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情绪的产生,多是因为心中所想不得以实现。
于是看什么都不顺眼、不舒服、不如意。
也就是说,我们的想法导致情绪不畅、憋屈,想法又来源于认知,再深挖,就是扭曲的认知产生了不良的情绪。
当你手里有把锤子,你看什么都像钉子。
认知不同,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也就不同,进而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身心健康。
中医罗大伦老师说过,认知疾病常见有四种:
比较病:这些人总是喜欢与别人比较,“凭什么他们就称心如意,自己却过得这么辛苦。”一旦有了这样的想法,人就会愤愤不平,并且难以释怀。
应该病:认为事情“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当事与愿违后,便心怀不满,情绪久久不能平静。
受害病:认为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这样的想法会让他们长期浸泡在委屈和怨恨中,悲悲戚戚,看不见生活中的光明。
嫌弃病:认为自己不够好,没有多少价值,被人嫌弃,并由此滋生自卑、羞愧、不安、内疚、忧郁和失望等情绪。
《黄帝内经》中说:“任何疾病,本质上都是心病。”
美国著名医学博士、心理学家辛德勒也说过,76%的疾病都是情绪病。
我们常劝人:凡事看开一点!
所谓心宽、看开,不是让你阿Q精神,自嘲一下。
本质上是你的认知真的改变了,执念减少了、消除了,坏情绪也就少了,疾病也就慢慢远离你。
如果你的认知没有改变,对事物本身的看法没有改变,即便坏情绪被你压抑住,这种记忆却不会在你身体里消失。
而这种支配我们情绪、性格和行为的力量,90%并不在意识里,而是在潜意识中。
改变认知,是指进入潜意识的深海,从“根”上改起。
真正的改变,是内心深处的改变,这种改变一旦发生,情绪、性格和行为就都会随之改变。
想要改变认知,可以尝试这几种方法:
1、多阅读
读书,特别是那些能够为你的生活带来实际帮助的书,是提升自我认知最快速、最有效的途径。
我曾经也不喜欢读书,但现在我只后悔自己没有更早地爱上读书。
如果没有办法增加人生的长度,那就增加人生的宽度。读书也许不能使人立马变得富有,但却可以让人更加开阔、智慧、通透。
2、多行走
我们的人生就像行走在一条小巷子里,读书、旅行,就意味着推倒巷子的两面墙,接触更多元的文化、领略不同的人生、看不一样的风景。
3、多反思,多问为什么
人贵在自省。
当自己因为某件事情绪上来了,冷静下来,问问自己为什么是这件事让你不舒服,背后反映了你的什么价值观念。
反求诸己,无所不通。
4、学习心理学
心理学是帮助我们认识自我的强大工具。
我们对自身的了解是有限的,可能存在认知上的偏差。通过心理学学习,我们可以更深入的探索内心世界,理解自己的情绪、性格和行为模式,从而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
5、多和比自己厉害的人交流
多和比你厉害的人、不同领域的人交流,听听别人的观点和看法,有助于帮助自己打开思路。
认知改变,情绪消除,疾病也就自然消退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