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家庭教育教育婚姻育儿
掌握这两个思路,让孩子成为人气小达人

掌握这两个思路,让孩子成为人气小达人

作者: 尔小雅 | 来源:发表于2018-03-19 22:09 被阅读10次

01

孩子的先天气质不同,有含蓄内敛的内向小朋友,也有乐观开朗的外向小朋友。在我们的文化中,外向的小朋友似乎更受欢迎,他们愿意主动与人交往,并能自如地表达自我;而内向的小朋友很难被真正看见,需求也经常不被满足。

父母会担心:

内向宝宝无法融入新环境怎么办?

内向宝宝无法和人正常相处怎么办?

内向宝宝得不到应有的资源怎么办?

其实,无论是内向还是外向,都是人的一种性格特质,并无优劣之分。就像自然界,花有千姿,叶有百态,我们并不强求小朋友都千篇一律地成为一个性格特质的人。

然而,奥地利心理学家A.阿德勒认为,人生有三大任务:工作、交友和爱,这些任务也都是人际关系的任务,也就是说这三个任务的完成与否取决于一个人的交往合作能力。假如一个孩子未曾学会交往合作之道,他必定会走上孤僻之途,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严重影响他一生的发展。

研究表明,与人建立良好的深度关系,是决定一个人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可见,无论是什么性格特质的人,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你会看到,一个人给人的感觉很舒服,很体贴,而他会告诉大家,他实际是一个内向的人。

与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模子的社交家相比,我更倾向于尊重孩子的个性特质,唤起孩子与人相处的内在兴趣,让孩子喜欢与人建立关系。一个孩子可以保持自己的生命特质,不必戴上面具去迎合伪装,同时也可以阳光开朗,富有同理心,善于与人相处。

02

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很多人会直接告诉孩子一些社交礼仪,比如见到客人要问好,比如要学会分享、合作等。但我们的孩子经常会一脸蒙圈,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在孩子不知所以然,父母还强迫的情况下,结果可想而知。

孩子虽然习得了一些表面的社交礼仪,但内心深处,会觉得与人相处是很烦很累的,甚至是,虚伪的。一个不情愿表现和善的人,却戴上面具迎合,不是虚伪吗?

所以,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首先要唤起孩子对他人的社会兴趣,让孩子愿意主动与人交往。情感态度的培养这一步不可省,就像浇灌一棵大树的根,根扎牢了,枝叶才会丰盛。

孩子愿意与人交往的第一步,是觉得周围世界是安全的、值得信任的。

孩子最初接触的人是母亲,与母亲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有助于孩子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

当孩子从母亲那里体验到源源不断的爱和关注,体验到亲子之间的亲密,才会愿意从母子的安全场走出去,探索周围的环境。相反,不安的依恋关系会使孩子胆怯、不安,回避探索新的环境,表现出退缩和情绪低落、缺乏自信。

佑宝很小的时候,有人建议我把他放回老家让爷爷奶奶带,我还是坚持把他留在身边。最初几年,是孩子建立安全感和自信感的阶段,我不想错过。现在的佑宝阳光自信,与人相处的尺寸也拿捏得比较好。他喜欢小朋友,很容易融入一个新的环境。遇到生人,他不会胆怯,但也不让抱,自我保护意识还是有的。

培养孩子社会交往兴趣的第二步,是让孩子体验与人相处之乐。

母子关系是孩子在这个世界的第一任关系,如果母亲积极地呼应孩子的情感需要,接纳、支持孩子,让孩子在关系里感受到爱和滋养,孩子会相信与人联结是美好的,值得追寻的。

另外,父母的教养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的交往态度。

父母的教养方式有权威型、专制型和放任型,研究表明,权威型父母的孩子有更好的社会交往态度能力。权威型的父母是这样的父母,他们接纳孩子,给他们充分的自由探索环境,但也设定规则,在规则之内保持绝对的自由。

如果父母缺少对孩子的关注,会导致孩子出现被动退缩行为。

而有时候,父母控制得太多,也不利于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我们来看两个小故事。

故事一:一个下雨的傍晚,晨晨出去和小伙伴踩水玩,尽兴处,他把伞也丢在一边,整个儿沐在雨里了。不一会儿,晨晨就变成一个水孩子了,但他心里喜滋滋的,越发喜欢这清凉的雨的世界。这时,妈妈匆匆赶过来,不发一言,把晨晨拎回家,又把晨晨一顿数落,说他是坏孩子,还再也不让他出去玩水了。

故事二:一个下雨的午后,佑佑见到院子里落在地面的水花,忍不住冲出去玩水。他举着笨重的伞在雨里踩水泡。这时,妈妈拿着一把大伞跑过来,举在佑佑的小伞上方,还和佑佑一起玩起了踩水泡游戏。妈妈知道冬天,在雨里太久容易着凉,趁着打雷孩子害怕的时候,裹着孩子飞跑回房间里。

第一个故事里的妈妈,出于担心孩子着凉的考虑,把孩子带回家,但整个过程充满了控制感。没有注意到孩子爱玩爱水的天性,制止孩子的探索行为,甚至贬低孩子,使孩子产生内疚感和焦虑感,长此以往,无形中会导致孩子退缩、害羞,缺乏自信。

第二个故事里的妈妈,做法上更支持孩子的探索行为,并且参与孩子的游戏。孩子感受到被支持和尊重,孩子会更有自信,更愿意探索新的环境

03

有了社会交往的兴趣,就是打好了社会交往的根基,此时,父母教给孩子一些具体可行的交往策略,孩子会更容易开启与人交往的大门。

策略一: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对于孩子来说,游戏会让教育事半功倍。

角色游戏是让孩子扮演一定的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

可以从孩子最熟悉的娃娃家开始,在娃娃家里,孩子扮演爸爸或者妈妈,给娃娃喂饭、哄睡、读书。随着孩子生活经验的丰富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娃娃家游戏的情节和角色可以更复杂,比如父母可以扮演客人,到娃娃家做客。这时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向客人问好,倒茶倒水,和小朋友分享玩具,临走时礼貌道别。

除了娃娃家,还可以玩超市游戏、医院游戏、公交车游戏。通过角色游戏,孩子体验到自身以外角色的情绪情感,也能学习这些角色的社会技能和社会规范。

策略二:巧用绘本,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绘本也是非常好的载体,许多优秀的绘本不仅具有趣味性、故事性,传达的意味也特别高远和深厚,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受到陶冶和感化。

《抱抱》通篇只有“宝宝”“妈妈”“抱抱”这三个词,但它传达的意味要隽永得多。这是一本通往外部新世界的邀请函,妈妈的怀抱温暖,但外面的世界同样可以是安全的、美好的,值得追寻的。它似乎在向所有宝宝说,来呀,拥抱妈妈,拥抱大家,拥抱这个世界吧。

《月亮的味道》讲得是动物们为了一尝月亮的滋味,一个接一个叠加在一起,搭成天梯够月亮的故事。它的关键词除了吃,还有一个,合作。小朋友读了它,除了被其中妙趣横生的故事逗乐,大概留在心里的,还有动物们合作搭天梯的生动画面吧。

《小蛇散步》里,憨厚的小蛇用自己的身体渡动物们过河,先是小蚂蚁、小蜥蜴、小老鼠,再后来,动物越来越大,小野狼、狮子、大象也从它的背上走过,小蛇最后累得把水塘里的水喝得精光,然后摇摇摆摆继续散步去了。这本绘本的关键词,是侠肝义胆。

《彩虹色的花》是一本关于给与的书,送出自己花瓣的彩虹花并未枯竭至死,在彩虹色的花被大雪覆盖的地方,出现了一道彩虹,被它帮助过的小动物都温暖地怀念它。来年春天,又有一朵彩虹色的花破土而出。给与的同时,自己的生命也升华了。

宫西达也的《你真好》,适合读给一个爱捣乱的的小霸王,因为它可以唤醒孩子内心温柔的种子。

策略三:及时肯定孩子的友好行为。

当孩子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出现友好的行为时,可以通过及时表扬和鼓励,来把孩子的友好行为保持下来。

深秋,银杏叶铺满一地,对面走来一个小女孩,佑宝迎上去送一枚银杏叶给小女孩。我见了,边鼓掌边热情地肯定佑宝的行为,佑宝也开心地给自己鼓掌。

不愿意分享玩具,是小小孩常有的行为,强求分享并不可取;有的时候,当佑宝主动送出玩具给小朋友时,我会及时表扬他:佑宝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给小朋友玩,真棒啊,小朋友很开心喔。

总的来说,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首先是乐于与人交往的情感态度的养成。当孩子觉得与人相处是快乐的,在关系中是安全的、放松的、被接纳、被滋养的,他会主动寻求与人建立联结。

有了良好的情感态度,再教给孩子一些具体可行的社会交往策略,让他们在与人交往、待人接物的时候,能够独立自信,这个世界也许就多了一个人气小达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掌握这两个思路,让孩子成为人气小达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wjm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