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淑馨捡到一片树叶,就想立刻送给妈妈的故事。
二、故事的核心问题。
陪伴孩子看到不是“想要”就可以要,懂得在正确时间做正确事情。
三.姬老师解决问题的核心步骤:
1.了解情况,确定淑馨的意思。认同、支持淑馨的想法,确定淑馨是爱妈妈的。让淑馨有了强烈的被认同感,让孩子看见自己的“想要”,明白自己也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2.表达出妈妈也爱淑馨,让淑馨看到和感受到妈妈爱自己的方法。
3.引导淑馨思考把叶子送给妈妈的正确时间和方法。
4.淑馨想要了解下今天自己的成长,表达了自己想要和姬老师一起吃饭的想法,是因为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的爱。当她的想法被满足时,可以感受到她的开心和释然。
四、对姬老师解决问题的看见、感受。
(一)解读好孩子说的每一句话背后的意。
在这个故事里,我看到孩子说的一句话里可能包含的信息不止一个,在解读中,孩子善性的部分要给予肯定,不正确的地方要陪伴孩子看见并找到正确的方法。
就像淑馨说,我想要把叶子送给妈妈,我想现在就去找妈妈。
姬老师肯定和认同了淑馨想把叶子送给妈妈的想法,让淑馨有了强烈的被认同感,这给了淑馨老师认可她也理解她的感觉。然后再让淑馨看到自己的“想要”,自己也没有解决办法。这时候,去接受这个结果就变得顺其自然了很多。
我看到,这样的方法,不仅仅停留在“对”的层面,因为陪伴中有爱,问题解决起来顺畅而温暖。
生活中也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
比如:周末,孩子说,回去了我想找龙悦玩。
之前,我会说:你写完作业了才能找龙悦玩。
复盘:
我:龙悦是你的好朋友,你想找龙悦玩当然可以啊。你想什么时间找龙悦玩呀?
林儿:我想**时间找龙悦玩。
如果林儿说我想写完作业找龙悦玩,
我:当然可以了。妈妈看到你现在能够很好地规划自己写作业和玩的时间,真是太好了。
如果林儿说我想写回去就找龙悦玩,
我:回去就找龙悦玩吗?之前我们是不是玩着玩着就不想分开了?
林儿:嗯。
我:这样子写作业的时间能保障吗?
林儿:可能不能。
我:那我们怎么办呢?
林儿:还是写完作业再找她玩吧。
我:嗯,非常好,这段时间你成长进步特别大,越来越明白正确时间做正确事情的重要性了。
(二)不直接拒绝孩子,而是用启发她思考的方式,问淑馨怎么办,再次加深我对解决这类问题的启发。
当淑馨说想现在送给妈妈时,
如果是我,可能会说:现在是**时间,没有办法送给妈妈呀!直接就否定了孩子的想法。
而姬老师说:那现在怎么送给妈妈呀?妈妈没有在这里,我们怎么样可以送给妈妈,你有现在就送给妈妈的方法吗?
我感觉姬老师这么问特别妙。淑馨通过自己的思考,自己看到自己想法的不可行,这样得到的结果比直接否定她的想法让她更容易接受。
我们陪伴孩子不是让孩子看到我们有多对,她有多错,而是陪伴孩子用更有利她成长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的方法,提升她需要提升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