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经典文章收藏读书四大名著
再品“红楼”---感叹宝黛之苦

再品“红楼”---感叹宝黛之苦

作者: 一池清荷_ce0e | 来源:发表于2018-12-06 15:54 被阅读76次

       

再品“红楼”---感叹宝黛之苦

        《红楼梦》是一部了不起的文学巨作。它在中国古典文学里面,具有空前未有的东西,就是首次把女性当人来尊重,是一部女性的赞歌。里面的女儿都是水做的那样清澈灵动。可《红楼梦》唱响的又是一部女性的挽歌。

        当我情窦初开时,便爱上了宝黛钗之间的恩怨纠葛。如今人到中年,再品红楼又多了一份理性。

        红楼的故事很简单,简单到看似就是三角恋一般纯粹。可红楼承载的内容实在太多,里面不仅仅是剧情,还描述了当时的风土人情,小到胭脂水粉的制作,饮食菜谱、疾病处方;大到官场险恶,时代变迁,无所不包,无所不含。堪称“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如此多的内容岂能是三言两语就能叙述? 那我今天就单单只品宝黛之苦。

        宝玉在黛玉、宝钗之间究竟爱谁,贾府究竟选谁做宝玉的媳妇,这是一个大问题。宝玉和黛玉朝夕相处越来越觉得黛玉是自己的知己。宝钗可爱可敬,但宝钗和宝玉之间总是有一层隔膜。贾府的当权者们却越来越觉得宝钗聪逸贤惠,符合各种礼法。而黛玉的性格气质里隐隐包含着某种叛逆性。黛玉对宝玉的爱是执着的表露。宝玉爱谁和贾府选谁做宝玉的媳妇,这两个不同的选择就是悲剧产生的根源。悲剧产生还在于选择的权威性悬殊太大。爱黛玉是宝玉的选择,从这一点看宝玉还算幸运,至少还有爱的权利,但娶谁宝玉却一点权利也没有,只能任由父母之命,于是悲剧就不可避免地在表面繁华的荣国府里发生了。

再品“红楼”---感叹宝黛之苦

一、 感叹魂断潇湘黛玉恨

      《石头记》说黛玉原本不是人,她本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上的绛珠仙草,常受神瑛使者的甘露灌溉,最终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终日游离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善;渴则饮离愁海水为汤,”所以她时时郁郁寡欢,愁绪满怀。人生常不如意。幼年父母双亡,便流落他乡,寄居在繁华的大观园,写尽了世间辛酸,究其缘由便是“把一生的眼泪都还给当年灌以甘露的神瑛使者。”

          黛玉流尽了世间的泪,她的苦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说

          先看黛玉身世之凄凉,不到六岁便父母双亡,“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扶持”,自然沦为无人照顾的孤儿。从自家扬州到金陵的外祖母家。场景发生了变化,角色也随着发生变化。再加上母亲在去世的时候告诫她“外祖母家与别处不同”。一种寄人篱下的感伤、压抑怎不让黛玉苦闷。因为如此小小年纪的黛玉才不得不生出诸多的心思,才会在初入贾府时决定今后“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多行一步路。不多说一句话”,只怕被人耻笑。

        再看黛玉的身体,其纤弱多病,她的病是先天与后天很多种原因形成的。她的父母在她年幼而亡,不可不说使她的身心受到致命的打击。父母的亡怎么不会影响她年幼的身心健康?这样的情景偏偏又让她寄居在富气十足的贾府,她时时提防、处处在意,形成众人眼里的“小心眼”。这样的环境怎不让柔弱的心平添无穷的心病呢?可外人无法理解她的内心,在众人的眼中她是吃饭便吃药,是永远的药罐子,这样潺弱的身心,贾府的当权者怎么可能会让她成为贾府的媳妇。这也注定黛玉只能有像她父母那样早逝的丝丝薄命。

        说到黛玉还不得不提及她的才貌。黛玉有盖世奇貌,在美女如云的贾府,仅从美人王熙凤的“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话中我们就不难看出黛玉的美,再用曹雪芹借贾宝玉的口赞她的美在于“两弯似蹙非蹙的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态生俩魇之愁,娇袭一身病,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施胜三分”。

        看了她的貌再来看她的才,在大观园中才女云集,黛玉却处处夺冠,她的才思敏捷,随处拈来便是诗,一曲《葬花吟》名为葬花,实属悼己。“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道出人生的险恶,环境的煎熬,怎不让人肝肠寸断。正因有这样的貌和这样的才宝玉对她痴迷,她和宝玉是惺惺相惜,一个是“多愁多病身”一个是“倾国倾城貌”。

          只可惜,他俩有生死之盟,却无婚姻之缘!黛玉注定了只有死路一条!凤姐和王夫人的“掉包计”是故事发生的必然。在黛玉得知宝玉和宝钗成婚的真相,也只有含恨焚稿,烧断人世间的情缘,伴着宝玉成婚的乐曲,她含恨喊出“宝玉,你好——”的千古悲愤后,便销香玉散!

再品“红楼”---感叹宝黛之苦

二、 感叹多情公子空牵连

        按理说宝玉生于极富人家,是大家的宠儿,是贾府当权者贾母的心肝,所有的姊妹都让着他,下人们都捧着他,他又何苦之有?他的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其一他的前世原本是西方灵河岸畔赤霞宫中时常浇花的神瑛使者,动了凡心,便化而为灵石宝玉投于富甲一方的贾府。他的父亲贾政时常严格的要求宝玉追求仕途,总是对他恨铁不成钢地痛加鞭鞑 。可投入人间的宝玉不思进取、总是不务正业,他只是女娲补天后的一块废弃之石,这一冲突怎能让不求上进的宝玉称心如意呢?

        其二贾宝玉是曹雪芹给大家塑造的一个新人的形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描写的女性多以可怜或被蹂躏践踏的形象,如刘兰芝、潘金莲,即使写的最高的也莫过于为了追求自身的幸福而抗争的催莺莺。可在《红楼梦》中,宝玉对女性是一种敬重。在他的眼里“女儿是极尊贵,极清净的。”“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但凡山川日月之精华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他对女性的尊重与当时女性没有地位的社会现实又一次发生冲突,所以在别人的眼里他只是混世魔王罢了,就连他比较倾心的宝姐姐也时常责怪他不思进取,这样的环境怎能让他事事如意?

        其实宝玉根本就不是混世魔王,他这个新人除了对自家姐妹而外,他对身边美丽的女孩们都是“昵而敬之”。因为一个“敬”字他才能目睹他所敬的每一个的命运都是悲剧,因为一个“敬”字他才能为平儿夹于“贾连的淫,凤姐之威” 中,即使挨打还得给凤姐赔不是;因为一个“敬”字他才能感叹香菱的悲苦……秦可卿英年早逝,金钏跳井自杀,晴雯被逐出贾家病逝……这一系列的悲剧怎不让多情公子空牵连?

        宝玉也有自己的情爱,可他的情爱不像贾连似的玩弄与占有,他虽生于脂粉堆里,可他只钟情于黛玉,他和黛玉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缘。当他们初次见面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平时一起嬉戏,当俩人手捧《西厢记》时使宝黛之情更进一层。可宝玉毕竟是新生的人物,他的力量还那么的微弱,在当时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年代,宝玉又那来的权利选择自己的婚姻?悲剧是必然存在的!

        当宝黛之恋落下帏幕的时候,宝玉的痛苦达到极至,他的千金诺言没有实现,多情的公子也只能灵魂出窍、迷失自我。当得知和他结婚的不是钟情的林妹妹,而是时常教导他进取的宝姐姐时,他立马昏厥,只想去找林妹妹,可他发现求死也不如愿,宝玉唯一的归宿便是在一个大雪霏霏之际远离一切繁华富贵。一个多情公子由此结束……

       

再品“红楼”---感叹宝黛之苦

        鲁迅曾说过悲剧就是把好的东西撕给别人看。如此凄婉动人的爱情被当权者们狠狠撕毁,怎能不让人感伤万千!

再品“红楼”---感叹宝黛之苦

相关文章

  • 再品“红楼”---感叹宝黛之苦

    《红楼梦》是一部了不起的文学巨作。它在中国古典文学里面,具有空前未有的东西,就是首次把女性当人来尊...

  • 闲读红楼之爱是性的包含与超越

    宝黛爱情是《红楼梦》的故事主线之一,甚至有人将《红楼梦》简单概括为一出宝黛爱情的悲剧。但是,宝黛爱情有什么特质?何...

  • 林黛玉初进贾府说了一句大实话,直接导致宝黛爱情夭折

    副标题:林黛玉刚进荣国府,王夫人就已经不同意宝黛爱情了 宝黛爱情对于很多《红楼梦》读者来说是心中之痛。宝黛爱情失败...

  • 读红楼梦有感之薛宝钗,一

    写了宝黛,不写宝钗,那就是跟没读红楼梦一样。 宝黛是爱情,是理想。 而,宝钗是生活,是人生真谛。 宝黛爱情是天注定...

  • 自从进入贾府以后,林黛玉的身体就更不好了!

    宝黛共读《西厢》 常人看《红楼梦》时,可能更多关注的是红楼梦中的儿女之情,尤其是宝黛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殊不知...

  • 最悲不过一曲“飞鸟各投林”

    《红楼梦》第五回“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共十四支曲,前十三支分别为一支引子、宝黛钗合写、宝黛、除钗黛外的十位正钗一人一...

  • 《红楼梦》宝黛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

  • 七绝 ●宝黛吟

    宝黛良缘何处逑, 红楼怨梦谱春秋。 星河不动天如水, ...

  • 脂批红楼

    向时读红,以黛卿为念 及今始知黛卿宜为挚友相知,得妻若宝卿者,何其幸也!得良人若湘云者,两全矣。 半部红楼 再三再...

  • 我看宝黛爱情

    初来乍到 请多关照 我看宝黛爱情 ——“顽石与草木。” 红楼梦之所以广为流传,宝黛爱情功不可没。从前世情缘到阴阳...

网友评论

  • 132d5bba6881:细读文本评说,犹如重走一遍红楼。让人哀叹,扼腕。为作者睿见点赞!又想,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长辈挑选女婿和媳妇似乎都有一点,健康第一。健康第一,门当户对……这些太俗的东西,是不是永恒的标准?

本文标题:再品“红楼”---感叹宝黛之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zfn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