房子多少万一平米呢!”

我一听,妈呀,40 年 !果然好绝望,好绝望!

我说:“看起来确实很困难呢。长沙的 Offer 呢?”

M 说:“长沙的 Offer 是一家房地产企业给的,月薪 8000 ,我是长沙旁边县里的,8000 的薪水,在长沙能活得很滋润。”

我说:“那你是倾向长沙这个 Offer ?”

M 说:“也不是,长沙吧,发展肯定比上海北京慢得多,我还想在工作上成长快点,可是去上海北京吧,1个月1万块,感觉看不到任何希望……所以我很纠结……”

……

请你留意下上面的对话,M 计算薪水增长所用的方法,就是一次函数:

y = kx + b 

其中,k = 1000,b = 10000,y = 50000 ,函数式变成了:

5000 = 1000x + 10000 

这样算下来, x 确实等于 40 !

但是,这种计算方式,明显是错误的,首先他忽略了复利效应

简单讲,就是你每次加薪,都是以现有薪水为基础按比例调整的,而不是每次加一个常数。所以,正确的计算方法应该是:

50000 = 10000 * 1.1^n
n = log(5)/log(1.1) ≈ 16.89

也就是说,保持每年 10 % 的增长,只要 17 年,你的月薪就能从 1 万变成 5 万!

考虑复利效应后,结果差异巨大:40 年变成了 17 年。

可是很多人想到要等 17 年才买得起房,还是感到很绝望,很沮丧。

千万别沮丧,因为,这种简单的复利计算,仍然是一种线性思维方式!

可能有的小伙伴不同意我这种说法,因为复利方式明明是指数曲线嘛:

别急,之所以我们的看法会不一致,是因为,我们对线性思维这个说法的理解不一致。

所谓线性思维,是一种直线的、单向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思维方式,思维沿着一定的线型或类线型(既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的轨迹寻求问题解决方案的一种思维方法。

你是沿着直线思考,还是沿着曲线思考,都是在某个前提假设下,只考虑一个方向,缺乏变化,都是铁轨式的线性思维——被限制在既定轨道和既定方向上的静态思维

而我们的现实世界,其实是没有什么固定轨道可循的!

让思维出轨

来看我原来公司的一个小伙伴 L 的故事。

2015 年初,L 在我的团队(西安),一年工作经验,薪水接近 7000 。

2015 年底,团队散伙, L 开始找工作。我推荐他到北京一家电商公司,月薪翻了一倍多一点,接近 15000 。

2017 年 11 月份,L 从北京回西安,我们一起聊天,得知他已进入一家公司做大数据方向的开发,年薪超过 30 万,这个时候,他才工作了不到 4 年!

我们看到,L 在 2015 年底通过更换城市,让薪水跃变了一次,在 2016 年底通过更换工作方向,又让薪水跃变了一次,仅仅这两次,他的薪水翻了接近四倍!

而如果按照 M 的铁轨式思维方法来计算,3 年时间, L 的月薪应该只有 9100 块!

L 身上发生的事情,就是典型的“出轨”事件。这种“出轨”,是发散思维的结果,也就是说,我们思考如何实现一个目标时,要跳出自己熟悉的思维轨道,从零开始做前提假设,覆盖达成目标的多种可能性

以提升收入为例,除了 M 理解的每年普涨,还有下列可能性:

  • 跳槽
  • 业余兼职
  • 理财
  • 房屋租金等被动收入
  • 零边际成本类产品销售带来的被动收入
  • 信息出售
  • 资源置换
  • ……

很多时候我们看不到更多的可能性,是因为,我们会习惯性地用铁轨式思维从现状推演未来,会不自觉地过滤掉不符合我们推理逻辑的可能性。

要知道,一条铁轨会伸展到哪里,你闭着眼睛也能想象得到哇!而我们用铁轨式思维来推演身边的事情,就必然会限制我们的想象力。

有一天一个小伙伴给我说,他要在今年赚到 1000 万!

我一想,他现在做开发,年薪还不到 40 万,绝无可能在今年赚到 1000 万,于是就觉得他在说笑。

可是现在想想,我之所以不信,其实不是他的想法不现实,而是他的说法违背了我轨式思考的结果!我看不到那种可能,所以觉得他在说笑。这其实是我太愚蠢啦!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种在我们想来不可能的骤变,确实是可以在某些人身上发生的!

知名经济学者、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薛兆丰,于 2017 年 2 月 20 日在“得到”APP上线了《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专栏。

这个专栏,萃取了薛兆丰在北京大学讲授的《经济学原理》和《法律经济学》两门课程的精华内容,利用超过 260 节音频+图文在线课程,致力于让普通大众发现经济学的乐趣,并构建起地道的经济学思维方式。

上线一周,便吸引了超过 4 万名“得到”用户付费订阅。到 2017 年 11 月 10 日早间,《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专栏总订阅人数突破 20 万。

我们来做个简单的计算,《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专栏定价 199 元, 20 万人订阅,销售额 3980 万!

薛兆丰教授凭借这个专栏,个人年收入,一下子从几十万的级别跨进了千万级!

而在这件事发生之前,如果薛教授告诉他的同事们,他 2017 年要赚到 4000 万,他的同事们心里肯定是一声哂笑——怎么可能呢,你现在收入还不到 100 万呐!

然而,事就这样成了。

所以,当我们觉得一件事情不可能时,我们所谓的不可能,往往是“某种条件下这件事情不可能”,如果我们能找到这个隐含的假设条件,就可能推翻我们的推理,变“不可能”为“可能”

变不可能为可能

那么,怎么才能把我的结论,从不可能变为可能呢?

说起来也简单,遇到不理解的事情,别急着说不可能,先停下来想一想:

  • 我是怎么推理出不可能这个结论的?
  • 我做了哪些前提假设?拿掉它们会发生什么事情?
  • 除了我思考的达成方式,还有没有其他的达成方式?
  • 换一个比我厉害 5 倍的人,他会怎么来完成这件事?
  • 如果换作一个完全不了解这个领域的人,他会怎么来完成这件事?
  • 如果让麦肯锡的咨询师来分析这件事,他会怎么做?

当你能够把这样的思考引入到日常生活中,刻意练习,假以时日,就能打破自己的铁轨式思维习惯,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怎么把这样的思考练习引入生活中呢?

三个步骤:停顿、思考、印证

比如,你浏览网站时看到一个新闻,标题是“卖煎饼大妈月入10万”,你肯定想点进去看看。

别这么做,先停一下,停一下,让自己停下来。(停顿

然后,在自己心里琢磨下,卖煎饼怎样才能做到月入 10 万,梳理出你能想到的做法。(思考

接下来,再点开新闻去看,看看新闻有没有讲大妈都做了什么事情让自己月入 10 万,和你的想法对照一下,也许你会看到不一样的可能性。(印证

不光是新闻,其他事情也是一样的。

比如你看到小区楼下的临街商铺,拐角处那家,商家三个月一换,没有一家经营时间超过半年的,你就可以停下来,想想为什么,然后找别人讨论,或者到这个商家里面去观察、询问。

慢慢的,当你习惯了这样的思考方式,能够从零开始提出假设,带着研究的想法去看各式各样的问题,和各式各样背景的人相互印证,就能够形成发散式的思维习惯,遇事就能看到更多可能性。

相关文章

  • 别让铁轨式思考扼杀了你的未来

    我们在中学学过下图所示的一次函数: 当时我们被迫解题、解题、解题,很快,大家都会花式运用一次函数啦: 给定一个点和...

  • 别让“囚徒思维”,谋杀了你的未来

    文|赵晓璃 写在前面的话: 早些年,《哈佛商业评论》就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做“职场囚徒”。 所谓“职场囚徒”,是指以...

  • 别让愧疚杀了你

    你是讨好型人格吗? 最近蒋方舟在奇葩大会上提到“讨好型人格”,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这种倾向,可能带给了自己满...

  • 别让情绪杀了你

    01 前天晚上,我差点被情绪杀死了。 原因却是一件小事——我们小区停水了。 那天中午就开始停水了。晚上,我带着孩子...

  • 别让溺爱扼杀了孩子的未来

    本学年又承担了重任,担任七年级俩个班的语文教学及班主任的工作。面对的对象是一群个性鲜明,来自各个不同家庭环...

  • 愿你我成长为想要的模样。

    别让时间是非了理想, 别让理想败给了现实, 别让现实腐朽了思想, 别让思想中断了未来, 别让未来输给了时间。

  • 旅途

    你 在铁轨旁 竖起 剪刀手 阳光 洒在你 清秀的 脸上 你说 铁轨 代表远方 和未来 可 火车 不会 想太多 它们...

  • 别让你的懒散扼杀了你。

    你是不是每次有事情要做,但是又在想“哎,还是先玩一会儿手机,放松一下吧。过五分钟再做吧。”可五分钟后的你依然在玩手...

  • 三别

    别让我讨厌 别让我思考 别让我等待

  • 晨读感悟🌤别让你的大脑控制你的大脑

    今天跟大家来分享三个部分,别让问题指挥你的大脑、敢于与众不同和别让群体思维扼杀你的思考。 1、别让问题指挥你的大脑...

网友评论

  • 花开的故事:很有挑战性,很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新颖独特!
  • 夺夺哥:最不应该就是打了个广告
  • 9725473a1771:为啥要拿开发来举例。。开发薪资水平较其它行业本身会高些 35岁是个槛儿啊
  • 川椒凤爪:简单来说就是什么事情都要深入思考,不要只看表面
  • 赵小慢慢慢:“通过在行找到我”在行是什么意思?
    “他的说法违背了我轨式思考的结果!”我轨式思考是怎么思考的?
  • e4c3af70f714:收入提升那个案例,那要是还有失业、经济泡沫、股市崩盘、房租支出等负向效应呢?
    哈默尔:@我家的狗叫小虎 同意,作者还是线性思维,从单一线性变为复合线性了😂。不过隐含的多角度思考还是值得学习的
  • AWeiLoveAndroid:要不是看了作者的简介 程序员的成长课 是作者写的 我还不知道这是大佬写的博文。点个赞、、
  • MrZombie:看完只想说,还有这种操作?
  • 想水的小猪:讲的比较客观
    想水的小猪:@柚子书生 作者讲的是不要用铁轨式的线性思维来思考问题,往往很多事情和我们初想的不一样,然后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停顿、思考、印证,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
    柚子书生:@想水的小猪 这种鸡汤叫客观……
  • ParkoLam:受益匪浅

本文标题:别让铁轨式思考扼杀了你的未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vas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