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 《心存仁念》

论语 《心存仁念》

作者: 欣荣年华 | 来源:发表于2020-02-21 20:25 被阅读0次

在儒家思想中,个人修养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个人修养的核心便是求仁和修德。

仁在天为道,这社会上为公正,在人心为正义,在人际为关爱。所以一个人只要对仁有所理解,内心求仁,当然在心中扎根之后,这个人就会自觉向善。

用现在的话说,仁应该是一种世界观、价值观和是非观。当我们建立起牢固的价值观,有了坚定的信仰之后。就会在内心产生一种强大的自律理念。同时,他也是一股强大的驱动力量。推动自己追求有价值的东西。这种信仰是一种心理自觉,有别于道德规范和法律。因此,要想使人向善去恶,最好的办法,便是引导人们确立和坚守这种信念,也就是孔子所说的,“至于仁”这个观点。

仁,不论是对社会还是个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就国家来说,积极用仁德的观念教化群众。就会把多少人以上求善求真的道路上,就会使人人相敬相爱,风俗归于淳朴,社会安定团结。

就个人来说,”苟志于仁“则心无旁骛。用心提高个人修养,心中长存善念。久而久之就能成为一个品行高洁、受人爱戴的君子。有了大众的关爱和拥护,成功之路将会更加平坦。

其实人的一生就是建立和固守某些观念的过程。未加教育时,人只是个本能和欲望的动物。建立了道德是非观念就成为一个社会人。若能建立并固守以人为核心的信仰体系,人就成为君子。

当然,择善固执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个过程都有反复。不断地建立善举。将有助于人才能坚定自己的意志,将弃恶扬善进行到底。择善固执,需要靠积累善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配人们的行为,并进行良好的道德行为,从性质上分析,他更像是善行的先导。引导着人们的思维活动以及感情和意识等走向道德的顶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从头至尾,这更像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就是说一个人为善或者为恶都是通过不断的积累而形成的,这与古人所讲的“积土成山”  ”积水成渊“的道理一样。只要善行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一样可以积善成德。

我是李雪峰,有一个幸福的团队,叫做:益家人部落,专注于线上和线下的健康教育、创业营销人才孵化、养生旅游。

如果,你也有兴趣,想参加,可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添加我的微信,以及

相关文章

  • 论语 《心存仁念》

    在儒家思想中,个人修养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个人修养的核心便是求仁和修德。 仁在天为道,这社会上为公正,在人心为正义...

  • 心存善念

    怀菩萨心肠做人,心存善念 。 所谓心存善念,便是内心保留修善之念。没有贪念,没有愤恨,没有害人之心。 心存善念者,...

  • 心存善念,幸福永相伴

    心存善念,幸福永相伴! 心善则美,心纯则真。 心存善念,阳光就会照耀你; 心存大爱,崇高就会追随你; 心存感恩,贵...

  • 人生大事——利命仁(二)

    《论语学习》90102 【思考之三】在《论语》中,孔子谈论仁的频率还是比较高的,为什么说他“罕言仁”? “仁”在《...

  • 《论语新解》里仁篇二则

    《里仁篇》是《论语》的第四章,是论语核心思想“仁”的重点阐述,在《论语》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其阐述了仁的最基本的存在...

  • 《论语》里仁篇总述

    《里仁篇》是《论语》的第四章,是论语核心思想“仁”的重点阐述,在《论语》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其阐述了仁的最基本的存在...

  • 听书论语,听后感

    今日更新丨《论语·里仁》 4.1: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注:“知”通“智”,音同,见《论语集释...

  • 2021-06-07

    做好小事,就是圣人(论语1 259页) 原文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陈昌文解读《论语》: 孔子...

  • 经典中的管理智慧《论语》第三讲学习收获

    论语第三讲学习收获 田秀红 经典中的管理智慧《论语》第三讲,李老师重点讲了仁,什么是仁,论语中对仁的解读。 爱人者...

  • 阅读分享|一起读经典——《论语》7.30∽7.31day95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 今人半部《论语》修自身 《述而篇》——述而第七 7.30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 《心存仁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xuh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