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牧子

2005年我到上海松江不久,颇为意外地与维族人卖切糕发生了一段小故事。
记得那是一个深秋的傍晚,我骑着电瓶车下班,昏黄的路灯下,马路上行人稀少,我过了松汇东路普照路口的桥不多远,前面马路边传来说得不连贯的汉话,声音很大,我曾经在新疆有过一段生活经历,一听就知道是维族人,好奇心使我到他旁边停了下来,一看是一个维族小伙子,浓浓的眉毛,嘴上一圈胡子如刚针,说话时眉毛胡子上下抖动,但不像小品中陈佩斯卖羊肉串那样看起来搞笑,相反看着更让人害怕,他前面放着一架平板车,车上摆放着一大块切糕,切糕泛着油光,上面用葡萄等东西镶嵌着花色,看起来很诱人,让人产生很强烈的购买欲望,车的前方站着一个年纪约三十岁的汉族女子,女子长相清秀,维族小伙一边指着一块切下的见方切糕,一边用切刀使劲敲得车边沿咚咚响,并对女子又是说又是比划,意思是叫女子买下那块切糕,女子低着头,怯怯地站在一旁一声不响,估计也吓得够呛,见此情景,有种侠仪之情的冲动,我与维族人在新疆有过一些接触,壮着胆子掏了根烟递到他面前,一边用仅会的维语夹汉语对他招呼:“亚达西(同志或朋友)!来!抽支烟”!我这一句带着新疆人味道的搭讪,让他产生了亲切感,他爽快地接过了烟,接着我们两个人倒蛮像遇见老乡一样,于是开始聊了起来,从谈话中告诉我他来自和田,我也告诉他我在新彊阿克苏,喀什呆了好几年,也弄清楚了女子给他买切糕,切下来后又不买了,女子听到后,用弱弱的声音给我解释,说不是不卖,是少买一点,二三十元就可以了,但维族小伙不愿意,我问了女子切下来的那块多少钱,她说要二百八拾元,维族小伙听后也很恼火,马上进行反驳,一边说又一边给我比划,说女子买时问好了叫他这样切下来的,现在又不要了,并把切下的那块切糕用刀推到切下的地方挨了一下,又拨开,表明已回不到原来的样子,并且态度强硬,不买不行,我知道有个原因,他们信伊斯兰教,你看好的东西并取得你愿意,成交后如果不买,教义里属欺诈行为,肯定要与你纠缠,而女子购买时不知道这种东西很压秤,看起来不大一块会值那么多钱,是那时候一般普通人三天的工资,即使买下也会很心疼,所以才会两个人僵持着,我马上给维族小伙解释,说她没带那么多钱,不买就算了,他也不置可否,看我说话帮着女子,就转过来调侃我,我灵机一动,乘此机会对那女子说:“还不快走”!女子转身推着身旁的自行车正要离开,冷不丁维族小伙从车板下抽出了一把五六十公分,明晃晃的长刀,接着眼前闪过一道寒光,刀在空中舞了一圈,我着实吓了一跳,女子不由自主地往后退,过后使劲用刀背敲得车沿咚咚响,叫女子停下,接着又用刀指着切下的切糕,大叫:“买去!买去!”女子吓得像课堂上站着回答不出问题的小学生,耷拉着头,站着一动不动,我不停大声对他喊:“亚达西,那样不买多(不行),不买多”!他看到我俩一个害怕,一个着急的样子,居然一百八十度的变换了表情,满脸堆笑,又把刀又放回了车板下,然后继续给我开起了玩笑,问我这样帮女子说话,是不是认识,指着女子不停地嚷着是我妹妹,要我认同他说的话,我一边吱唔着,一边对女子说:“你走呀”!这次女子却不敢挪动脚步,接着我用力对他挥手,示意叫她快走,她迟疑地移动脚步,转身机械式地推着车慢慢往前走,这次维族小伙倒没有拦住她的意思了,只是一个劲对我笑着说:“你的妹妹吗?走好了”,我终于松了一口气,真怕他继续下去还会弄出什么动作来。人都是有感情的,他是把我当成了新疆人,有种他乡遇故知,老乡见老乡的感觉吧。
事情已过很久,现在回想起来还感觉自己挺有点侠义的味道,对于当事的女子该是一种她最想要的结局。人的一生如果能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是一种暖暖的幸福,不经意间就会开出美丽的人性之花。
作者:刘永成 笔名:牧子 四川眉山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