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每次讲起那些困难年代的时候。也总要讲我的爷爷们那一辈的一些事,讲住在小山沟的两大家族的不同的处事风格。
在那些困难时期,人们没有粮食吃。村里已经有了饿死的人。
我们家附近有一三口之家,男的人高马大,三十多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可无奈食不果腹,饿的皮包骨头,后来扔下妻儿撒手人寰。
男人死后,妻子悲痛交加,不久也病倒了。他们的儿子还小,不懂事。对父母的死活根本无能为力。
一个邻居的大婶看着躺在炕上奄奄一息的女人,实在觉得可怜,就端了一小碗米汤给她喂下。谁想,女人竟然睁开眼睛说话了。
原来也是饿坏了,一小碗米汤就活过来了。可是接下来的日子,依然没有任何可以吃的东西。其他人也都自身难保。只能眼睁睁看着女人一天不如一天,最后也死了。
他们的孩子被男人的哥哥领走去抚养了,总算保住了生命。
在那样的日子里,极度饥饿时刻考验着人们的忍耐力。由于处于那种特殊的年代里,人们没有任何自主权,只能苦苦挣扎着。
当然饥饿的现实也催生了一些小偷小摸者。这些人有了他们自己的理由。那就是,与其饿死不如出去偷些回来。
这种偷盗行为主要发生在秋季,地里的庄稼快要成熟的时候。这些人就会趁着夜色,去集体的地里收拾一些瓜果蔬菜,豆类谷物等回家偷着吃。
和我们家住着一个山沟沟里的另外那个家族的人就有这样一个代表性人物。他们弟兄三个,他排行老三,村里人叫他三老汉。当时在村里是出了名的惯偷。
小山沟地理位置优越,沟顶上就是庄稼地。三老汉颇有心机,在自家窑洞顶上修了两条直通沟顶的山路,虽然险峻曲折,但是可以很快就从沟底攀上山顶。平时去山上干活,也不用去绕很远的路程。沟里住着的其他人也经常利用这两条阶梯式的小路上山,非常方便。
由于有这两条小路,为三老汉的偷窃行为提供了便利条件。他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山顶上的庄稼搞到自己家里,而且神不知鬼不觉。
村里的领导们发现了庄稼地的异常,也听人反应说三老汉有偷窃行为,晚上就专门派人去他们家大门口蹲点守候,想来一个人赃俱获。
可是明明知道他出门而去,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回来。原来,他早已由窑洞顶上的小路悄悄回去了。等待他的人辛苦煎熬着,他已经在做着美梦睡大觉呢。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