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中,书店是一个能让人满心欢喜的地方。
小时候,我生活在一个小县城里,那时候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不多,电影院、书店大概就是是城镇中这样场所的全部了,而我更喜欢书店,因为那里面有很多画报和“小人书”,能看到许多没见过的图画,还有许多英雄人物的故事。买回来的那些“小人书”被我翻的看了一遍又一遍,有的书前面没有了封面,后面没有了结尾,但故事已经烂熟于心。等到上了初中,书店里又多了我更喜欢的东西,格林童话、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就是在那个时候阅读的。上高中时,社会发生了变革,年龄的见长,使得自己有了一些追求,同时也有了个人崇拜。那时候书店的架子上书籍的类型和以前比增加了许多,新出现的是有了面对高考的复习资料。一进入书店不再乱翻,会首先停留在复习资料前,挑选一些新的资料,为了能实现自己心中的小目标;然后会长时间的驻足于人物传记书架前,一些科学家的传记故事以及好多不切实际的幻想,陪我度过了高中时光。上大学时再去书店,已是在大城市中,其规模、内容扩大了几倍。而且,想要看书时,也无需去书店,图书馆内收藏有大量的专业、非专业书籍,在书的海洋中寻求知识,氛围安静,很是适宜。于是图书馆成了我常去的地方。
多年后,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孩子,教育无形之中又放在了首位,书店又成了常去的地方。从各种卡片、图画书、故事书起,到手工、叠纸,到上学后的各种文化课读物、各种竞赛资料,从这个书店到那个书店,这样的节奏一直延续到孩子上大学后。这期间,书店的规模一直在扩大,品种繁多,内容丰富,每次去书店都能看到很多在书架前专心阅读的人,也能看到许多在书店中徜徉的人,文化气息浓郁芳香。
近几年,互联网的普遍使用,使得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比如: 读书 、买书 。互联网上有许多免费的电子书,坐在家里动动手指头,坐在舒适的沙发上,即可开始阅读,无需出门去书店或图书馆;还有有声书籍;另外 一些电子产品,也可以将书读给你听。也就是说,你可以不用看,不用动,只需听,就可以获悉书中的内容。有些书需若要反复研究,想买,也可以不去书店,动动指头敲敲键盘,在网上就可以完成。
前两天,又去市里的一家很大的书店,发现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层,格局、书籍类型和以前一样,但在一个区域,多了折扣书书架,上面摆放的正是我上初中时期疯狂追读的;二层 依然是科学类书籍,不过空了三分之一的区域出来,摆放了书桌 ,设置成了一个阅读区域,需要者可以在这个区域内阅读、书写;三层 依然是文学、艺术类书籍,只是有大约一半的区域 还放置了小学、初中的参考书 ,边上也放了几张书桌。而在店里的寻找书籍的人却少了许多,看来对实体书的需求在减少。
这些年,
书,一直在读,但读书的地方在逐渐地变着;
书,一直在读,但读书的方式在更新着;
书,一直在读,但所读书的形式在升级着(纸质书 ---电子书);
变化中,书店也从线下慢慢的转到了线上。
记忆中的书店,成了难忘的记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