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唐斬,一个梦想以文字为业的读书人。
这是我的第【363】篇个人原创。
感恩关注,欢迎转发。
《三体》电视剧前天终于开播,追剧党的快乐又回来了。
忍住雀跃的心情,忍住内心第一时间生出的强烈推荐欲,在尝鲜前5集剧情之后,原著党的我终于可以放心安利了:
若是全剧都能保持如前面一样的制作水准,这剧应该扑不了了,目测豆瓣7.5分应该问题不大。所以,敬请放心食用。
其实在开播之前我就已经将预期调整为零,除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经验,还因为这个超级大IP最终出现在荧幕上的过程实在称得上一波三折:出品人被投毒去世,电影版夭折,刚上映的动画版被批为“一坨大便”(其实我认为倒也没那么烂)……唯一广受好评的是改编的《我的三体》动画,但方块人的造型实在不符合当前观众的观影习惯。
看书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故事很难影视化,就里面提到的情节内容,如果国内能不折不扣地拍出来肯定会大火,但怎么拍啊?一个审查环境,一个技术限制,就是横亘在制作团队面前的两座大山。拍好异常艰难,搞砸却很容易,因此对于我们原著粉来说,如果拍不好,那就不如不拍,放在那儿等环境宽松技术成熟以后再说,我们不介意再多等几年。这是最理性的选择,也是对读者和观众最大的尊重。
扯句题外话,那时我心里唯一能拍好《三体》的导演跟后来大多数网友的意见一致:他就是好莱坞著名的“暴君”,搞出过《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系列的詹姆斯·卡梅隆。除此之外,不做他想。
没想到这次国内版竟然给出了一个惊喜,没错,就是惊喜。就像是已经被前面好几个吃喝嫖赌不成器的混蛋儿子折磨得身心俱疲、心都凉透了的老父亲,终于培养出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小儿子,其实他只要能正常发挥就会显得鹤立鸡群,特别优秀。这就是郭德纲说的:不是我们有多好,全靠同行的衬托。
我觉得这次的制作团队做得最正确的事就是“尊重原著”。因为原著已经被市场和读者检验过了,你只要把故事原原本本、老老实实地讲明白,就已经可以说服绝大多数读者了,而读者就是本剧观众的“基本盘”。“基本盘”稳了,他们就会很乐意向非读者安利剧集和小说——就像我写这篇文章一样。后者有不懂的情节或疑问,他们也很愿意乐此不疲地跟人解释——“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这样影响力就一圈一圈的传播出去了,收视率自然不会低。
如果读者们的解释还无法令非读者满意,说不定还可以引发他们去阅读原著的兴趣,这对这个IP本身的传播也是好事。另外,像这种现象级别的大IP一旦改编得不好就很容易招骂,连德高望重的金庸晚年修改作品时都要被读者批判,遑论其他。
除了尊重原著,本剧另一大优点就是处处体现着制作团队的细致用心。因为现在的观众都不傻——我甚至怀疑许多观众在拿着放大镜看——作品有没有用心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比如剧中孩子们07年正在看的动画片是《虹猫蓝兔七侠传》,这是许多年轻观众的童年记忆;那时央视“大裤衩”也正在修建中,尚未竣工;主角开车行驶在“智子路”上(原著党会心一笑);做粒子对撞实验和观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片段都是实地取景拍摄……这些细节在剧中一一都有体现。可见只要作品是用心做的,观众就一定看得出来。
实话实说,看剧过程中想到这么好看的科幻小说是中国人写的,这么精良的剧集是中国人拍的,心底那点民族自豪感还是忍不住跳动了一番。听说播出后在外网的反响也很好,我想这就是文化部门最喜欢呼吁提倡的“文化输出”了吧。其实只要东西真的够好,识货的大有人在,完全不用担心输出的问题,就像千年以前我们出产的丝绸就可以让罗马贵族趋之若鹜,卖得跟黄金一样贵。
当然任何影视作品都不可能完美,比如有几个剧中的选角我个人就不太满意,我心里有更适合的演员人选。不过即使如此,我也已经开始期待后面两部续集了,虽然这种期待中依然包含着诸多谨慎。希望制作团队在后期能够不被各方力量裹挟,不忘初心,继续给观众带来惊喜。
春节大假将至,如果你也没有别的计划,就跟我一起追剧吧。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我们全年的关注重点几乎全都放在寻找地上的六便士上,现在终于有了难得的闲暇,我想我们或许也可以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然后想想日常烟火之外,那些宇宙和星辰大海的事。
《如是我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