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控疫情的蔓延,教育部倡导“停课不停学”,每个家庭也想紧跟节奏。
可是,父母的问题来了:要学什么呢?该怎么学呢?
相信这系列可能要难倒一群家长,每天看到闹腾的娃,估计该想念起学校老师的艰辛不易。此刻心里可能小嘀咕一下:“上班虽然累,但比起带娃,还是轻松多了。”
说归说,娃还得带。谁让我们常对孩子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同时也是终身的老师。”
此刻“蹲在家里”的孩子能上什么样的学校,能遇上几流水平的老师,全凭每位父母的教育水准了,十八般武艺尽情显露。
一觉睡到自然醒,不知起床为何事?白天睡到昏天暗地。早就忘记什么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反正起床也没事干。白天吃吃饭,动动这,晃晃那。完全毫无目的,一天不知不觉过去了。轻松而散漫的家庭教育,作息没规律,生活没目标。父母除了供应孩子吃喝,其余全由孩子自由生长。
可能有父母不屑一顾:“这也太自由散漫了吧,我可不这样。我的孩子除了做学校作业,还要做我布置的作业,我可不会让他无所事事,反而是根本停不下来。”经过这样鲜明的对比,有些家长可能还会为自己的英明决策洋洋得意。这类”坚决不放手“的教育方式不禁令我们捏一把冷汗。
难道对孩子来说,学习最重要的是写作业吗?难道老师就只是教孩子写作业这样简单吗?
我们不禁要思考:一个好的老师到底在教给孩子什么?
我们一起来思考几个问题
一、孩子假期的作息紊乱,问题大吗?
可能有人会说只是睡了几天懒觉,有什么小题大做的呢?是的,表面上这件事真的小得不值一提,毕竟谁没睡过懒觉呢?
但是,别忘了,孩子的作息反应的是一个家庭的教育观。请问,你的孩子知道每天为什么要起床吗?他又是被什么叫醒的呢?是被刺耳的闹钟,不情不愿地起来。还是被生拉硬抓拽起来的呢?如果是,未来你不在他身边,又有谁能够叫醒他呢?
一位教育家说,真正能够叫醒一个人的应该是他的梦想,对于孩子也一样。如果一个孩子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起床,不是爸爸妈妈的要求,不是学校的规定,而是他内心不断激励他前行的梦想,那么他自然知道怎么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我们不要小瞧孩子,有一次,我跟一个四年级的学生聊天过程中发现,她每天六点起床,没有人叫她。我当时很诧异,后来发现她父母也是很自律,知道自己每天要干什么的人。才恍然明白这不是一个偶然。而是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科学研究表明,亲子间互动“以身作则”远大于“能说会道”,就是你跟她说一百次,不如带她一起去做一遍。
二、孩子有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真的重要吗?
也许当前不重要,但是未来呢?
我们好像知道学习习惯重要,内心认同学习习惯的力量吗?如果是,身为父母的你,有多久没和孩子一起学习了呢?如果是,为什么你狂吼孩子不能安安静静写作业,而你却在一旁刷小视频笑得合不拢嘴呢?学习习惯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们知道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可谓一代才女,这难道是天生的吗?或许有人说她天资聪颖,以前我也会这样想。直到有一次,我看到一档采访董卿的栏目,大家好奇发问她为什么能在语言上有这么深的造诣,董卿笑笑表达自己从小到大都很努力,不曾放松过。她举来一个小例子说,每天睡前至少要读一小时的书,几十年如一日,从未中断改变过。而这个习惯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得感谢对她颇为严格的父亲,促使她在读书上培养这样一个习惯。从这样一件小事,就能看出父母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可谓是终身的影响。习惯的能量从来不是看眼前,宛如参天大树的价值从来不是看一颗小小的种子。习惯背后透露的不是当时的成绩,更是隐藏着未来爆发的潜力。
一位国际的教育家曾说:“最好的教育,就是从自我教育开始。”而对于孩子来说,父母不止息的“自我教育”如一束不会消散的光芒,会引领孩子一生奔跑不放弃。
疫情,在考验每一位父母的耐心与恒心。
疫情会止息,但孩子的成长教育不会停止。
愿孩子们再返校园,不仅是外面的雨后彩虹,更是家里的“春暖花开”。
愿每一位父母,都能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