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余小漫的第75篇文章-
-1-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自信的人生是何模样。
对于“自信”这个词,你首先联想到的是什么呢?是不是“有主见”、“有想法”、“有坦荡潇洒的帅气”、“有处变不惊的稳妥”?
我们看电视剧女主逆袭记,从最开始的冒失鬼成长为雷厉风行人人称赞的女强人,其实其中的心酸只有体会过才懂得。
“自信”的孕育土壤其实是“爱”,被爱着的人才会无所顾忌地往前冲,因为他/她知道输了跌了背后始终有人在陪她/他,为他/她疗伤。
被爱着的人才会觉得自己活着是有意义的,是对别人来说,非常重要的存在。
是受了伤朋友会关切地嘱咐许多事宜,担心你的情况,想办法给你提供帮助;是对你行为无奈,又不得不帮你想办法善后,让你免于一些麻烦。
很多小孩渴望自杀,其实不是真的想自杀,而是不希望这样活着。
他们无法杀死强大的外界环境,比如对自己严厉的父母,比自己强壮的伪朋友,并且也知道这些想法很错误。但是对于外界环境给他们施加的行为,她/他无法得到合理地发泄,所以他们会渴望让这些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通过自我生命了断的决绝方式。(来自《重口味心理学》的观点,小漫白话版)
被爱着的人会更加坦坦荡荡,因为她/他不会觉得自己一些小的行为错了,整个人生就毁了,他们都拥有极高的自我配得感。
也就是“我配,顶配,绝配,高配,天仙配”的自觉,可能是父母及时的关心,也可能是朋友对他们的倾情帮助,他们会很自信去处理一些事情,反正遇佛杀佛,遇神杀神,总有办法解决,总有朋友帮助。

-2-
如果说不幸的人总是在治愈自己,那么童年期间不停被打压自信的人,必须学会自我成长为一个自信的人。
之前看到一段话。
20岁之前你把生活过得一团糟你可以怨父母,因为他们只能提供这个环境与条件。
20岁以后你把生活过得一团糟你只能怨自己,童年创伤不是你止步不前的借口,你已经有了独立的思考能力,应该懂得如何过好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叉着腰跷着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横眉冷对自己的父母,怨他们对你的帮助没有多少。
作为一个成年人,与小孩最大的差别就是你必须更加清楚自己余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以什么样的处事风格去经历社会,想与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共度快乐……
如果一直让内心的小孩被禁锢在童年父母的魔咒中。
“你就是不行的啦,别试了。”
“高分低能,生你什么用。”
“笨手笨脚,一无是处。”……
你会直到年老的时刻才开始悔恨自我蹉跎的岁月。

-3-
让自我内心的小孩试着长大,自己告诉自己,让她/他不要害怕。
过去自己不行的,不代表现在的自己不行,现在自己不行,不代表多尝试几遍吸取教训的自己不行……
对自己比家人对自己更有耐心,像一个温柔的老师悉心地一步一步从头开始学,你说大家学走路,学吃饭,学穿衣,不都是一步一步来的吗?又为何强烈要求自己一步到位呢?又不是天才啊。
所以小漫其实特别喜欢那些能耐心跟你说步骤的人,也许是本身家庭父母就是这样教育他们如此为人处事,又也许是他们本身自带光芒,温暖得像太阳,不会让你有心理负担。
去捕捉生活你喜欢的那一类人,分析他们是如何做事,如何说话,如何行动的。也记得捕捉生活你最讨厌的那一类人,分析他们为何让你讨厌,你日后为人处事是不是需要避着一些?
总之,唯有先自我让内心的小孩成长为风雨间的大人,才有能力去抵抗外界的风雨甚至别人的冷言冷语。
自信的人生活会开很多挂,比如交到更多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去传递善意的同时,获得更多生活的善意;不停地进入良好的良性循环,让人生每一处都留下一些属于自己的传说。
如果你对这一篇文章很喜欢的话,还可以查看以下文章,看看“自卑,我不配这些词如何摧毁自我”。(自卑,害怕,我不配如何摆脱这些想法)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余小漫,余生路漫漫,希望你陪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