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
【晨读:《资治通鉴》[51]“窃符救赵”——为什么有人帮你?】

【晨读:《资治通鉴》[51]“窃符救赵”——为什么有人帮你?】

作者: 大珊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8-09-10 05:19 被阅读0次
    【晨读:《资治通鉴》[51]“窃符救赵”——为什么有人帮你?】

    “窃符救赵”——为什么有人帮你?

    [背景]
    公元前258年,楚国答应与赵国联合抗秦,但是赵国国都邯郸的危机并没有解除。平原君赵胜又向魏国求救,希望魏王能够出兵援赵。最初,魏王答应马上派大将军晋鄙带兵前往赵国。
    可是,还没等魏国的军队到达赵国,秦王就派人给魏王送来口信,说是诸侯中如果有谁敢救赵国的话,那么秦国消灭赵国后,第一个就讨伐他。魏王胆怯,赶忙让军队驻扎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
    平原君想办法搬救兵。魏王是不能指望了,只能找魏国的信陵君想想办法(赵胜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 信陵君就是魏国的公子魏无忌。

    【原文】

    初,魏公子无忌仁而下士,致(招致)食客三千人。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看门人)。公子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带领)虚左(古代坐车,左为尊位)自迎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径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谦逊),公子执辔愈恭(恭敬地驾车)。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拐个弯)车骑过(访问)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硃(朱)亥,睥睨(悄悄斜眼看),故(故意)久立,与其客语,微(暗中)察公子,公子色(脸色)愈和(和善);乃谢(辞别)客就车,至公子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座位),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白话文]

    当初,魏国公子魏无忌为人仁义而礼贤下士,门下收养食客三千人。魏国有位隐士名叫侯嬴,年纪七十,家庭贫穷,担任大梁东门的守门官员。有一次,魏无忌设置盛大的酒宴以招待宾客,待宾客们都坐定后,魏无忌亲自带着随从和车马,并空出左边的座位(乘车以左为尊),亲自去迎接侯嬴。侯嬴穿戴着破旧的衣帽,径直登上马车后昂然上坐,一点也不谦让,魏无忌则亲自驾车,态度越发恭敬。侯嬴又对魏无忌道:“我有个朋友在集市上当屠户,请将车子绕去看看。”魏无忌驾车进入集市,侯嬴下来见到他的朋友朱亥,故意久久站立与朋友谈话,同时斜眼看着魏无忌,暗中观察他的表情变化,只见魏无忌的面色愈发温和,这才告别朋友朱亥上车,前往魏无忌的家里。魏无忌引侯嬴坐在上座,将他介绍称赞给在座宾客,宾客们皆大为震惊。

    [点评]
    这是战国四公子最后一个正式出场的魏公子,信陵君魏无忌。在对待门客的态度上,信陵君远超过其他四位。在尊卑等级森严的那个时代,尤其是地处中原腹地等级文化更加严密的魏国,作为贵公子的无忌,在宾客如云的宴会前,在纷纷扰扰的市井人群中,亲自为一个看门的老头驾车,这蔽衣破帽的老头还让自己在闹市旁干等着,因为他要和一个屠夫聊天,能够至始至终的谦和的做到,不是真正的“求贤者”,其谁可以做到呢?
    信陵君也算是从先辈那儿得到了一点真正的中原文化的“真传”---礼贤下士。况且,纵观历史可知,非常之人往往有着非凡之能,能够像奴仆一样被你驱使的人,最多只能给你“奴仆”的能力。信陵君也是食客三千的公子,可是在关键时刻,有力要出,有计要献的时候,谁能帮你?是那些规规矩矩、俯首帖耳的食客吗?还不是让他虚左驾车的侯赢,还不是让他久等闹市的朱亥。
    要谦虚谨慎,不可轻慢傲岸。无论什么人,都需有诚恳虔敬之心。信陵君善与人交,人们久而敬之,没有“敬”,怎么能“久”呢?

    【原文】

    及秦围赵,赵平原君之夫人,公子无忌之姊也,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相连,一波接一波)于魏,让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于婚姻者,以(因为)公子之高义,能急人之困也。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 不至,纵公子轻胜弃之,独不怜公子姊邪?”(话说到这份,实在是旦暮之急)

    公子患之,数(屡次)请魏王敕晋鄙令救赵,及宾客辩士游说万端,王终不听。公子乃属(联络)宾客,约(邀集)车骑百馀乘,欲赴斗以死于赵;过(经过)夷门,见侯生。

    侯生曰:“公子勉(加油)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去,行数里,心不快,复还见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今公子无佗端而欲赴秦军,譬如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公子再拜问计。侯嬴屏人曰:“吾闻晋鄙兵符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被宠幸),力能窃之。尝闻公子为如姬报其父仇,如姬欲为公子死无所辞,公子诚一开口,则得虎符,夺晋鄙之兵,北救赵,西却秦,此五伯之功也。”公子如其言,果得兵符。

    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有如晋鄙合符而不授兵,复请(请求)之,则事危矣。臣客(朋友)硃亥,其人力士,可与俱。晋鄙若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

    于是公子请硃亥与俱。至鄴(邺城),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硃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勒(掌控)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者,父归;兄弟俱在军中者,兄归;独子无兄弟者,归养。”得选兵八万人,将(率领)之而进。

    ……

    魏公子无忌大破秦师于邯郸下,王龁解邯郸围走(逃走)。

    [白话文]

    等到秦兵围困赵国首都邯郸,赵国平原君赵胜的夫人,就是魏无忌的姐姐,赵胜接连不断地派出使者,指责魏无忌道:“我赵胜之所以与您结成姻亲,就是因为仰慕公子您的高义,能够急人之困。现在邯郸随时有可能落入秦国手中,而魏国的援兵却迟迟不至。纵使公子轻视抛弃我,难道也不可怜一下您的姐姐吗?”

    魏无忌十分焦虑,多次请求魏安釐王命令晋鄙进兵救赵,又派出宾客中能言善辩之士百般游说,可是魏安釐王始终不为所动。魏无忌只好集结门下宾客,共一百多辆车马,准备奔赴赵国以死相拼。魏无忌路过夷门时,去见侯嬴,侯嬴道:“公子您好自为之吧,老臣不能随您前往!”

    魏无忌离开后,走了几里路,心里非常不舒服,就又再次转回去见侯嬴。侯嬴笑着道:“我早就知道公子还会回来的!现在您在没有任何应对之策的情况下,打算亲身去迎战秦军,这就好比是用肉去投掷饥饿的老虎,这能有什么意义!”魏无忌再拜,向他请教对策。侯嬴屏退左右随从道:“我听说晋鄙的调兵兵符就放在魏安釐王的卧室里,他最宠爱的如姬,有办法能够偷出来。我听说公子曾经为如姬报过杀父之仇,如姬愿意为您效死而在所不辞。公子只要愿意开口,就能够获得调兵的虎符,之后夺取晋鄙的兵权,北上救赵,西抗强秦,这可是春秋五霸的功业啊!”

    公子依计行事,果然拿到了兵符。

    临行前,侯嬴又道:“将军领兵在外,对于君王的命令,有时候是可以不接受的。假如晋鄙在核验兵符后仍然不肯交出兵权,还要再向魏安釐王请示,那事情就危险了。我的朋友朱亥,是个大力士,可以与您一同前往。如果晋鄙听命,那是最好不过;如果晋鄙拒不从命,那就让朱亥杀死他!”于是魏无忌请朱亥与他一同前往。

    抵达邺城后,晋鄙核验兵符无误,但仍然感到怀疑,举起手来看着魏无忌道:‘我率领十万大军在边境驻扎,而您现在轻车简从就要取代我担任主帅,怎么可以这样呢?’朱亥袖中暗藏四十斤重的铁椎,此时突然取出击杀晋鄙。魏无忌于是重新部署军队,下令道:“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可以回去;兄弟都在军中的,哥哥可以回去;身为独子而没有兄弟的,可以回去奉养父母!”于是选定八万人,魏无忌率领他们向邯郸挺进。

    ……

    魏无忌率军在邯郸城下大破秦军,王龁解除对邯郸的围攻而撤兵。

    [点评]

    《战国策·齐策三》记:“秦破马服君之师,围邯郸。齐、魏亦佐秦伐邯郸,齐取淄鼠,魏取伊是。公子无忌为天下循便计,杀晋鄙,率魏兵以救邯郸之围,使秦弗有天下。”所谓“公子无忌为天下循便计”,意思是魏无忌为了天下的安定而采取变通的办法,即窃取魏安釐王的兵符,杀死魏安釐王任命的主帅,违抗魏安釐王的军令而率魏兵救赵攻秦。魏无忌的行为,虽然是存亡继绝的义举,无论是对魏国、对赵国还是对天下都是有利的,却极大地损害了魏安釐王的尊严。魏无忌夺权之后,无论此战是胜是败,其与魏安釐王的关系都不可能修复了。

    荀子在《臣道》一文中对为臣之道有着非常精彩的论述,大意如下:

    服从君主的命令而有利于君主,这叫作“顺从”;服从君主的命令而不利于君主,这叫做“谄媚”;违抗君主的命令而有利于君主,这叫作“忠诚”;违抗君主的命令而不利于君主,这叫作“篡夺”。如果不顾君主的荣辱,不顾国家的得失,只是一味地迎合君主,无原则保住权位,以此来获取俸禄,豢养党羽,这种人就叫作“国贼”。当君主做出错误的谋划、错误的行为,以致于将危及国家的安全和社稷的稳定时,大臣、父兄中如果有人能向君主进言,意见被采用就好,不被采用就离去,这叫作“谏”;如果有人能向君主进言,意见被采用就好,不被采用就殉身,这叫作“诤”;如果有人能联合智慧之士齐心协力,率领群臣百官一起强迫君主、纠正君主,君主虽然感到心里不安,却不能不听从意见,遂使国家的大忧患得以化解,国家的大祸害得以去除,君主得以尊荣,国家得以安定,这叫作“辅”;如果有人能违抗君主的命令,窃取君主的权力,反对君主的行为,从而令国家转危为安,令君主的耻辱得以去除,其功劳足以给国家带来极大的利益,这叫作“拂(音bì,同“弼”,矫正、辅佐)”。因此,谏、诤、辅、拂之人,是社稷之臣,国君之宝,英明的君主会对他尊重厚待,昏暗的君主却将他视为自己的敌人。所以说,明君会奖赏的人,正是昏君所惩罚的;昏君会奖赏的人,正是明君所诛杀的。

    伊尹、箕子可以称为谏臣;比干、伍子胥可以称为诤臣;平原君赵胜之于赵国而言,可以称为辅臣;信陵君魏无忌之于魏国而言,可以称为拂臣。古书所谓的“依从道义而不依从君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魏无忌违抗魏安釐王的命令,窃取魏安釐王的权力,反对魏安釐王的行为,可其结果却是令魏国暂时免于被秦所灭,令魏安釐王不至于沦为秦国的阶下囚,所以称他为“拂臣”。魏无忌当然是社稷之臣,国君之宝,可惜魏安釐王不是明君,所以本应得到明君尊重厚待的魏无忌,却只会被昏君魏安釐王视为敌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晨读:《资治通鉴》[51]“窃符救赵”——为什么有人帮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wqj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