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用“舒服程度”概念理解和关爱抑郁症患者

如何用“舒服程度”概念理解和关爱抑郁症患者

作者: 王程远 | 来源:发表于2018-09-30 04:28 被阅读0次

    ​​到2017年为止,全球有超过3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约占世界总人口的4.3%,每年约有80万人死于自杀,每40秒钟就有一人死亡。另有大量自残或自杀未遂导致不同程度残障的个体。

    面对残酷的事实,庆幸的是,抑郁症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目前已有疗效确凿的抗抑郁治疗手段。但全球仅有不到一半(很多国家低于10%)的患者接受了这些治疗。

    ——引自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与统计


    这篇文章的读者当中,可能会有抑郁症患者。而抑郁症患者有个特点,就是难以集中注意力,难以用理性和意志控制自己的所知所感。所以这篇文章分两版:简版和详版。简版是专门为处于抑郁状态的抑郁症患者写的。

    一、简版

    “抑郁”就是“舒服程度低”。任何人都会舒服程度低,也就是说普通人也会抑郁。

    然而,普通人“舒服程度降低”是需要理由的,比方说:受伤了,身体疼痛,损失了钱财,失恋,亲友离逝,等等都会使普通人的舒服程度降低。

    而抑郁症患者与普通人的不同之处在于,抑郁症患者的舒服程度降低不需要任何理由,因为生理性抑郁是一种发生在脑部的生理疾病

    许多描述抑郁症的文章都强调“抑郁症患者需要被关爱”,这样说没错,因为任何人都需要被关爱,抑郁症患者当然也需要被关爱。但这难免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让人误以为给抑郁症患者多一些关爱、多一些心理慰藉,抑郁症患者就能康复,就能消除抑郁变得阳光。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抑郁症是生理性疾病,类同于感冒发烧或机体伤痛,必需用药物治疗或缓解,否则给再多的心理关爱都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如果你发觉你没有任何的身体伤痛,也没有特别大的挫折或心理打击,但你却经常无缘由地感到难受、难过、痛苦、失望、消极、悲观、感觉一切没有意义、难以忍受、不想活下去、有自杀的念头。那么,你很可能患上了生理性抑郁,应立即前往公立三甲医院的精神科寻求帮助。(不同医院有不同的称法,精神科也可能称作精神心理科心理精神科等。)

    注意:是到医院的精神科就诊,而不是找只针对认知层面的心理咨询

    二、详版

    1

    抑郁症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特殊的地方在于,抑郁症患者的痛苦不为一般人所了解。这源于抑郁症患者的痛苦与肢体受伤、生理疾病等直观的痛苦不一样。

    抑郁症患者可以在没有任何心理打击的情况下,同时肢体也没有受伤,做生理检测也一切正常的情况下感受到万分痛苦。这在普通人看来实在无法理解。普通人会认为:“你啥事没有,你痛苦啥呀?”,所以,有相当一部分普通人会认为抑郁症患者是想得太多,想不开,或在装可怜,在无病呻吟。

    抑郁症的病征无法从身体形态上直接观察到,这点和其他疾病直观外显的生理状态形成鲜明的对比。抑郁症没有发作的时候,患者表面看起来和常人没有明显的区别。但抑郁症一旦发病,患者表现出来的痛苦程度却不亚于任何疾病的痛苦,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具体体现在,用自残的方式来减轻痛苦,甚至无法忍受生不如死的折磨而自杀了断。这让普通人很困惑,为什么抑郁症患者没有经历亲人离逝、没有破产、没有失恋、没有受伤、没有生理性疾病,却表现的如此痛苦?这是许多人认为抑郁症患者无病呻吟的根本原因。

    那么,抑郁症患者真的是无病呻吟吗?

    2

    抑郁体验是一种不好的情绪体验。那么,普通人应该如何理解抑郁症患者的体验?抑郁症患者又应该怎么向普通人描述这种不好的情绪体验?

    如果普通人要理解抑郁症患者的体验,或者抑郁症患者需要用普通人能理解的方法描述抑郁症体验,首先都要认识一个心理学基础概念:“舒服程度”。

    那么,什么是舒服程度?如何理解舒服程度?

    首先,舒服程度还可以称作:快乐程度,愉悦程度,开心程度,高兴程度,幸福程度,难过程度,难受程度,痛苦程度,悲伤程度,情绪好坏程度,等等。

    其次,舒服程度与其他称法的关系还可以描述为:

    舒服程度越高,就越快乐。舒服程度越低,就越不快乐;

    舒服程度越高,就越开心。舒服程度越低,就越不开心;

    舒服程度越高,就越幸福。舒服程度越低,就越不幸福;

    舒服程度越高,就越不难受。舒服程度越低,就越难受;

    舒服程度越高,就越不痛苦。舒服程度越低,就越痛苦;

    舒服程度越高,就情绪越好。舒服程度越低,就情绪越差;

    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认识了舒服程度这个概念,我们还要了解“舒服程度的影响因素”。

    那么,舒服程度有哪些影响因素呢?

    “舒服程度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感官感觉因素”和“记忆因素”

    那么,“什么是影响舒服程度的感官感觉因素”呢?

    “一切造成舒服程度转变”的“感官感觉”都是“感官感觉因素”。

    更详细地说:不需要通过记忆的,不需要识别的,不需要知道其“是什么”的,只与眼、耳、口、鼻、肤、生殖器、肛门、等等“一切感觉器官的感觉”相关联的“舒服程度转变”的“因素”都是“感官感觉因素”。

    举例:

    人“饿”的时候,“进食的过程的感官感觉”相比于“不进食的过程的感官感觉”,“进食的过程的感官感觉”能使人的“舒服程度”提升;

    人“口渴”的时候,“喝水的过程的感官感觉”相比于“不喝水的过程的感官感觉”,“喝水的过程的感官感觉”能使人的“舒服程度”提升;

    人“痒”的时候,“抓痒的过程的感官感觉”相比于“不抓痒的过程的感官感觉”,“抓痒的过程的感官感觉” 能使人的“舒服程度”提升;

    人“尿急”的时候,“排尿的过程的感官感觉”相比于“不排尿的过程的感官感觉”,“排尿的过程的感官感觉”能使人的“舒服程度”提升;

    “皮肤受伤(疼痛)的过程的感官感觉”相比于“皮肤不受伤(不疼痛)的过程的感官感觉”,“皮肤受伤(疼痛)的过程的感官感觉”会使人的“舒服程度”降低;

    人“赤身裸体”的时候,“处于0摄氏度环境的过程的感官感觉”相比于“处于20摄氏度环境的过程的感官感觉”,“处于0摄氏度环境的过程的感官感觉”会使人的“舒服程度”降低;

    人“赤身裸体”的时候,“处于20摄氏度环境的过程的感官感觉”相比于“处于40摄氏度环境的过程的感官感觉”,“处于20摄氏度环境的过程的感官感觉” 能使人的“舒服程度”提升;

    以上例举都是感官感觉对舒服程度的影响。

    了解了感官感觉因素,我们再来了解什么是“影响舒服程度的记忆因素”。

    “一切造成舒服程度转变”的“记忆识别因素”都是“记忆因素”。或者可以换个说法:一切“造成舒服程度转变”的“记忆认知内容”都属于“影响舒服程度的记忆因素”。

    举例:

    人“通过记忆识别到亲友离逝”相比于“通过记忆识别到亲友没有离逝”,“通过记忆识别到亲友离逝”会使人的“舒服程度降低”;

    人“通过记忆识别到吃进了肮脏的食物”相比于“通过记忆识别到吃进了干净的食物”,“通过记忆识别到吃进了肮脏的食物”会使人的“舒服程度降低”;

    人“通过记忆识别到损失了100元人民币”相比于“通过记忆识别到损失了10000元人民币”,“通过记忆识别到损失了100元人民币”会使人的“舒服程度升高”;

    人“通过记忆识别到手机丢失了”相比于“通过记忆识别到手机没有丢失”,“通过记忆识别到手机丢失了” 会使人的“舒服程度降低”;

    人“通过记忆识别到肚子饿时可以饱吃一顿”相比于“通过记忆识别到肚子饿时没有食物可吃”,“通过记忆识别到肚子饿时可以饱吃一顿” 会使人的“舒服程度升高”;

    相同味道的两盘菜,人“通过记忆识别到吃进地沟油炒的菜”相比于“通过记忆识别到吃进新榨油炒的菜”,“通过记忆识别到吃进地沟油炒的菜” 会使人的“舒服程度降低”;

    以上例举都是“记忆识别”对“舒服程度”的影响,都属于“舒服程度转变”的“记忆因素”。

    3

    认识“舒服程度概念”及“舒服程度的影响因素”后,我们可以发现:

    (1)“舒服程度”不是“感官感觉”,“感官感觉”也不是“舒服程度”,“感官感觉”和“舒服程度”是因果关系。

    (2)“舒服程度”不是“记忆识别状态”,“记忆识别状态”也不是“舒服程度”,“记忆识别状态”和“舒服程度”是因果关系。

    4

    认识舒服程度的影响因素后,我们可以发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认识误区:

    我们以为我们害怕或者讨厌的是“疼痛”本身,实质上我们害怕的是 “疼痛的感官感觉造成的舒服程度降低”,即,本质上我们害怕的是“舒服程度降低”。有些人不怕疼痛,并非这些人没有痛觉,而是痛觉不令这些人的舒服程度降低;

    我们以为我们害怕或者讨厌的是“肚子饿的时候没有食物吃”,实质上我们害怕的是 “肚子饿时没有食物可吃的感官感觉造成的舒服程度降低”;

    我们以为我们害怕或者讨厌的是“亲人离逝”本身,实质上我们害怕的是“记忆认知/识别到亲人离逝造成的舒服程度降低”;

    我们以为我们害怕或者讨厌的是“损失财物”本身,实质上我们害怕的是“记忆认知/识别到损失财物造成的舒服程度降低”;

    我们以为我们喜欢的是“吃水果”本身,实质上我们喜欢的是“吃水果的感官感觉造成的舒服程度提升”;

    我们以为我们喜欢的是“听音乐”本身,实质上我们喜欢的是“听音乐的感官感觉造成的舒服程度提升”;

    我们以为我们喜欢的是“收获财物”本身,实质上我们喜欢的是“记忆认知/识别到收获财物造成的舒服程度提升”;

    总之:我们害怕或者讨厌的一切性质的最根本本质是“舒服程度降低”,我们喜欢的一切性质的最根本本质是“舒服程度提升”。

    5

    讲到这里,我们已经了解“什么是舒服程度”,以及“舒服程度和感官感觉的关系”、“舒服程度和记忆的关系”。

    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抑郁是什么”。“抑郁”大约还可以描述为:心情差、难受、难过、痛苦、郁闷、情绪低落、消极、悲观,等等。

    “心情差、难受、难过、痛苦、郁闷、情绪低落、消极、悲观”,这些体验任何人都会有,也就是说,任何普通人都有可能抑郁,但是,普通人出现抑郁体验是需要“原因”的,比方说身体受伤了、失恋、亲友离逝、损失了财物,等等。总之,普通人的舒服程度降低,必然由感官感觉或记忆认知这两个因素中的其中一个引起,而抑郁症患者的舒服程度降低由第三种因素引起——脑部自发的舒服程度降低。也就是说,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心情差、难受、难过、痛苦、郁闷、情绪低落、消极、悲观”这些属于“舒服程度低”的情绪,不需要任何外显的原因、不需要任何外显的理由就能出现在抑郁症患者的主观体验里。

    抑郁症是一种脑部疾病,属于生理疾病。这种生理疾病的病征不外显,甚至直接观察脑部也不一定明显,很不容易被观察到。但是,这并不代表不能观察,一般三甲医院就可以做这方面的检查。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可以确定抑郁症是生理性疾病,但目前对造成抑郁的脑部物质结构的认识还不十分明晰,所以不管是生理检查结果还是医生开的处方药,都会存在不确定性。不过,其实检查结果和疗效存在不确定性不仅体现在抑郁症,也体现在其他很多的生理性疾病,抑郁症并非特例。所以,如果第一二次的治疗效果不佳,不要放弃,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有很多,多试几次定能见效,重见阳光。

    6

    了解了抑郁症的本质,那么,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解答或者解释一些问题:

    (1)

    普通人如何理解抑郁症的体验?

    如果普通人想要理解抑郁症的体验,可以想象自己皮肉极痛不能止、巨痒不能抓、痛失最心爱之物等痛苦,然后减去这些因素,只留下情绪体验,就是重度生理性抑郁症发作的体验。

    (2)

    不少人认为,对生理性抑郁症患者施于安慰,可以减轻抑郁症患者的痛苦。那么,这样的认识是正确的吗?这样的认识不能说是正确的,也不能说是错误的,只能说这样的认识是不全面的。

    抑郁症有轻有重。

    如果是轻度抑郁,可以通过“抚摩、进食、音乐等感觉器官刺激”以“提升舒服程度”,或通过“金钱、语言安慰”以“提升舒服程度”,进而可起到缓解抑郁症痛苦的作用。同理,相反方向的刺激则会使抑郁症患者痛上加痛(舒服程度低上加低)。所以千万不要刺激和数落抑郁症患者,如果刺激和数落他们,将等同于往伤痛病人的伤口撒盐和搅拌,使轻、中度抑郁转为重度抑郁,进而产生极端行为。

    如果是重度抑郁,则会因过于痛苦难受(舒服程度极低)而难以感知、注意到他人的行为,症状也就不会因他人的行为而缓解或加重。处于重度抑郁发作的人经受的舒服程度之低,相当于普通人受极端酷刑折磨下的舒服程度,他们随时都可能自残或自杀,亲友和家属应立即带病人前往医院救治。

    总之,不管是何种程度的生理性抑郁,最正确的做法还是到医院寻求治疗。

    (3)

    正常人遭遇心理打击也会抑郁。比如亲人离逝、破产、事业失败,等等,都可能因记忆认知状态导致抑郁,这些情况下,如果难以自我抚平伤痛,应该积极寻求心理询咨,必要时采用药物干预。如果是纯粹的生理性抑郁,针对认知层面的言语开导基本上是没有意义的,必需使用药物治疗。另外,长期的心理性抑郁有可能会转变为生理性抑郁。

    (4)

    抑郁症患者应该如何向普通人描述自己的痛苦?

    抑郁症患者之间的沟通是很容易的,只要说自己很难受,无需多言,他们就能相互理解。然而,抑郁症患者却很难让普通人理解自己的痛苦,因为从认知的角度讲,普通人和抑郁症患者都一样,绝大多数人没有把“舒服程度”“感官感觉”“记忆认知”这三个概念区分开来认识。

    绝大多数人没有注意到“舒服程度”与“感官感觉、记忆认知”是因果关系。以为“舒服程度低”等于“疼痛”,如果不疼痛就不会舒服程度低;以为“舒服程度低”等于“损失财物”、“亲友背叛”等记忆认知,如果没有损失财物、没有亲友背叛等记忆认知就不会舒服程度低;

    如果没有正确认识“舒服程度”这个概念,抑郁症患者想向普通人描述抑郁症体验就相当困难,抑郁症患者不知应该怎么说,对方才能理解自己的痛苦。有时候,抑郁症患者为了他人能理解自己的痛苦,会使用一些“通用语言概念”描述自己的体验,比如说自己的身体这里痛、那里痛,失眠,反胃,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等等,其实这些描述都是不够准确的,但抑郁症患者没有更准确的语言对自己的感受进行描述,只能用这些语言描述。

    抑郁症患者认识了“舒服程度”概念后,可以通过讲述这个概念的影响因素,辅助他人理解自己痛苦。

    (5)

    普通人可能会认为导致抑郁症患者抑郁的原因是,比如:“因为交际不好,所以抑郁”。这样的认识其实颠倒了因果关系。实质因果关系是这样的:“因为身体自发了抑郁,所以没有好的精力去处理好人际关系,所以交际不好”。

    抑郁症患者没有精力处理好人际关系,导致人际关系恶化,恶劣的人际关系又加深了抑郁和痛苦,形成恶性循环是完全有可能的。

    (6)

    睡眠障碍、头晕头痛会使舒服程度降低,但睡眠障碍、头晕头痛不属于抑郁症。但是,抑郁症也可能导致睡眠障碍、头晕头痛。那么,一个兼具睡眠障碍、头晕头痛和抑郁状态的人,到底是睡眠障碍、头晕头痛导致抑郁,还是抑郁症导致睡眠障碍、头晕头痛,这些应该到医院,交给专业的医生诊断。

    (7)

    网上有许多自测抑郁症的方法,这里只说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如果你经常会突然地感到难受、难过、痛苦、失望、消极、悲观、感觉一切没有意义、难以忍受,而你却没有任何的身体伤痛,也没有特别大的挫折或心理打击。那么你必需考虑到医院寻求帮助,拖延下去会使情况越变越糟糕。

    (8)

    精神类疾病的含括范围很广,抑郁症是其中的一种。抑郁症属于精神类疾病,但抑郁症患者的思维逻辑是正常的。但在通俗语义里“精神病”等于“智障”,而社会又普遍存在对智障人士的歧视,所以会有相当部分的抑郁症患者不愿直面或承认自己患有抑郁症的可能。这点不管是抑郁症患者自身,还是其亲友,都应该有所理解。

    实质上,抑郁症因为比普通人更多的舒服程度低,需要更多的感官感觉或记忆认知奖励用于提升舒服程度,在非重度抑郁的情况下,可能会比普通人更加勤奋、更加努力地去寻求感官感觉或记忆认知奖励,所以,有轻微抑郁特质的人,因身体存在一种特殊的鞭策机制,很可能能获得比一般正常人更大的事业成就。

    7

    如果发现身边有疑似抑郁症患者,不要刺激,立即建议、鼓励其到医院的精神心理科就诊,把接下来的问题交给医生。

    不夸张地说,也许你的一个小小举动就能挽回一条生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用“舒服程度”概念理解和关爱抑郁症患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xyi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