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题目,觉得很是俗气,但左思又想,又写不出好的文字来,就这样凑合着吧。
独过端午,于我而言,实在平常不过。巡戈南沙,驻军香港,已到知天命之年的我,记忆中没与亲人在端午团聚过。
抗疫封闭,单位吃粽子,边吃边聊中,就聊起了这个节日,这才吃惊发现,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知之甚少。
端午、清明、春节和中秋节,并称我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于2006年首批被国务院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起,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端午节列入《人类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的来历,历史学家等多有考证,说法莫衷一是。但以《说文解字》里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如果与历法和《易经》中的天象图结合来解释,好像更为合理。五月地支属午,星宿正好是苍龙。对应乾卦九五则飞龙在天。五月属性为火,节气又已过夏至,故称其为端午。当然,午时为阳,称为端阳节亦可。
端午来历传说之多,翻了资料后才大吃一惊。我的印象中,纪念屈原是端午的正版。结果让人汗颜。史料记载,屈原之前端午节已存在。只是人们在端午读着《离骚》、《天问》等名句时,对楚国这位贤臣,大才子诗人释放的怀念之情、哀思之寄。也许很多时候,在人们心中就只是一种文化载体和符号。只于是迎接伍子胥,纪念孝女曹娥,纪念介子推等都不太重要。有专家认为应正名,当然啦,在学术界很重要,在民间则大可不必。当然啦,还有诸如浴兰节说、恶日说、夏至说等等吧,大可不必大张旗鼓的追究与正本清源,让老百姓按各地风俗自行快乐,延续了传承,又使节日百花齐放,何乐而不为。
各地端午都会有民间活动。在我的第二故乡海南,一般会举办龙舟竞渡等活动。在如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县治城垣定安,五百年历史的明成化古城门洞内,仍有两个石阶叠架着两条鲜艳、修长、昂扬的龙舟。海岛先人,端午时节,扛起龙舟,奔向大河,挥汗于南渡江中竞渡……历史就从一个个古色端午,时光交错着流淌到了今朝。当前,海南正在建设自贸港,经济腾飞之日必是传统弘扬之时。
我的老家,记忆中小时候并不过端午节。是流行过“吃新”,是为庆贺新成熟的瓜果蔬菜的传统农事节日。但后来在族人的统一下就改成了过端午。原因可能是过这个节人数太少,不合人群,不符潮流。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吃新成为家常便饭,时时能做到。只是我觉得挺遗憾,又少了一个颇具特色的农事节日,失去了一个特色节日的传承符号。
今年疫情,对端午节日影响肯定巨大。我在封闭执勤,老婆和孩子不知咋过,有想法但也无可奈何。老家的高龄父亲在这几天应该会开心,刚失去老伴的他,我的其他姊妹都会趁假期去陪他,祝福老父亲安康。
不管如何,端午文化在人们心中有烙印,习俗在民间有传承,我们不是才子佳人与文豪,没诗没句,但依然要说,中华传统文化在盛世幸甚,龙的传人一定有这点文化自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