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佛教故事
佛陀制戒因缘

佛陀制戒因缘

作者: 宗直 | 来源:发表于2018-06-28 10:52 被阅读6次
佛陀制戒因缘

当佛陀在毘(pí)舍离国猕猴河边的重阁讲堂说法的时候,迦兰陀村有一位长者带着儿子须提那正好路过,就顺便到讲堂听佛说法。

须提那听完之后非常感动,决心出家。佛陀告诉他:征得全家人同意之后才能加入僧团。

须提那是家里的独生子,而且已经有了妻室,父母和妻子都不同意他出家,又请来许多亲友劝他打消念头。但是须提那出家的信念非常坚定,可以说梦寐以求,最后,他甚至以绝食来要挟父母。

须提那绝食到第六天的时候,父母终于妥协了。比丘们见须提那求道的意志这么坚决,都非常佩服。不久,毘舍离国闹饥荒,托钵乞食成了严重问题。须提那不由得想起物产富饶的故乡迦兰陀,就带领比丘们回到迦兰陀村。

须提那的父母听说儿子回村了,就请儿子务必抽空回家一趟。须提那虽然有些踌躇,但还是同意了。须提那的妻子在家里精心打扮起来。公公婆婆还教她怎样打动丈夫。

须提那归家,见到全家人都对他加倍殷勤,温暖而亲切,又被家庭的恩爱束缚起来,妻子的甜言蜜语更是让他陶醉,于是就和妻子同宿了。

过后,须提那非常后悔,责怪自己没有坚定的意志,回到僧团的时候,失去了本有的精神。大家都知道他被女色诱惑,就把此事告诉了佛陀。

佛陀制戒因缘

佛陀教导须提那远离爱欲之后,召集所有的比丘,制定了五条根本戒律:

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淫欲。

四、不妄语。

五、不饮酒。

并对大家说明持戒的意义:

一、僧团和合故。

二、接引僧众故。

三、调伏恶人故。

四、惭愧者能安乐故。

五、没有现世烦恼故。

六、没有未来烦恼故。

七、能令不信者生信故。

八、能令已信者增进故。

九、能令正法久住故。

十、能令清净心不失故。(《佛教故事大全》)

相关文章

  • 佛陀制戒因缘

    当佛陀在毘(pí)舍离国猕猴河边的重阁讲堂说法的时候,迦兰陀村有一位长者带着儿子须提那正好路过,就顺便到讲堂听佛说...

  • 佛陀制定不净行的制戒因缘

    有人认为佛教的戒律,是佛陀于2500多年前于印度制定的,依人、依时、依地,放在今天都显得不合时宜。 事实上,倘若看...

  • 《杂阿含经》830经

    1.830经概要 迦叶氏初不喜世尊制戒,后自知悔,自见悔而向佛陀忏悔,佛陀即向其开示制戒的重要性及告知戒是与解脱相...

  • 仁泽法师: 佛教为什么不禁止吃肉?

    在上座部的佛教里,佛陀并没有完全禁止食肉,当年提婆达多曾经要求佛陀制戒禁止食肉,但佛陀拒绝了这种做法。 以前也有人...

  • (27)念佛日记 : 《净土宗的戒律观》学习笔记

    1、持戒不依戒。并不是放逸,而不持戒。 2、持戒的精神。佛陀制戒,到这个时代,个别戒条和时代不甚相符了,但戒的精神...

  • 佛陀戒

    佛缘化千孽转轮, 罪从空门有乾坤。 起道生教易经渡, 大悲大咒参本真。 ...

  • 修行为何?

    修行,要渡过苦海, 到达自在的彼岸。 修行者认为, 不修行才是大苦, 修行是以小苦换大乐。 佛陀制戒的用意, 对于...

  • 最初觉悟

    佛陀最初在菩提树下觉悟后,最初宣说的教法就是“四圣谛”和“十二因缘”,也可以说佛陀已经证悟了四圣谛和十二因缘法门,...

  • 因缘戒(一)

    仰望苍穹,皓皓当月时 家国天下,怎报? 低首原野,青青介草里 征途未果,何忧? 男儿当志在四方 惟汝不甘次第 千般...

  • 楞严咒的功效 ——编者 果滨老师

    佛说《楞严经》,其因缘为阿难被摩登伽女用邪咒所迷,在阿难的戒体快要被毁坏时,佛陀令文殊菩萨持楞严咒前往救护阿难,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陀制戒因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wqg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