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桂妃研读社》
【桂妃研读社|D106】《学会写作》Day2

【桂妃研读社|D106】《学会写作》Day2

作者: 乐晴q | 来源:发表于2018-06-13 11:32 被阅读110次

    1【桂妃研读社|D106】《学会写作》Day2

    阅读时间:1小时

    阅读页码:第二章

    大纲结构:

    一、用切身感受积累素材

    二、采访法积累素材

    三、笔记打积累素材

    四、利用网络快速积累素材

    导入:

    先做个小调查哈。你在写作的过程中是否经常会不知道写什么东西?会的回复1。好,看来大部分在写作过程中会有没东西可写的情况,也就是没有素材。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解决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积累素材的四种方法。

    一、用切身感受积累素材

    二、采访法积累素材

    三、笔记法积累素材

    四、利用网络快速积累素材

    正文

    首先我们来学习一下积累素材的第一个方法。

    一、切身感受积累素材

    我们所说的切身感受,就是身体感知的六个方面,包括眼,耳,鼻,舌,身,意。

    1、眼

    我们要想把文章写得有画面感,让读者感受到描绘的情景就在眼前。这就需要我们借住眼睛的细微观察。让眼睛像照相机一样,把当时的情景拍下来,记住所有的细节,而不是只记住其中的几个点。这就需要包括事物的主体,当时的样子,状态等;以及当时所处的环境、地点、周围的人等;或者是人物的身体语言,细微的肢体语言往往能传递更多的信息。

    举个例子,下面哪句话更有画面感。

    桌上放着一瓶饮料。

    桌上放着一瓶可乐。

    很显然,后面的一句更有画面感。因为可乐比饮料更细节化。

    2、耳

    国外有一句著名的广告语:让人流口水的不是牛排,而是煎牛排的吱吱声。

    这就是声音带给人的感受。

    因为耳朵不像眼睛嘴巴可以闭上,它会一刻不停的从外界接收信息,所以我们不能忽略耳朵带给我们的信息

    我们要利用耳朵收集信息,需要注意两个方面:

    (1)搜寻是特定场景下一切能听到的声音。为了让我们的耳朵能敏锐的感知声音,可以刻意去训练耳朵辨识声音。任选生活的一个场景,可以是公园、广场、大街、或者是夜深人静的房间。闭上眼睛,集中注意力去听周围的声音,每听到一个声音,就去寻找声音的来源,并记录下来然后忽略记过的声音,继续寻找下一个,去听、去记录。多做几次,你就能掌握所有这个环境下的声音。

    (2)抓住听到一个声音时的感受。同样的声音,在不同的环境中带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比如鲁迅《故乡》中描绘的潺潺水声。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本来潺潺的水声,是浪漫的象征。而在鲁迅的笔下,确是感慨生活的引子。

    3、鼻舌:鼻子用来闻气味,舌头用来尝味道。这可以帮我们找到更多的素材。比方说,我们在回家途中,闻到别人家的饭菜的香味,说不定就能引起我们的某个回忆或者情感。就像《舌尖上的中国》,从食物到人,从人写到故土,从故土到感情,最后落脚点在人与食物的关系上。这就是由鼻子和嘴巴引发的情感深处的联想。

    4、身意:身、意是指由感知到想法的思维过程。想要利用感知来搜集素材,最好的方式就是倾诉。倾诉可以不必拘泥于形式,想到哪儿写到哪。这样慢慢的积累,逐渐就能积累成一个完整的内容。

    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做一件事失败了,那我们可以记录下失败后的难受、痛苦,然后我们会采取什么思考和行动。

    好,以上我们讲了利用眼、耳、鼻、舌、身、意来搜集素材。通过看、听细节的内容记录素材,也可以通过嗅觉、味觉和身体的感觉联想到一些素材。

    接下来,我们讲一下

    二、利用采访积累素材。

    写作素材不会平白无故的落到你的大脑里。大部分都需要日常的积累和挖掘。采访法也是搜集素材非常好用的方法。那我们应该怎样利用采访来获取资料呢?

    首先,采访前我们要列举采访清单

    把采访前需要做的准备,用清单列举出来。比如说采访对象啦、预计采访时长啦、采访禁忌、场地、物品、资料清单啦等等。每做完一项,就划掉一项。当把清单内容全部划掉了,准备事项基本就完成了。

    其次,采访过程中我们应该做什么

    采访不仅仅是问问题,而是还有两项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首先是观察被采访者的的细节,像肢体语言、情绪等。其次是注意信息的挖掘,除了问提纲上列的问题,还应该根据现场状况,增加追问、寻求解释等内容,从而获得更完整的资料。

    最后,采访后如何整理信息

    要对采访中的语音信息在保证准确性得情况下进行文字还原。还要对采访中记录的文字信息进行必要补充。

    另外,还要对整理的信息进行核实。包括内容的准确性核查、前后比对核查和相关资料核查。

    好的,那我们接下来再来了解一下,我们搜集素材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

    三、利用笔记积累素材

    在搜集素材的过程中,我们怎么也绕不过的就是记笔记。记笔记是写作的基本功。笔记一般有两个作用,一个是记录想法,大家都知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下来的内容,会让你的印象更深刻。另外一个就是记录重要内容,以方便以后查看。从笔记的作用分类,我们可以把笔记分为两类:

    1、日常笔记

    可以随身带一个小本子,把碰到的和经历的小事,某一瞬间的感悟,以及一些戏剧性的小冲突,或者突然冒出的某个思考,就赶紧记在本子上,晚上回到家里,尽可能的还原当时的要点,记录下来。也可以利用手机,把念头和想法记在手机上。

    笔记的形式很多样,可以仅仅用几句话来记录。比如,胡适的日记:“7月2日,天气太热不能做事,打牌消遣”文字不长,但很有趣味性

    2、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就是把读书过程中看到的好内容,或者领悟到的一些好想法记录下来。这样读书笔记就有了两种记法。分别是摘要法和感触法。

    摘要法:就是把文章中的好句子,段落方法,图表等摘录下来。比如我们读鲁迅的《肥皂》,有一段对满月的描写“他看见了一地的月光,仿佛铺满了一地的白纱”就可以把它摘抄下来。

    感触法:是读书的时候边读边想,把对书的内容的感悟,理解、思考等等记下来。也可以对书的内容进行延伸,写一篇书评。

    3、笔记的整理:我们记笔记的目的是为以后写作积累素材,需要经常查找翻阅,所以为了方便查找,我们应该做下面两点

    首先应该对笔记进行分类整理。比如这本书记录读书的内容,最好这本就全是读书内容。另外一本是日常记录,就全是日常记录。这样分类,方便以后查找。

    其次,要给笔记加目录或索引,方便以后查阅。为了标记的更明显,可以用彩笔或便签条给标识出来。

    阅读是输入,而记笔记是输出,只有通过不断的输入和输出,我们才能将看到的资料,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说完了读书笔记,我们再来看一下最后一种积累素材的方式

    四、利用网络快速积累素材。

    写作时网络搜索,就是想好写什么话题,再找相关的内容,或者是边写边找。可问题是虽然信息那么多,但不一定好用。比如你随便搜索一个新闻,大概有40%的内容都是重复的。而且,网络信息的解读众多,真假难辨,这也就使得素材积累难度增大。那如何利用现有的工具快速积累素材呢,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提供的两个小工具。

    1、搜索引擎。像是百度、搜狗等。我们可以搜集到知识素材、意见及趋势。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百度来搜索一下罗辑思维是什么,包括成立的时间、大事记、发起人、栏目等等。然后再搜一下罗辑思维受到哪些评价,包括媒体、用户、竞争对手、自己团队等的评价,

    2、大数据。其实我们都知道,一条新闻会在一定时间内受到大家的关注,但这个时间是多久,谁在关注它,关注的重点是什么?这些靠搜索引擎搜不到,而要借助大数据的统计。大数据,会对同类的内容进行分类、汇总,各处相关的趋势分析。

    举个例子,大家都愿意关注时下最新、最热门的新闻。都想知道一天中,到底什么新闻是头条。媒体的内容数据工具就会做这样的分析。

    给大家个小练习,任选某个单词或新闻热点,比如端午节,利用百度指数或谷歌趋势,搜集一下写作资料:关注度的变化,相关搜索分析,媒体的报道指数,用户构成等等

    在网络上搜索写作素材是人们常用的方法,它与前面的生活感知法、采访法和笔记法共同构成了积累素材的四大方法。但网上的很多资料是没有经过求证的,是零散的,所以可以作为临时抱佛脚的方法,却不能是写作积累素材的唯一方法。

    好,到这里积累素材的四个方法我们就全讲完了。分别是1、利用五官和身体的感知搜集素材;2、利用采访搜集素材;3利用读书笔记搜集素材;4、利用网络搜集素材。今天的这几个搜集素材的方法,大家学会了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桂妃研读社|D106】《学会写作》Day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xzk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