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摄影旅行·在路上
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Another Kind of Life

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Another Kind of Life

作者: 狮子老虎猫 | 来源:发表于2018-03-06 14:28 被阅读0次

我一直以为黑白是最不带感情的颜色,譬如每天走过的长长的地铁隧道,地道战式阴沉冷峻的色彩。所有人步履带风,一个赶一个地往前冲。这种时刻人大概是没有灵魂的,只是隐身在人群里单薄又麻木的行尸走肉。但黑白往往又是最有力量的颜色。它直白,锋利,它尖锐得刺骨。黑白色的照片总能传达最直接的情绪,不加掩饰大肆暴露。当欣赏一张黑白照片,能明显感受到艺术家并不着力于呈现而意在表达,他们似乎也不在乎观众“看懂了什么”。你第一眼看到的部分,大概就是这张照片对你的意义。

偶遇Barbican艺术中心的边缘人群摄影作品展,主题为“Another Kind of Life”,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米兰昆德拉那本《生活在别处》,尽管“真正的生活在别处”这样小资趣味的论调和容易被实用主义者诟病,但是你不得不承认”别处”总散发着另人心向往之的自由气味。人如果不活在期待里,那他会怎样度过这一生,这个展览试图提供荒诞的答案。

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Another Kind of Life 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Another Kind of Life 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Another Kind of Life

在展厅最开始的一面墙上有笼统的介绍,有句话还挺让人感动“他们(边缘人群)试图与摄像机共谋,通过镜头来重塑身份。”我看到transsexual赤诚地袒露身体,看到LGBTQ热烈地呈现欲望,看到女性的自我解放和救赎,看到赤贫地区人民的野蛮和朴素,看到青年亚文化族群让人发笑的叛逆。

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Another Kind of Life 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Another Kind of Life

其实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悖论,这些“边缘人群”到底是太勇敢还是太不勇敢?勇敢之处显而易见,暴露自己。不勇敢在于,这种暴露的潜台词是等待主流文化的收编,或者打入主流文化让越来越多人认知并接纳,但主流话语的重塑和影响力之大也是无需赘言的事实。或者是在被窥探的过程里试图找到自己真正的身份认同,说白了,他们还是没有勇敢到我行我素。

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Another Kind of Life

有几个展厅看得很沉重,集中在重度残疾、变性人和同性恋族群的作品。但二楼的青年亚文化族群看得我憋笑很辛苦。大概是年纪大了已经把自己抽象到带着家长的眼光去审美,就觉得这些小屁孩折腾个啥呀。大概他们幼小的眼神里也确实没法透露太多故事,于是这些作品的文字注解特别多,比如在脸上写”I feel like a shit(我觉得自己像屎一样)”, 在衣服上写“ Fuck me I only ask once(睡我,我只说一次)”, 在离家出走的路上写"Walking around for hours and hours and not being able to stop. Freezing all the time, exausted,dazed. After two weeks i didn't even remember why I ran away.(饥寒交困,根本不记得为啥要离家出走) “是不是很搞笑哈哈哈哈哈。

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Another Kind of Life 走马观花地就看完了。

最后是一张艺术家畅的走路自拍。帅极了。

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Another Kind of Life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Another Kind of Life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xal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