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思考与观点国学与传统文化读书
与君共舞(12)||苏轼·《琴诗》

与君共舞(12)||苏轼·《琴诗》

作者: 黎峰小峰峰 | 来源:发表于2018-04-23 06:42 被阅读162次
与君共舞(12)||苏轼·《琴诗》

赏花赏月赏生活,学诗学词学文章。且为君狂,且为才倾。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风雅颂。


《琴 诗》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苏轼常用诗歌来讲道理,所选的意象大多简单明了,却能触及到幽微难言的哲理,引人深思。

苏轼此诗以佛偈形式写出前后,两句都是一假设一反问,说明要奏出悦耳动听的曲调,仅有琴或妙指即高明的弹奏技巧是不够的,这就启迪我们: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是客观条件和主观能动性结合的结果。这是一首典型的功夫在诗外的哲理诗。    

禅机里有一首诗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事惹尘埃?可见禅机的起源在禅心。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心有多宽,天地就有多宽。心不开窍,看到的是死物,想到的是常态,境界也就低。心窍一开,万物皆活。    

也是苏东坡,常和好友佛印戏闹。一日两人打坐,佛印问:你眼中看到的我是什么?苏东坡佯装说:是一堆粪。又反问佛印:你眼中看到的我是什么?佛印说:是佛。苏小妹后来听说这一件事对苏东坡说:你成不了佛,因为你心中没有佛。你不知道你眼中看到的别人是你自己。    

这个故事还印证了另一句话: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哲人说:在我们的眼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不怎么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呢。有一天我儿子问我:情人眼里出西施,那西施眼里出什么呀?我说:西施眼里出情人呀!还专门跟他解释,爱一个人,只要注视对方的眼睛,能在对方的眼睛里看到自己,那就是真爱。儿子很失望也很不屑,他说:西施眼里出眼屎呀!这都不知道,还搞得那么复杂。呵呵,原来是一道脑筋急转弯。    

对于琴,我不懂。听音乐也是跟着感觉走。说不出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所谓内行听门道,外行听热闹。但央视的青年歌手大奖赛,我比乐迷还乐迷。热爱应该是没有高低贵贱的。我毕生都在仰慕“高山流水谢知音”的故事,追求高雅有时比抵达高雅的境界更有吸引力吧?

电影《六指琴魔》中林青霞把琴声当做杀人武器,这是想象的需要,操琴杀人于无形的林青霞远没有《新龙门客栈》中为情所伤的剑客林青霞可爱动人。

我不喜欢的还有《功夫》中两个操琴杀人的男杀手,可恶之极!琴是来颂扬正义美好和善良的,用来杀人是对琴的侮辱。我原谅心智被蒙蔽的可怜人,不耻于无情无义的冷面杀手。  

白居易大约是懂音乐的。他的《琵琶行》通过对一位歌女高超技艺和不幸身世的生动描绘,抒发了诗人不满现实的悲愤心情。我不知道老白的音乐水平达到几级,但这一首诗应该是他取得高级技术职称时分量最重的一篇论文,可以发到核心期刊上去,算作是国家级的科研成果了吧?

相比起来,老白的另一篇诗作也很打动我:池晚莲芳谢,窗秋竹意深;更无人坐伴,唯对一张琴。(《池窗》)池中荷花凋谢,窗外秋意正浓。诗中主人公在寂静的夜里独自对池抚琴,表现出恬淡的心情和高雅的情趣。有时候,音乐的最高境界是:会弹不如会听,弹给别人听不如弹给自己听。每个人都是自己心灵的知音。    

王维大约也是操琴高手。“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种我行我素且歌且舞的音乐表演,在我看来有点华而不实,偶尔被人撞见可能还被吓着以为遇见疯子。人的清高傲骨,靠躲避是换不来的。你想想,深山老林中,一个人开了一场演唱会,没有组织,不卖门票,不宣传,也没观众,很另类吧?    

不过,我想到苏东坡一生坎坷,嫉恶如仇,大智若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苏诗,苏文,苏词,苏字,都刻画着他的旷世大度。甚至他戴过的宝塔式头巾叫“东坡巾”,爱吃的肉叫“东坡肉”,筑的湖堤叫“苏堤”。他对于一切都“无意于佳”,但后人都不得不承认他一切俱佳。因此我想大胆表白:我爱苏东坡。

赏析/黎峰

与君共舞(12)||苏轼·《琴诗》

相关文章

  • 与君共舞(12)||苏轼·《琴诗》

    赏花赏月赏生活,学诗学词学文章。且为君狂,且为才倾。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风雅颂。 《琴 诗》 苏轼 若言琴...

  • 旅行随想

    《琴诗》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以苏轼这首琴诗开...

  • 琴诗 苏轼

    《楞严经》中曾有一段描述:“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它的意思是美妙的乐曲产生于不同的...

  • 与君共舞

    原来他跟我有很深的血缘关系,我们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我如果能静下心来还能够知道他是怎么想的。最主要他还有免死金牌...

  • 琴诗

    莫言琴上有琴声 千曲寂然手奏鸣 莫言声在指头上 心有灵犀始动听 注:读苏轼《琴诗》有感。苏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

  • 读苏轼《琴诗》有感

    今日所读 《琴诗 》作者 宋 · 苏轼,感觉不错 ,挺有人生哲理,与你分享: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

  • 【云山随诵之46】苏轼《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苏轼 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最善。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

  • 《琴诗》

    《琴诗》 作者: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 一肚子不合时宜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苏轼〔宋代〕琴诗 ...

  • 何不与君指上听!

    《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与君指上听! 琴自己不能发声音,指头之间也不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君共舞(12)||苏轼·《琴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wce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