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简书电影山东科技大学
他点燃孩子们的自由梦想,然后呢?——看《死亡诗社》

他点燃孩子们的自由梦想,然后呢?——看《死亡诗社》

作者: 星絮 | 来源:发表于2018-03-28 10:29 被阅读133次

有时一个美好的周末就是缘于一部美好的电影。

电影《死亡诗社》剧照

当我看完电影《死亡诗社》,我的内心激动万分,我想一定要把这个观影的感受写出来。

然时隔一个多月,我从当初的激动到平静,又转入反思,自己的思想也经历了变化。

影片以一所高中为背景——威尔顿预备学校,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秉承着“传统、荣誉、纪律、卓越”的精神,培养出来的的学生绝大部分都进入常青藤大学,进而成为社会的精英。影片讲述有一位才华出众又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的好老师(英语老师即语文老师)——基汀先生,将他的热情、梦想一点点地传授给学生,同时通过学生们自发地组织参加“死亡诗社”——其实就是志同道合的同学畅谈人生理想,为自由而生的精神家园,激发学生们抓住今日、活在当下,为梦想而生,为自己而活。

优秀传统有时会扼杀个性

所以影片的核心语义就是——Carpe Diem(拉丁语:意为抓住今日,活在当下)

基汀老师开始就给了学生与所有老师截然不同的教学态度,第一堂课,他让学生们走出教室,来到走廊,看墙上那些百年前的学长们,让他们聆听,用心聆听他们(逝去的学长们)的心声:

I would like you to step forward over here, and peruse some of the faces from the past. You've walked past them many times, but I don't think you've really looked at them. They're not that different from you, are they? Same haircuts……Full of hormones. Just like you. Invincible just like you feel. The world is their oyster. They believe they're destined for great things just like many of you. Their eyes are full of hope, just like you.

我要你们向前到这儿来,细细玩味过去的面孔,你们经过这儿无数次,但从未真正看过他们,和你的差异并不大,对吧?同样的发型,和你们一样精力旺盛,和你们一样不可一世,世界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他们认为注定要成就大事,和大多数的你们一样,他们的双眼充满了希望,和你们一样。

在历史的传承中,孩子们将会看到什么?

Did they wait until it was too late to make from their lives even one iota of what they were capable? Because you see, gentlemen, these boys are now fertilizing daffodils. But if you listen real close, you can hear them whisper their legacy to you. Go on, lean in. Listen, you hear it? Carpe…hear it? …Carpe, Carpe diem. seize the day, boys, make your lives extraordinary.

他们是否虚度时光,到最后一无所成?因为各位所见到的……这些男孩现在都已化为尘土了,如果你们仔细倾听,便能听见他们在低声耳语,附耳过去,仔细听,听见了?CARPE…听见了吗?CARPE… CARPE DIEM 及时行乐,孩子们,让你的生命超凡脱俗。

这些能够体会吗?能够感受吗?对于十七八岁的男孩子而言,是震撼的,这足有力量,让孩子们静下心来,看看曾经的学长们,想想自己的未来,想想这一生应该怎么过。

真正启发学生思考的老师是令人敬仰的,照本宣科不能将孩子引上路。基汀老师因为爱学生、信任学生,他相信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梦想(理想),有激情,只是缺少正确的引导,于是他要做这样的一个领路人。相信这是我们这几代人都向往能遇到的好老师,因为他不仅仅教会我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做人。

“死亡诗社”里畅谈人生理想

第一课,他就教学生认识人生,认识死亡,认识人生的可贵:

Because we are food for worms lads, Because, believe or not, each one of us in this room is one day going to stop breathing, turn cold and die.

因为我们都是凡人,孩子们。因为信不信由你,这间房子里的每个人总有一天都要停止呼吸,僵冷,死亡。

他要孩子们意识到生命的独特性和可贵性,正因如此,才不能只被一本教科书框死。他让学生把诗歌艺术的理论教科书第一章撕掉,因为创作是激情的喷发,不是什么数学公式可以推导的标准模式。于是他教学生在自然自发的状态下写诗,只是心中最想表达的情感。孩子们慢慢意识到,可以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可以做自己生命的主宰。

课堂上,他跳上讲台,并让孩子也逐一感受一下,高高在上的意思是老师想提醒自己,我们必须时刻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跑步时,他教孩子们喊出自己的心声:遇到纷争要对抗,面对敌人不畏惧;做世界的水手,航向所有的港口;要成为生命之王,而非奴隶;让生命如喜悦的诗。

生命喜悦如诗

影片的主题,符合美国的主流文化意识形态,应该属于政治正确的。然而一百年的精英教育已经深入人心,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医生、律师、工程师、设计师、会计师,这大概是既定的成功路。如果定义成功是单一的维度,那么这个社会是可悲的。

现实的确是残酷的,因此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慢慢忘记了自己曾经的梦想,甚至连别人的梦想,都因为要跟随主流而去践踏。尼尔的父亲就是这么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家境不算好,却跻身贵族学校,一心希望儿子将来出人头地来改变他的生活,全然没有考虑醉心于表演艺术并有着天分的孩子。尼尔的父亲代表了社会上一大部分人,那些焦虑的父母们。而尼尔,就是觉醒的勇于追梦和抗争的年轻人,不惜以生命的代价去践行基汀老师教导他们的人生道理。

焦虑而专制的父母,代表社会主流传统

然而,道理归道理,现实中政治正确的代价是谁去把控这个度,尼尔的死揭示了这个问题,老师点燃学生的激情和梦想,大家都要跟从自己的内心。当真正碰到强大现实对抗的时候,有没有教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制衡办法,一个迂回的战略,一个以退为进的智慧。如果没有,让一个十七岁的孩子面对这样庞大的现实沉疴,基汀老师的做法无疑是以卵击石。

所以结果也并不出人意料,学校以校董会正式名义走合法程序赶走了基汀老师,代表了保守和传统的思想赢了。而一部分学生产生了困惑,“死亡诗社”面临着解散,为自由梦想而生的小火苗也可能被现实的冷风吹灭,但是,仍有一部分的学生明白了老师的用意,明白了人生追求梦想的可贵,也明白坚持理想会遇到的阻力和困难,表明自己的心意,要像老师那样,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世界。

学会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

学习和成长是一个人一生的必修课,每个人都必须要明白自己是什么人,想成为怎样的人,要怎样去实现。所以我们经常要问问自己,我的心在哪儿,要往哪里去,要怎么才能去。人生有很多条路,但是不能同时走上两条,走哪一条全由自己决定。人的真正自由是在梦想当中,所以享受自由的快乐要在现实中付出代价,犹如舍与得。

像基汀老师讲的,必定是少数人要选择的路,大部分人会选择传统和保守的路,那是绝大部分人都走过的路,因为那比较保险,不会出错,毕竟存在是合理的。然而,如果有一条中道呢?如同中国人的传统智慧,不偏不倚。做那遍地浊泥中的一股清流?人们多半会知道结果,但如果有成千上万股清流呢?

时间会改变我们的思想,坚持理想(梦想)依然是荆棘之路,有人逃避,有人坚持,有人失败。值得庆幸的是,在当今多元文化的大环境下,个人的自由思想及梦想追求被赋予更多包容,更多鼓励。对于普世价值观下定义的成功也多半可以走上跟随内心的道路,正因为如此,基汀老师和他学生们的追求自由梦想才有了意义。

但是,若我们有足够的智慧,在“传统、荣誉、纪律、卓越”的平台上更好地展现自我吧,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无论如何,这世界终将变得越来越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他点燃孩子们的自由梦想,然后呢?——看《死亡诗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vhh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