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的读书笔记。孩子的撒泼打滚、吵闹、哭泣常常让我们头疼,而本书作者提醒我们,孩子哭闹的原因往往是只会用这一种方法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绪。父母没有教给孩子其他方法。”
这是一本实用类的书籍,是世界上第一本提出“情感引导式教育”的经典之作。
作者金伯利布雷恩是一个两个孩子的妈妈。她认为,使用情感引导式教育,“能够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转化成增进亲子关系的绝佳机会”。这些棘手问题包括:分离焦虑、打人、撒泼打滚、恐惧、害羞、抱怨、专横、说谎等等,作者都给出了实用的解决办法。这本书就像一个问题解决清单,遇到什么问题就可以拿来查一查,看看那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将问题转化成机会,这正是我们终身成长者的思维方式——成长型思维:将一切遭遇转化为成长的契机。在育儿中,若是能够把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化为增进亲子关系的机会,那么就可做到与孩子共同成长。这是件很幸福的事情。所以这本书值得推崇终身成长的爸妈们认真读一读。
这篇读书笔记比较长,所以我给你提供一个一张地图,希望能够帮到你。
image一 什么是情感引导
所谓情感引导,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
孩子撒泼打滚的原因往往是只会用这一种方法来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绪。父母没有交给孩子其他方法,很多时候父母也不知道其他方法。情感引导简单说就是当孩子表现出某种情绪的时候,准确的教会他这种情绪叫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处理。
情感引导的本质是:
接受孩子的一切情绪,允许和鼓励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见,不受任何压抑和否定。
情感引导的核心在于:
建立深厚的亲子关系。深厚的亲子关系是塑造孩子良好行为的根本保证。
因为,如果孩子愿意听从你的管教,那一定是因为你们之间建立了特殊感情,而不是因为威逼利诱。
也因此,父母可以用一个标准检验自己的教养方式,那就是:
我的教育方式是会加深我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还是会给他们的成长带来潜在的危害?
其实,不只是亲子关系,夫妻关系、朋友关系都是如此——以能够加深感情的方式相处,做能够使双方得到成长的事。
二 情感引导的检查清单
检验我们教养方式的具体标准是什么呢?作者给出了情感引导的基本要素,我整理成了一份自我检查清单,父母们可以逐一对照,检查一下自己哪些做到了,哪些没有做到。
1 是否了解并尊重孩子天生的性格。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脾气,所以情感引导要因人而异。
案例1:吉尔的女儿蒂芬妮在到别的小朋友家做客的时候,总是比较慢热。她常常会在妈妈身后躲上十五分钟,然后才肯试着和小朋友接触,这让吉尔有时会颇感尴尬。
但她能充分理解孩子这一特点,所以她不要求蒂芬妮立即和小朋友打成一片——她知道,这种压力很有可能让孩子难以承受。
吉尔会提前和女儿说:“妈妈知道,马上和小朋友熟悉起来是很困难的事,你可以选择在妈妈身边待会儿,但是,妈妈要和其他大人们谈话,所以不能一直陪你玩。如果你愿意,妈妈可以帮助你和小朋友们认识。”
吉尔的这一策略充分体谅了女儿慢热的性格,避免了引发孩子不必要的焦虑。
因为我自小性格极其内向,也很难在一个陌生环境中和其他人迅速熟悉起来,所以特别喜欢这个案例。很多时候,我们根本不接受孩子的个性,内向孩子的父母,在孩子羞怯的时候可能会说:“有什么好害羞的!”“你怎么那么怂啊?”“这孩子忒内向了!”这只会让孩子感到无助!
所以,我们需要认清一点,孩子的性格并非他自己选择的,大部分都是遗传,而且很难改变。我们只有首先接受孩子的性格,才能够有目的的帮助孩子。
2 是否了解孩子的发育阶段,以避免设定不切实际或者不恰当的目标。
案例2:父母带着两岁的孩子去饭店吃饭,总会期待孩子能够安静的坐着:“住手!不要抓我”“不要乱晃!”“把腿放到椅子底下去!”其实这已经超出了两岁孩子的能力。
任何人都不能指望一个两岁的孩子在一个小时的晚餐中安静地坐着,这要求太高了。两岁的孩子最多能够在餐椅上安静地坐上十五分钟或者二十分钟。所以,最好接受这一事实,并感到知足!
而且,家长必须带好玩具,并准备好游戏,让孩子能在餐桌上玩,逗他们开心。并不时地带他们去外面走走。关键是,父母要包容年幼的孩子,而不是让孩子来顺从父母的心愿,处在这个发育阶段的孩子还不懂得顺从父母的心愿。
对于孩子的发育阶段,我想,我们应当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知识:
0-1岁是孩子口的敏感期,你会发现无论什么东西,孩子都要往嘴里放。家长们第一反应就是:不准吃!其实“口”是孩子第一个使用的器官,你以为她在吃东西,其实人家在用“口”探索这个世界。
9个月的时候,手的敏感期到来,孩子更多的用手探索身边的各种物质。有的孩子会不断地把东西扔到地上,你捡起来给他,他又会扔到地上。家长们以为孩子故意气你,其实有可能他在想:当我松手的时候,为什么小笨熊会向下而不是向上!请保护好你们家未来的大物理学家哦!
孩子在六个月的时候,开始出现分离焦虑的征兆,大多数孩子分离焦虑最严重的的时候是十三个月到二十个月。
……
3 是接受孩子的情感,还是否定、怀疑或者轻视孩子的情感。
案例3们:
午饭过后才一个小时,孩子说“我饿了”,家长轻描淡写的回答:“你刚吃完饭,怎么会饿呢?”。
孩子摔倒了在地上哭,家长说:“没事没事,不哭不哭。”或“男子汉不哭。”
孩子说:“妈妈,我腰疼。”妈妈说:“小孩子哪有腰?”
孩子愤怒的大吵大闹:父母们大声喊到:“吵什么吵?你给我安静!”
反思一下我们自己:
如果你在厨房滑倒了,老公站在旁边说:“没事儿,没事儿,快起来。”你会不会想:“摔得不是你,你怎么知道没事儿?!”
如果你加班回到家跟老婆说:“哎呀,今天加班有点累。”老婆说:“天天就知道加班,也不顾家!”你还想不想跟她说话!
如果我们的感情常常被一个人怀疑、轻视和否定,我们不会再愿意跟对方透露感情。孩子也一样,当他愿意跟你说的时候,你不听,你觉得孩子说的都是小事儿。等你愿意听他讲的时候,他都可能不再想跟你说了。
另外,我们不认真去想孩子感到饿以及摔倒地上时的情感变化,不从同情的角度出发去回应孩子的痛苦、羞耻、内疚、愤怒等消极情绪,那么孩子也就学不会如何恰当地处理这些情绪。那种一天打几遍电话都不放心另一半,总是追问“你真的爱我吗?你为什么不给我打电话?”的人,如果童年时期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尊重,就不会如此缺乏自信和安全感。
第三,如果一个年幼的孩子由于父母的压力不敢承认自己的疲惫、恐惧或者厌倦的话,其实等于把父母的愿望置于自己的需要之上,是在否认自己的真实感受。一味的强求是对孩子的不尊重,会让他们觉得,如果不遵从你的命令,就无法让你满意。
第四,孩子长大以后会沿用错误的方式去教育他们的孩子,导致一代一代人都缺乏同情心并以自我为中心。不但如此,孩子还会反过来用这种方式对待家长,当你感到伤心的时候,他可能会跟你说:“没事儿没事儿,这有什么好伤心的?”
父母与孩子的每一次互动都会对彼此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不是加深就是削弱。所以,父母要密切注意孩子想要表达的任何情感。当他们怯场的时候,你要立刻察觉到,并帮助他。当他打人的时候,你要寻找他愤怒的原因是什么,并帮助他尽快平静下来。
4 是否对孩子的各种情感都表现出同情和支持。
情感引导成功的基础就是同情。情感引导就是让家长把自己放到孩子的位置感同身受,然后再作出恰当反应。
一旦孩子看到大人尊重自己的意见,他们心里的不满和对立情绪就会削弱。
给孩子表达自己情绪的权利,会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受到了重视,而一个受到重视的孩子更愿意与人和睦相处。
案例4:你带孩子去超市购物,东西都买完了,但是孩子不愿意在购物车上下来,当你试图抱她下来的时候,他开始哭闹。
此时,你可能又要发飙了:“你给我下来!”
或者贿赂他:“你下来,爸爸就给你一块饼干。”
如果他还是拒绝合作,你可能就会说:“你再不下来,今天晚上我就不让你看最喜欢的动画片。”
然而,这是一个反思的好机会,你应该集中精力去思考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怎样教导孩子听话、与人合作和做正确的事。
因此,你可以从情感上引导他说:“妈妈知道你喜欢在购物车上玩,因为妈妈要你下来你才生气,其实妈妈很喜欢把你放到购物车上推着你。但是对不起,宝贝,我们的东西都买好了,必须要回家了。你看,我们买了许多好吃的,妈妈自己拿不动,你可以帮妈妈拿一点吗?”然后趁势轻轻抱起他。孩子可能依然不满,但是之前的大吵大闹很有可能因为你的同情和安慰的话而很快消退。
如果你能够试着理解并重视他的小小世界的话,将会让他倍感尊重,他的愤怒就会消退得更快。如果你贿赂他,没准下一次他又想在车上玩的时候,还会期望同样的回报才肯合作。
5 是否通过和孩子共同分担责任来建立一种“分享权力”的平等关系。
案例5:在儿子五岁的时候,他去后院玩球之前,我提醒他说:“咱们七点是甜点时间,如果你因为玩球来晚了,可能就来不及吃甜点了。”然后我用五分钟的时间解释了现在距离七点还有多长时间,以及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并告诉他我会在七点钟准时叫他进来。
如果他晚十分钟进来的话,那是他的选择,我不会干涉。但如果他跟我抱怨:“妈妈,我还想吃甜点。”我则会说:“我知道,我也希望可以给你一些,但是甜点时间已经结束了。没有吃到甜点确实很糟糕,让我们想想办法确保明天晚上能吃到甜点吧!怎样才能保证明天准时回来呢?”
我对他因为喜欢户外玩耍而错过了甜点深表同情,但是,我们也讨论了它不顾我的提醒仍然迟到,所以才耽误了甜点时间,他的迟到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而丧失甜点知识它所引发的一个后果。
即便他每天都在院子里玩到很晚而从来不吃甜点,我也不担心。因为我已经给了他自主选择的权力和机会,我们之间不存在对控制权的争夺。我让儿子来为他的选择承担一部分责任,并鼓励他去思考和做出自己的决定。这种方法只适合五岁以上的孩子。
互动的过程也是家庭中权利和责任进行分配的过程,不是一方被另一方所制服就是亲子之间分享权利,不是父母承担所有责任就是父母与孩子共同分担责任。
尽可能为孩子提供一些选择的权力,并让他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这样能够训练他们的独立性以及责任感,以便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他们能够独立做决定。
6 是否给孩子设定了限度。
设定限度,就是制定简单明了的规则对孩子加以约束,让他们清楚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
目的是让孩子明白遵守制度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掌握社会生存技能。
但,设定限度不是要威胁或恐吓孩子。父母应该解释可以做和不可以做的理由,让孩子信服说服孩子。爱的最好方式是温柔而有边界。
案例6:以打人为例,要告诉孩子:发怒和表达愤怒都没有错,但是不能打人。你可以说出来,也可以跺脚,但就是不能打人。
7 是否调动孩子的内在能动性,而不是依靠外部奖励来纠正行为。
案例7:参考案例4。
奖励可以在特殊场合使用,但不能称为基本的教育策略。
我们有责任让孩子知道,即使没有奖励,也应该去做正确的事。
而且,孩子需要的不是奖励,而是你的关注。
如果孩子合作,那一定是因为你们之间建立了特殊感情。如果他们不合作,一定是发生了让他们不愉快的事,单纯贿赂给她一个玩具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应该及时发现问题的根源。
奖励常导致一下问题:
1 导致孩子为了奖励而做事,失去自发性,过于依赖外在的肯定。
2 导致表现型人格,做任何事都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
3 表扬和惩罚,意味着你在评判孩子。
4 总是把听话和“你拿什么奖励我”进行交换。
5 为了取悦他人而做不愿做的事。
调动孩子的内在能动性的正确做法是:只欣赏不评判。具体方法如下:
1 让孩子关注自己的成就感。成就感可以激励孩子学习。当你看到孩子在进行某项活动的时候,鼓励和支持他:“ 你看起来好像很开心嘛!”或“你感觉好吗?”或“你做得不错嘛!你一定满意吧?”
2 帮助他进行自我评价。试着问孩子对自己的看法:“ 你觉得你画得怎么样?”或者“你喜欢你搭的城堡吗?”
3 询问他的感受。如果孩子告诉你,他在学校里是老师的小助手,你可以问:“ 你喜欢做这项工作吗?”或“你喜欢帮助别人吗?会不会觉得紧张?”让孩子看到你对他的感受和经历感兴趣,会增进你们之间的感情。
4 多使用以“我”为主语的语句,而不要对孩子进行论断。当你表达你的真实情感的时候,孩子会感受到你话语中的真诚。以“我”为主语的句子,例如“我喜欢你穿的衣服!”或“我爱看你把球打出去的样子!”,要比“你是个很棒的球员!”或者“你真会穿衣服”这样的论断式评价更有勉励意味。不要对孩子说:“ 你把饭都吃了,真是个好孩子!”不妨尝试这样说:“ 谢谢你把饭都吃了!你一定是饿了。”总之,要强调你的感受,而不要评价孩子的表现。“我”字开头的句子可以避免让孩子感觉你在试图操纵他,这样的句子既不会干扰到孩子的体验,又巩固了你们之间的感情。
5 对事不对人,对事要具体。父母应该对孩子表现出兴趣和认可。如果孩子向你展示他在学校制作的泥塑,不要说:“ 你真是个出色的艺术家!”相反,同时你应该告诉他,你有多喜欢他的艺术作品,你尤其欣赏雕塑的哪些方面——例如颜色和设计,眼睛部位的处理,或者他留在雕塑上的签名。
8 是否通过聆听孩子的心声并加以复述来丰富孩子的情感词汇量。
案例8:萝拉因为玩具被别的孩子抢走而发脾气。
妈妈并没有责骂她,而是深呼一口气,对女儿说:“你好像生气了?你需要妈妈帮忙吗?”
这样萝拉的妈妈是在教萝拉一个新的情感词汇——生气。因此,萝拉会学会如何识别自己以及其他人的类似感受,同时也感受到了妈妈的支持和引导,这又巩固了她们母女之间的感情。
这位母亲通过接受孩子的情绪变化,让女儿感受到自己和自己的感受都很重要,值得妈妈为之付出时间和精力。
萝拉将因此懂得接受自己的情绪,并开始尝试用适当的方式去表达。
而如果家长急躁、冲动,不仅会导致孩子因为得不到支持而封闭起来,还会破坏亲子关系,得不偿失。
更多的时候,父母可以通过陪孩子玩,来了解孩子的心声。因为孩子是通过玩耍排遣内在情感和处理他们小小世界里的各种烦恼的,和孩子一起玩,就为父母提供了走进孩子的世界的契机,帮助父母加深对孩子情感世界的了解。
当你看到孩子表现出愤怒、快乐、伤心、兴奋、急躁等情感的时候,要告诉孩子那种情感叫做什么,以此丰富孩子的情感词汇量,从而让孩子学会如何识别各种不同类型的感受,也学会表达这些感受。当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因此受到父母的帮助时,就不会再用撒泼打滚那种不太起作用的方式来表达了。
9 是否提前让孩子知道应该怎样做,以便让他们更合作。
案例9:晚上要带孩子去饭店吃饭。那么早上就要跟孩子提起这个话题,并告诉他你的要求,例如有事情要跟妈妈说,不能敲桌子,不能大声喊叫。
在去饭店的路上,再次提醒孩子你的要求。
在进入饭店之前再确认一下孩子是否理解了你的要求。
父母应当事先种下种子,也就是提前告诉孩子你期望的是什么,这样可以帮助孩子调节和控制某些情绪,起到预防针的作用。
三 ****情感引导的关键步骤
通过上面的案例,我们大概对情感引导有点概念,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具体践行方法!
1 播下种子
提前告诉孩子他将要面临的情景,并清晰准确地告诉他你的要求是什么。这样孩子会更加合作。
很多时候,我们只告诉孩子,你要好好地!孩子无法理解你所谓好好地是什么意思?你得告诉他具体要求,确保他能理解。(请参考案例9)
2观察和判断
你在孩子身边玩手机并不能叫做陪伴。真正的陪伴是关注。
观察和判断的本质就是关注。你需要关注孩子的行为,在何种情况下容易烦躁、吵闹或沮丧?孩子的性格是怎样的?孩子处在什么发展阶段,这个发展阶段有何特点?这有助于你预测何时可能会面临挑战,并提前做好准备。
观察的目的还在于体察孩子的需要。她是饿了、渴了、累了、热了、冷了或者过度兴奋了?不乖的行为往往是表达这些基本需求的手段。
3 倾听
同时用眼睛和耳朵去关注她。甚至蹲下来平视她,以便能够直接和她进行眼神交流,让她知道你确实在专心致志地关注着她。
良好的倾听是很稀缺的。我们从小学说话,从来没有学过倾听。这也难怪,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只需要倾听就可以对来访者产生积极影响。因为,现实中很少有人愿意倾听我们的心声,很多孩子也因此将自己的内心隐藏起来,变得沉默了。
4 体察并理解孩子的需要(反映情感)
这个环节就是将你感受到的孩子的情感替他表达出来,让他了解他的情绪叫什么,丰富他的情感词汇量,同时也能够让他感受到你的理解。
当孩子情绪激动或表现不好时,最需要你去接受并回应她的感受。“我知道你在生气。你需要爸爸的帮助吗?”“我能感受到你很难过,能跟爸爸说说嘛?”
当你准确说出他的感受并表示理解,而不是轻视她的感受或者试图转移她的注意力时,他就能感到被理解和尊重,情绪平复会比较快。
5 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不是简单地告诉孩子怎么做,而是引导孩子学会怎么做,与孩子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你看咱们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四 情感引导也适用于成人
其实,情感引导不仅适用于小孩,也适用于成年人,包括你已经成年的孩子、妻子、丈夫,甚至父母,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引导他学会觉察、接受自己的情感,并用适当的方法表达。
尤其是夫妻之间。网传一句话叫做:“你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爸爸爱妈妈。”这话虽然片面,但也有其道理。在家庭中,夫妻关系永远是第一位的,亲子关系是第二位。
你甚至可以用情感引导来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我认为,对自己使用情感引导,有三个环节:觉察、反思、调整。有句话说:“知道自己生气的那个人就不生气了”。当你有了不好的情绪,首先要觉察到它,然后要接受自己,以旁观者的角度告诉自己:“你看,你在生气,生气没有错的。”有这么一句话,你就会好受很多。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反思一下自己生气的根源在哪里,然后有针对性的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做出调整。
这里面关键在于觉察和反思。
如何做到觉察?****保持正念。也就是,感受当下正在做的事情。当我正在做某件事时,我要能够觉察到。我此刻在切菜,然后去感受每一刀切下去的力道、速度、声音,而不是在想我的老板白天跟我说的那句话在表达什么意思;我此刻在洗碗,然后去感受碗碟从油腻逐渐变得光滑,而不是想着赶紧洗完去看电视。
如果你能保持正念,当你生气的时候,就能够觉察到:我此刻在生气。很多时候当你觉察到了自己的情绪,那情绪也就很快被抚平了。
如何反思?****请反思引起你情绪变化的根源究竟是什么。
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创造了一个ABC模型。A是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B是你对这个事件的态度和看法,C就是你的情绪变化及行动。
例如,孩子期末考试考了97分,这是个事件,是A。
你觉得他竟然错了3分的题目,这是不应该发生的,让你感到他没有好好学习,让你焦虑她小升初能不能考到重点中学。这是你对这件事的态度,是B。你对某件事的态度,这其实指向的是你的价值观。
然后,你很生气,把孩子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这是你的情绪及行动,是C。
埃利斯认为,导致C的是B,而不是A。所以你应当反思的是B。孩子错了3分的题目,就代表他没有好好学习吗?真得就影响她的未来吗?不一定吧!有的家长从来不要求孩子必须考100分,他们的孩子依然很优秀。所以,是你夸张了这件事的严重性,从而导致了你的情绪变化,跟孩子没什么关系。
所以,当我们的情绪不好的时候,利用正念(如果无法做到正念,我有个绝招:去镜子面前看看自己的表情)去觉察到情绪变化,然后通过“反思”找到引起情绪变化的根源。
最后,对自己的价值观作出适当调整。调整价值观并不容易,它往往深刻于脑海中,根深蒂固。但是,我想对于终身成长者来说,成长型思维方式会让我们迅速放弃错误观念,接受新的更利于我们成长的观念!
总而言之,《大学》中讲:身修而后家齐,是有道理的。人先有能力爱自己,才有能力去爱别人。对自己进行情感引导就是练习爱自己的绝佳方式,也是爱他人的前提。
其他参考资料:
-
阿尔伯特.埃利斯《为何你的情绪总被他人左右》
-
一行禅师《正念的奇迹》
-
李跃儿《关键期关键帮助》
本文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