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校区、新气象,也是崭新的开始。
我们有幸成为新校区的第一批学生,一切都是崭新的,就连同脚下泥泞的马路也是新鲜出土的。
也许是因为大一的原因,每周安排的课程并不多。
星期五下午结束了社会学的课程,我们就已经安排好了去市里逛逛。
小贵和勇 B 没等下课就已经开始和她们的新欢打情骂俏起来。浩哥照常去了篮球场,夏帅和勇哥去参加老乡聚会了。
冯爷和我成了孤单影只的两个人,索性去市中心逛逛。
18 路公交车成了去往市中心唯一的交通工具。
我们在镇上的公交车站等了半个小时,终于还是等到了。整个车拥挤不堪,里面坐满了赶集的农民伯伯,车内时不时传来浓重的鸡屎味,夹杂着公鸡一声声的打鸣声,场面格外亲切动人。
这种场景一直延续到我们大二。
公交车在综合市场停了下来,农民伯伯们大多在这里下了车。看着熟悉的身影,不由想起了母亲。
记得小时候,我们经常去镇上赶集。自己家里养的鸡、羊,都会拿到市场上去卖。每逢赶集市场格外的热闹,看着他们两只手藏在袖筒里讨价还价,经过一番眼神的交流便做成了买卖。
大概过了半个多小时,我们下了车。
警钟街属于城市最繁华的路段之一,街道干净明快、行人很慵懒的迈着步子,这大概就是逛街应有的样子吧。我跟冯爷也放慢了脚步,尽力的融入到这个慢节奏的城市中去。
街边陈列的小吃,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特别是当我们走到了“马家巷小吃街”,口水都快要流出来了,这条200多米的小巷子人声鼎沸,整个巷子透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冷沾沾,烤脑花、手工酸辣粉,锅巴凉粉,还有老上海生煎包,无不刺激着来往人们的味蕾。
冯爷抿了抿嘴角,手里拿着糖葫芦忘情的细品着。
我停留在“周何记土豆泥”,点了份土豆泥。仔细的看着老板把一个个土豆侵在油里烫熟后捣成土豆泥,洒满香脆的芝麻和绿油油的葱花,然后用小碗装好。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吃进嘴里,土豆泥的细腻和芝麻的香脆恰到好处的融合在一起,再加上葱花的清香,真是让人难以割舍的味道,超级的香。想想家乡满山的土豆,实在是敬佩“川耗子”的聪明智慧。
过了天津桥,我们来到了号称川西北第一公园的人民公园。
经文化广场中央大道步入公园,是解放纪念碑和邓稼先纪念广场。公园的中部是假山和秀湖。假山分隔了公园的自然景观,东南面是儿童游乐园,西北面是桂花园、紫薇园、盆景园等,以植物造景为主,辅以精致典雅的建筑小品,形成了移步换景,各呈异彩的游览区。
人民公园里到处都洋溢着悠闲和散漫。
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停下来喝杯茶、晒晒太阳,掏掏耳朵,生活中诸多的不快也会被遗忘。
回来的路上,没能赶上18路公交车,只好搭2路车先到体院馆,然后步行回学校。
2路车人很少,除了零零散散的几位老年人,就只有我跟冯爷了。冯爷手里拿着吃剩的签子,不忍丢进垃圾桶,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等我们快到学校的时候,望着伟岸的校门,再想起临时搭建的食堂,饿意全无。
径直去了镇上,看看镇上的风景。
镇上冷冷清清,除了阳阳饭店亮着零星的灯光,就属十字路口的网吧比较惹人注意。
我们沿着街道在路口的网吧停了下来,示意冯爷去前面的面馆。
面馆很小,里面只有几张陈旧的桌子。
我问阿姨要了三两杂酱面,就着泡菜吸吸溜溜的吃完了。
味道很不错,分量很足,价格也很实惠。
阿姨人很好,问我们如果不够还可以再加点面。老板第一次让我们感觉分外亲切。我们也成了面馆的常客,连同寝室的几位兄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