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坛之于史铁生是“上帝苦心的安排”,使他能够在人生遭遇大的动荡后寻求到一个宁静的去处,并且在这个去处中思考命运以及生命的真谛。
地坛里出现的每一个人于史铁生来说,或是生命的参与者,或是过客;
但于我而言,这更像是人生的百态图。在地坛里,有着最多的是无常的命运和坚韧的生命。
一、生与死
生命这个论题所涉及的莫过于是生与死的问题。
《我与地坛》这本书贯穿始终的是作者对于“如何活”以及“何时死”的思考。史铁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是先从死开始的,在那些令人窒息的日子里,他问过自己最多的三个问题中第一个就是“要不要去死?”思考到最后,在这个地坛里,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他说:“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书中除这以外,也有一处关于死的描述令人感动,就是“我”的朋友,一个有天赋的长跑家与“我”在每次分手时,都会相互叮嘱:“先别去死,再试着活一活看。”
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呢?或许像是一种自我安慰:“生命已经这样糟了,我为什么不再试一试呢?说不定我就会有额外的幸运呢!”或许是因为对于生与死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而且是正向的答案,所以在面对生活的无数苦难时,才能坚持的鼓励自己活下去。那么,我们又会在何时开始思考生与死的问题呢?
老舍曾在《我这一辈子》里借一个人物慨叹:“中国人活得真冤啊,糊里糊涂地来,糊里糊涂地走。”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有很多人在自己的一生中并没有弄明白关于“生与死”的问题。我们需要这个问题的答案吗?无疑,我们是需要的。因为对于生死,我们都会恐惧,恐惧的同时也会忌讳谈论。缺少前人的智慧,也没有强制思考的环境,必然在亲身面对时会不知所措。
史铁生便是如此。在他遭遇生活的打击变成了一个残疾人后,他开始被迫去思考“生与死”的答案。因为只有弄明白了“生与死”的问题,他才会在命运带来的苦难面前不那么恐惧,才能勇敢的作为一个人活下去。他用了几年的时间思考清楚了关于“死”的问题,终于能够明白了其中道理,开始安心的等待一件必然会降临的事情。剩下的便是“如何活”的问题,这个问题并不简单,所以他用了剩下的年月去探寻“如何活”。
史铁生说“生与死”以及“为什么要写作”这三个问题是交织在一起的。书中关于这一段的论证很精彩,更准确来说,是关于“不怕死”与“不想死”、“怕活”与“不想活”的论证。
史铁生说他在思考清楚关于“死”的问题后,他就不再惧怕死亡,因为他知道这是一件必然会发生的事情,没有什么可怕的。于是他开始寻找“如何活”的道路,最终他发现写作能够让那个躲在园子深处坐轮椅的人,在别人眼里也稍微有点光彩,在众人眼里也能有个位置。于是,这条路成了他关于“如何活”的答案。但是,在这条道路上,他又产生了新的困惑。那就是:在活的道路上,总会伴着死的影子。像他所说的“我忽然觉得自己活得像个人质,刚刚有点像个人了却又过了头,像个人质,被一个什么阴谋抓了来当人质,不走哪天被处决,不定哪天就完蛋。”这种状态是一个较为矛盾的状态,他并不畏惧死亡,因为他已经通过思考找到了自己关于死亡的答案,但是他并不想死,这是一种欲望,这是两回事。同样的,面对生命的无常,史铁生以及大多数的人是“怕活”的,但是,这与“不想活”是两回事。很多时候,“活”是人的一种本能欲望,也是人面对无常生命的坚韧力量源泉。
我与地坛:命运无常,生命有韧(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