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好,
你的信已收到,谢谢分享你和孩子的点点滴滴,能体会到水上大作战的快乐,也能感到和孩子依依不舍的那种心情。说实话,老家比城里更有玩头,有更多的有趣的事情,玩起来把父母忘的一干二净哈哈,到时候人家没想你,你到一天一个视频打给他。
杭州六月过后,七月有了台风的迹象,早上清凉,中午闷热,下午一场暴雨,晚上可出来溜达,这好像就是七月的模式。
七月天总是那么热烈,就像刀郎的歌一样,转眼间20多年过去了,八楼的二路汽车依旧行驶,可物是人非,已不是当年那个洒脱的人儿。那种缠绵悱恻的热烈,那种能融化冰雪的赤情已荡然无存,留下的是岁月的底蕴和厚重。
随着时间流逝,曾经会说慢慢长大,如今只能说渐渐老去,但也会想起曾经的年少时那热烈和赤情。
说到变老,想起了最近读的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和《欧尼耶葛朗台》,不论贫穷还是富有,最终将沦为一撮黄土,留下来多少精神的寄托,都在儿女的教育上。《高老头》中,对两个女儿百般疼爱的高老头,离开人世的时候连送终的亲人都见到,而守财奴葛朗台临终时对女儿说万事要多操心,以后到那里找他交账。把那个时代漠视亲情的拜金主义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两部书里拜金主义是一个点,还有一个就是家庭关系及孩子的教育。
说到孩子教育,让我想起了另一本书《杀死一只知更鸟》里的斯库特爸爸阿迪克斯,真的是“温柔且坚定”的最好例子。
如何养育孩子,是人生的一大课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不同的家长培养目标也各不一样。我认为让他身心健康,品德良好,就足够了,如果能有一项谋生的技能那就再好不过了。
如今的大环境,一家比一家卷,就说刚过去的高考,浙江省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704,北京大学703,这几乎都是满分的成绩了,记忆里以前的分数线也没有这么高。只能说浙江的父母更会卷。
父母卷是可以的,但不是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能适应。前段时间看了一本《重新长大》的心理学书,其中有一个案例就是,清华大学毕业的xxx,从小被父母当成炫耀的工具,从小学、初中、高中,只要有一次考不到全班第一,就会被父母数落,他没有反抗过,直到大学毕业,他把自己关进房间里,除了吃饭和去厕所,三年没有跟他人真实接触,生活在虚拟的游戏世界……
那么要不要卷,不卷连高中都上不了,但相比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心来说,其他都是其次。我想最好的方法是父母的正面影响,不对孩子苛刻要求。父母努力工作,勤俭持家,不论多大年纪,时刻保持一颗上进的学习的心,孩子也会被这种氛围所感染的。潜移默化的将优良的家风家教传达给他,而不是做多少题目考多少分数。
努力做100分的父母,他能做到多少分,不做评论,等他长大成人了, 自己会给自己一个中肯的评价的。育儿就是育己,先让自己内心富足起来,自己做好了,孩子不会差到哪里去。
今天是这个月最后一天,也是星期一,是结束又是开始,忙碌的日子总是很快。996的日子,忙的要飞起来了……
就说这么多,祝好!
三棱镜
2023年7月31日早上7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