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微信内嵌的智能合约
站在你的视角,微信中有一个你自己,有10亿他人——大家。
大家每人每天拿出1小时,整体提供的时间是10亿小时,覆盖你的所有时间。
因此,你在任何时间想找人陪你聊天,都可以找到大家陪你聊天。
经常被忽略的反面,大家针对每个你自己都能提供24小时全天候陪聊服务。
24小时全天候提供陪聊服务,本质是一种义务,但指向大家后,每个你都感觉不到。
关键:每个人都不是大家。
对比:114查号台,是把义务指向少数客服,把权力指向大家。少数人承担义务就要收费。
二、公共网络内的智能合约
每个中国人向公共网络内打1万元欠条,14亿中国人合计打14万亿欠条。
每个人用自己的1万元欠条和中国人兑换1万元欠条,中国人的欠条进入每个人账号之后,都会变成他的钱。
这种产生了一个全新的结果:钱是每个自己人,债务是中国人的。
你赚钱是替中国人还债,中国人因此欠你更多钱。
同理,别人赚钱也是替中国人还债,中国人因此欠他更多钱。
每个自己都只感觉到权力(白赚了1万块),而不能感知到义务。
对社会而言,中国人把白得的14万亿资金投资给各个创新方向,困扰中国社会的所有顽疾都会获得解决。
这就是新金融!
新金融的基础设施构筑在14亿消费者的智能手机之上。
消费者本来买智能手机的用途是通信,额外产生的功能顺便搭建了新金融基础设施。
这种基础设施是中国人承担的成本,现在和未来。但这种成本本来也要付出(反正也要买智能手机),因此感觉不到。
对比:传统金融体系,
你贷款4万,本质也是和中国人兑换4万元欠条,只是通过第三方的基础设施完成而已。
但由于基础设施是第三方提供的,因此,你要为贷款产生的利息和本金埋单。
贷款本金用于第三方基础设施搭建,利息用于第三方基础设施的日常运维。
三、登记领取股权,是搭建新基础设施,是构筑在智能合约之上的创新
智能合约:在享受权力的过程中,完成价值创造与创新。
因为是享受权力,因此智能合约不需要法律、法规管理和强制推动执行。
未来社会企业会消失,社会组织之间的协作构筑在智能合约之上。
智能合约与新金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