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看着这“黑白灰”我真是有些快进的冲动,但是老师说:“最好别用快进的方式看。慢慢体会,品味。”暂停下来开始寻求看下去的动力,突然看见“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一经问世即“惊世骇俗”、被评价为“第五代的开山之作”。”
我始终没有把故事的内容放在意识里,似乎对这样的内容并不“感冒”。我更多的是放在了画面与色彩上。

这样的画面多少感觉到不完整,但是对于刻画人物是真实的。因为当我的眼睛看过去的时候的确人物的右侧部分我是感觉模糊的,犹如现在呈现的部分。机器仿佛是人的眼睛一般记录了我能看到的,而我看不到的也没有在画面里!
后来我看见了这样的描述:“在拍摄上,有意造成画面不平衡,从而构成一种内在的紧张感,常用大反差的光线和黑白对比的版画式色彩,以表现人物雕塑般的力度与沉重感。”

上面画面人物命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已经卑微到了极点!女卫生员的无奈,似乎有一个画面已经剪掉了,面对当时的情境她有多大的力量反抗?面对大爷的处境他又有多大的力量??这个画面有铺天盖地的人物被压迫的感觉,似乎真的有一堵墙在心中横亘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