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是爱而不能”这句话我是在看武志红老师的书时看到的,而且多次出现在他的作品。
这句话是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说的,他在《红·白·蓝》电影三部曲中用他独有的悲观主义、怀疑主义的世界观通过电影语言来探讨人性以及生命的终极价值。
昨夜有朋自远方来,几杯黄汤下肚,晕得不知所以。
清晨酒醒,出奇的冷静,伴随着阵阵头疼,思绪万千。
去年看《前任3》的时候,我出奇的没有落泪,只是有一种莫名的压抑像石头般落在胸口,看着孟飞穿着至尊宝的衣服在广场上一遍又一遍地高呼林佳的名字。
我一瞬间走神了,回想到了周星驰电影《大话西游》中孙悟空眼睁睁看着紫霞从自己的手中滑落,痛苦地嚎叫,将那滔天的恨意一股脑地倾泄在牛魔王身上。
很早之前就在网上看到人说:爱的对立面不是不爱、恨,而是冷漠。
我曾一度认为这是对的,只是慢慢随着对人对事的感悟,忽然了解冷漠或许是逃避吧!
我们每个人在身体发育成熟后,随着生理的变化渐渐地心理也萌发了不一样的东西,我想那应该是对爱情的憧憬吧。
年轻的我们固执地认为喜欢一个人就应该大声地说出来,我们就这样匆匆忙忙地表白了,但忘记了表白从来都是胜利时的交响乐而不是战斗开启的冲锋号。
被拒实在是一件在正常不过的事了,但我们内心那股邪火就这样从一粒小小的火星燃烧成了择人而弑的烈焰。
想要爱一个人而无能为力,通常来讲会引发自我的怀疑,是不是自己哪里不对?
个子不高、
长得不帅、
不够有钱、
不够有趣、
不够逼格。
我们在不断的否定中残害着那个脆弱的自我,痛到无法呼吸的时候,我们便开始将屠刀伸向了那个我们钟爱的人。
是她,是她嫌贫爱富、肤浅、无知,我们一边贬低着对方,一边又对自己的行为无比愧疚。
就这样,那个阳光灿烂的你变得越来越沉默,仿佛整个世界都失去了色彩,每个人都在嘲笑你的懦弱和丑陋,从此失去了爱的能力,依靠着恨意如行尸走肉般机械的活着。
其实我们真的大可不必如此,我是如此的热爱满月,但是我没有能力去阻止它的阴晴圆缺,我于是试着去欣赏它的残缺,或许正因有了残缺时候的月亮,我才更加珍惜满月的美丽。
从小就被二元论影响的我们,活在了非黑即白的世界,单纯的认为不喜欢就是讨厌,其实这本是两个不同的词语,也有着不一样的含义。
我们没办法要求别人理解我们那颗滚烫而炙热的心,也无法将自己剖开拿着那颗心四处展示给别人看。
虽然很无奈但还是要接受一件事——爱与被爱都是件并不容易的事。
父亲从小就教育我,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和太多的人是需要我们去争取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阻碍,结果固然重要,但我们最值得记忆的往往是过程。在这段经历中你学到了什么,你是否是变得越来越好,这才是最重要的。
当我在生活中我总结成一句话提醒自己“尽人事而听天命”,当我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完了以后,我对这件事再没有一丝遗憾的时候,我会选择放弃。
我曾经对自己抱有疑惑,不知道坚持和放弃的尺度,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在这段过程中处于哪个阶段,是临门一脚还是漫漫长征的第一步,或者我们选择了错误的方向一直在南辕北辙。
那时候一个词语涌上心头——负担,是啊!我们不想要负担,更不愿意成为别人的负担,当有一刻你觉得自己的存在给别人带来烦恼的时候,也就是停下脚步的时候。
有的人会认为痴痴地等待和坚持才是对的,我想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乞讨呢?
期待着别人的怜悯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因为即使得到了我们也难以满足。因为物质的匮乏是一时的,而情感的沟壑就像无底洞一般,会把彼此都吞噬,最后连渣滓都不剩。
要用拉黑,不用屏蔽,喜欢一个人得不到是一件多么平常的事情啊!
我们不能像夸父追日般为了挚爱付出生命,并不是说喜欢的人不够珍贵,而是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有保质期的,而这份冲动的爱或许也有吧。
耳边忽然传来一句话:“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你我怎舍得那个喜欢的人,变为仇人呢?
不是不爱,只是无能为力,很是无奈。
春有百花夏有月,秋有凉风冬有雪。
接受自己是个普普通通的人,并不具有改变一切的能力,能做到的就是珍惜和把握当下和手中已经拥有的一切。
当放下了恨、放下了这份执念,我们或许会步伐轻盈地走向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