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自然科普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一次身体奥秘的探寻之旅——《疯狂人类进化史》

一次身体奥秘的探寻之旅——《疯狂人类进化史》

作者: 不知树 | 来源:发表于2017-09-09 07:28 被阅读515次
    我们并不懂我们的身体

    这本书,在照顾老婆的月子里间隙看完。迎合新生命的诞生,了解人类万年进化的波澜壮阔,大开脑洞,很涨“姿势“。

    可以这么说,你能想起自己的多少个器官,这本书就回答了多少个问题——最关键的在于,有些问题我们都没有认真想过!

    信手拈来几例:为什么男人长胡子女人没有?为什么我们的肤色是现在这个样子?丰乳、肥臀、红唇是要传达什么信息?五指长短粗细不一有何妙用?男女那话儿怎么进化成如今这个样子?

    甚至还能解释:人类为什么得痔疮(而爬行动物从来没有),女人为什么比男人漂亮(而雄孔雀、公狮子更臭美),人类为什么要结婚(而动物只交配)等等……

    友情提醒,本书作者是一名生物学教授,这可是一本"严肃"的科普著作,您在阅读时也应发扬科学主义精神,注重探寻身体的进化和运行机理,避免出现错误的生理反应和胡乱想法。

    01  为什么人类容易得痔疮

    简单说就是直立行走—血液下流—肛部郁结。

    人体是一个极其强大而精妙的存在,可是又最脆弱。

    人体现在已知的毛病是13000多种,我的个老天,没有任何一个物种有这么多病,而这些病绝大多数属于三类,按照王东岳先生的说法,叫进化病、文明病和医源性疾病。

    什么叫医源性疾病呢?因为去看病所以导致的病,比如说抗生素滥用;那什么叫文明病呢?进入文明生活之后,我们和原来的生活环境完全不一样得的病,比如说吃得太多,容易得糖尿病;那什么叫进化病呢?就是在进化过程中,拿到了形形色色的好处后付出的代价,这就是进化病。

    比如,直立行走解放了人类的双手,但副作用也是多多的。比如,我们原本爬行时内脏是平放的,身躯直立后都垂吊起来了,那就出现一系列的下垂——胃下垂、小肠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在身体的末端还出现了一个其他动物绝对没有的病,就是痔疮。因为长期直立,所以在肛门部位的血就很难回流,这就是痔疮的来历。

    有一种病叫“哨兵痔“,也就是长久直立造成的——我也终于找到了军人“多痔“的源头了。

    直立行走副作用还有很多,比如,直接提高了大脑的高度,导致大脑极易缺血,而要加强供血,心脏负担必然随之增加,使得人类易患心血管疾病;又比如,奔跑时下肢承受的压力接近于体重的好几倍,导致骨骼磨损严重,年龄大了就患各种关节病。等等。

    既然直立行走带来这么多麻烦,我们再爬回去怎么样?或者说,我们当初为什么要立起来?

    02 为什么能“站着活“就一定不能“趴着“

    答案是,尽管直立行走带来的麻烦很多,但跟所获取的好处相比还是不足为道的。

    关于直立行走的终极原因,有很多解释:

    有的认为,直立行走是为了腾出前肢,去制造和使用石器工具,并最终把前肢变成了手。

    有的认为,直立行走是为了恐吓对手,突然站立使身材猛地高大了一倍,棕熊和北极熊战斗前都要站立起来威胁对手。

    有的认为,直立行走是因为古猿需要双手抱着婴儿,以及从很远的地方将水和食物搬运回住地等等。

    经过考证,从时间关系和因果关系来看,这些说法……都不对。

    目前最新也最靠谱的解释是,直立行走更加节省能量,增加生存机会。

    科研人员甚至做了试验,给黑猩猩戴上小面罩测试氧气消耗量,与人类在跑步机上赛跑,结果非常惊人,人类直立行走所需的能量只是黑猩猩的四分之一左右。

    而且,直立行走还带来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受到阳光直射的面积大为减少,热辣的太阳被脑袋挡住,而脑袋上的浓密头发充满空气,进一步隔绝源源不断的热气,我们所消耗的能量进一步减少。

    在自然环境下,哪怕节省一点点能量,都意味着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同样吃一根香蕉,所提供的热量可供人类干更多事情——摄食、发育、繁殖、谈恋爱、学技能,以及,走得更远。

    03  前肢解放后的妙用

    直立行走解放了双手,导致我们的前肢出现了巨大变化,可以打架、可以弹琴、可以拥抱,以及,制作东坡肘子和泡椒凤爪。

    尤其是我们的五指,可以分合自如做出各种灵活的手势,而黑猩猩抓个苹果或者做个剪刀手都很难。原因在于它们没有人类这般粗大的拇指,拇指的指骨只有两节,一节不够灵活,三节又不够有力,只有两节是力度和灵活性的完美平衡。

    甚至五指粗细不一也有其妙用,比如,其中必有一款符合挖鼻孔的要求。

    粗壮的手臂也成为了雄性的展示屏。男人在臂膀上刺青,是勇敢与强壮的表现。睾丸激素水平越高,刺青花纹越复杂,表示自我的雄性竞争力越强。

    灵活的双手和长长的双臂还使拥抱成为可能。拥抱是最亲密的行为之一,甚至有时直接服务于交配。在拥抱的过程中胸部首当其冲受到按摩,雄性激素的分泌使双方都感到愉悦。有想法的人也可从中获利。

    肢体甚至发展成了语言。比如,招手是到我碗里来,摆手是不要;双手交叉在小腹表示自我保护,背手代表一切尽在掌握;叉腰显得身体更宽,更有威慑力;双手合十意味放弃一切进攻意图,而握拳的家伙就是准备干一架了。

    另外,我们可能都没注意,手心比手背白,是为了挥手致意时能被别人更加清晰地看到——若把手背对着别人挥舞,可能会被看作缺心眼。

    04  人为什么不长毛

    人为什么不长毛呢?我们所有的近亲,从猴子到猩猩都有毛,唯独人类把体毛几乎褪光,这是为啥?

    历史上有过一个很奇葩的理论,叫水猿理论。就是说我们祖先这一支猿猴原来在水里生活过,是两栖动物出身,毛增加水流的阻力,所以就褪光了。而且我们胳膊上和脊背上汗毛的走向,和其他的灵长类也不一样,都是指向脊梁骨的,这就是顺着水流的方向,而且我们的人体呈现流线型,皮下脂肪比较厚,这批科学家举了大量的例证,非得说我们在水里生活过,比如,婴儿天生喜欢被水包围的环境等等。但实际上,人类对水的喜爱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不是生物现象。

    有的科学家还提出了寄生虫假说,认为毛发多容易滋生寄生虫;还有提出用火论的,毛发太多容易被火所伤。后来证明,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

    现在主流的科学界公认的一个理论是散热理论。因为直立行走对于能量的损耗是非常节省的,所以我们发展出一项绝技,就是长途奔跑。怎么解决长途奔跑的散热问题呢?猎豹、狮子、老虎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咋就有本事解决呢?我们心狠手辣嘛,对自个儿下得去手,我们把一身毛给褪掉了。

    而至于女人为什么比男人脱毛脱得更彻底,那是一个更加复杂的问题,而且,确实与上床有一定关系——此处省略一万字……

    05 留下来的那些毛发有什么用

    人体从上到下依次保留的毛发有头发、眉毛、胡子、腋毛和**。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单单留下了它们,以及,为什么女人就没有胡子?

    头发的作用前面已经说过了,一头卷曲蓬松的黑发就是一把天然的随身小阳伞,有效的罩住我们的大脑和身体,使得70%的身体免受紫外线直射。

    原本男人和女人一样留着长发,男人到了清朝才开始剃头,民国后才流行短发,而女人的长发却一直留着,这背后必然有某种重要因素在起作用。

    最直接的解释是,女人需要通过头发跟男人区别开来,但我们可能会更加喜欢下面的说法:

    女人留长发,可以方便做出各种发型、多变的发型又可以给男人留下不同印象,似乎面对的是不同的女人,这正符合男人的微妙心理。女人甚至不惜改变颜色、戴上假发,不遗余力把自己改变成另外一个女人,以此让男人神魂颠倒。

    再来说眉毛,其直接功能是为眼睛挡住雨水汗水,吸收眼睛附近过多的紫外线,从而有效减轻强光对眼睛都刺激;再一个作用就是配合眼睛传递情感信号。眉线高扬易使对方心中暗喜,长长的眉毛则可以把脸型衬托得更小,也更讨男人喜欢。

    腋毛的作用在今天听来就没那么雅致了,但在猿人那里却是至关重要的。直立行走导致双臂下垂,从而形成腋窝,后来发展成激素集散地,而腋毛的生物学功用就与性成熟有关,比如有效延长激素挥发时间,从而在茫茫的非洲大草原上吸引更多异性。今天,现代女性倾向于剃光腋毛,代表她们不想保留太多的性激素信号,这是文明社会有修养的表现。

    另一处可参照腋毛的解释。而胡子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因为这要回答两个问题——男人为什么有胡子,以及,女人为什么不长胡子。

    进化生物学有个重要理论叫“累赘理论“,它曾经成功解释了孔雀华丽的尾巴,虽然是个明显的负担,但能负担这个累赘也是一种身体强壮的证明,谨供雌性参考。男人的胡子也可以这么理解,胡子就是男人的广告,有胡子的男人雄性激素水平相对正常,这是有力量的表现,这样的男人在野外可以获得更多猎物。这就给女人提供了一个比较直观的衡量标准。

    男人后来刮掉胡子很有可能是因为战争需要,因为在肉搏中长胡子容易被敌方抓住。后来又逐渐发觉剃掉胡子显得年轻有活力,就这么保持了下来。

    而后来发展出希特勒和日本鬼子式样的小胡子,其潜台词就是试图证明自己强大,同时又显得年轻有活力。

    这样女人不长胡子的原因也好解释了,那只是刺激胡子生长的雄性激素水平不够,而且女人不参加战争也不需要体格强壮。同时,没有胡子的女人也是幼态持续的重要表现,女人显得更年轻,也更容易迷住有胡子的男人去为她们战斗。

    06  选择什么样的肤色其实是个很复杂的问题

    人类褪去毛发,最直接的效应是,使人类展示了另一个重要体征——没有毛发覆盖的皮肤一览无遗,那么,选择什么样的肤色成为了另一项重要任务。

    这个选择的过程,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在白色皮肤的性感与黑色皮肤的健康之间找到平衡。

    而这个选择的根源,是维生素D。今天我们知道,维生素D可以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有利于增强骨骼强度。但人体又不能自行合成维D,只有在紫外线照射下,才能将人体内的胆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前体,经过肝脏处理后,通过血液运输到肾脏,进一步加工而成。

    正常人一天只需要晒十几分钟太阳,就可以转化出足够使用的维D。而太阳照射过多,就会产生过量的维D,结果就会导致肾脏负担加重,甚至出现慢性肾脏衰竭,最终连同个体一起崩溃。

    今天非洲人的皮肤这么黑,主要就是含有更多的黑色素用于吸收紫外线。这样,既保证了能滤去多余的紫外线以预防皮肤癌,又能防止合成过多的维生素D。

    现在地球上人类的肤色分布,就是这个理论的最好证明。比如欧洲和极地周围,因为光照最少,所以人们的皮肤都很白。他们甚至连头发都从黑色变成了金黄色、灰色,甚至银白色,以方便阳光穿过,更好地促进维生素D的转化。除此之外,维生素D还能解释,为什么各个人种的女性都要比男性白一些。因为女性在怀孕和哺乳期时,需要比平时更多的钙质。不仅要给自己用,还要给孩子准备一份,所以她们要比男性得到更多的维生素D才行。那为了更充分地获取紫外线,她们就把自己变得白了一点。我们也可以说,男性偏爱白皮肤女性的终极原因是,他们偏爱能给下一代提供钙质能力强的女性。

    光有维生素D这个解释还不完善。有反对者说,如果非洲人只要控制维生素D就可以的话,那这个肤色一定能让他们吸收到最合适的紫外线量,合成的维生素D才能不多也不少。但是经过计算发现,非洲人的皮肤其实可以比现在更白一点。也就是说,如果只有维生素D影响肤色的话,非洲人不应该这么黑。这是为什么呢?

    真相出现在阿根廷的一家医院里。当时有一名医护人员,同时护理三位孕妇,她们的身体都非常健康,但却都产下了神经管有缺陷的婴儿。医生调查后发现,唯一的可能居然是,她们在怀孕初期曾经做过几次长时间的日光浴。长波紫外线不仅能穿透大气层,还能穿透我们的皮肤,直达血管。而到达血管之后,它就会破坏血液里的一种叫叶酸的物质。

    叶酸是人体必需的B族维生素之一,虽然人体不能自己合成,但食物当中的含量非常丰富,像绿叶的蔬菜、蘑菇、动物肝脏、坚果里都有它。所以对于杂食性的人类来说,一般不会有叶酸缺乏症的情况。但是,叶酸有一个重要的弱点,就是它可以被长波紫外线轻而易举地分解。不幸的是,叶酸是合成DNA的重要原料,任何细胞的分裂增殖都离不开叶酸。受精卵也同样,因为它一直处于一种快速细胞分裂的状态下,如果叶酸不够用,胎儿肯定发育不良。所以,为了减少紫外线杀死叶酸的概率,人的肤色就要黑一点儿。

    现在问题就很清晰了,人体为了得到足够的维生素D,需要把皮肤变白一些;但又要保护叶酸,又得维持一定的黑色。于是,在自然选择的过程里的,皮肤就找到了一个能满足这两点的平衡肤色。

    后来科学家们又发现,影响肤色的还不止紫外线这个因素,环境、行为甚至性选择,都是形成地球上各种肤色的综合原因。任何简洁单一的理论都不能完全解释进化问题,这就是人类和这个世界的复杂性。

    07  人人都是早产儿

    理论而言,人类正常的妊娠期应该是24个月左右,而不是现在的40周,人类的婴儿有一半的妊娠是在体外完成的。这个进化的理由主要是为了克服“生育困境“——胎儿越大,越难以顺产。在没有剖腹产技术的过去,难产是要命的事情。

    为了强化对父母的依赖,胎儿在子宫内的最终任务并不是长身体,而是修饰面容,使小脸胖嘟嘟看起来很可爱,从而让父母喜欢。

    因此,新生儿需要在父母抚养下完成体外继续生长,甚至要好几年时间发展身体和智力。这就大量占用了上一代的时间和精力,这是不是天大的坏事?

    但是人类文明又把它变成了好事,因为在这些时间里,母子之间、代际之间,那个家庭的感情纽带非常深厚,这就让人类的知识可以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如果人类像什么斑马、羚羊一样,生下来几分钟就可以乱跑,不需要妈妈,那些知识它就传不下去,层层叠叠的人类文明它就堆积不起来,这又变成了好事。

    所以说,进化过程的一个特点,就是分不清楚什么是好事,什么是坏事,你明明获得了一项优势,但是大自然要求你支付一项代价,它又变成一个坏事。

    08  为啥动物只交配,人类要结婚?

    这个问题其实还可以这么问:为什么人类社会最终选择一夫一妻制为主流婚配制度?还有哪些物种也遵守一夫一妻制呢?

    自然界里制约婚配制度有四个社会经济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抚养后代的难度。如果后代不需要雄性照料,就特别适合一夫多妻制。比如,一只雄海豹可以占有数百只雌海豹,它只负责交配,抚养后代的任务完全由雌海豹自己完成。而企鹅就不行,两只企鹅要轮流孵蛋和寻找食物,雄企鹅想要多找哪怕一个雌性都不行,它们最好的选择就是老老实实、彼此忠诚。

    第二个因素是:食物的多少。比如,很多鸟类都在一夫多妻和一夫一妻之间摇摆。缺乏食物的时候,雄鸟就会变得很专一,否则后代就有可能饿死。等到春暖花开,食物丰盛,雌鸟完全可以单独喂养后代时,雄鸟就会毅然决然地离家出走。

    第三个因素是:获取食物的方式。如果某种鸟的主要食物是草籽,那么雄鸟就可能出轨,因为草籽很容易找到。但吃虫子的鸟就不一样了,虫子不如草籽好找,两只鸟要结成同盟以更好觅食,所以吃虫子的鸟大多实行一夫一妻制。

    第四个因素是:地盘的大小。鸟界也是有贫富差距的,拥有一块优质地盘的雄鸟,就相当于咱们人类当中的高富帅,雌鸟自然愿意投怀送抱,也不会在意这只雄鸟可能已经有好几房妻妾了。如果贫富差距比较小,雌鸟往往就会在穷鸟身边做唯一的伴侣,而不是投入豪门做嫔妃。

    接下来,就容易解释为什么人类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有三点原因。

    第一是,生育方式决定了婚配制度。举个例子:亚马逊丛林里的南美绒猴是世界上最小的猴子,成年绒猴只有人的手指那么长。因为身材太小了,它们生的孩子也特别小,这样可以降低分娩的风险。但这样它们的后代就和人类婴儿一样,都需要长期的精心抚养才能存活。不过它们实在是太弱小了,母亲单独是无法养育孩子的,所以,南美绒猴必须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制。人类也一样,一个人抚养小婴儿实在是太难了,所以一夫一妻制几乎就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第二个原因是,后代晚熟。那些一出生就可以独立的动物,它们和父母相处的时间不长,自然不会有特别深厚的感情,对家庭也不会有什么概念。而那些后代成熟比较晚的物种,和父母共度了漫长的岁月,对家是有根生蒂固的认同的。像我们人类,大多数人最起码要和父母一起生活十几年才会独立。所以说,后代晚熟的物种,也会倾向于一夫一妻制。

    最后,爱情也是一种生物性需求。科学家已经证明:人类大脑在某种激素的刺激下,确实会产生情感专一的效果,这种激素被统称为爱情激素,它们是爱情专一性的生物学基础。在恋爱时,人体内的睾酮含量会发生奇怪的变化。男性的睾酮含量会急剧下降,女性会明显上升。也就是说,恋爱中的男人会出现女性化的趋势,而女性有男性化的倾向。这使男人更加善解人意,容易讨好女人,女人也更容易冲动以便驱赶情敌。而且,双方性格互补更有利于建立持久的伴侣关系。这就是一夫一妻制的激素保障机制。

    所以说,生育的方式,后代成熟晚,生理上的需求,这些因素让我们人类最终选择了一夫一妻制。

    关于一夫一妻制这个话题,再多说几句。很多男人都在暗中设想过一夫多妻制的生活,都恨不得变成皇帝坐拥佳丽三千,退其次也要当韦小宝独享三妻四妾。然而,大多数男人都想错了。如果现代社会仍然采取一夫多妻制,马云、王思聪、刘强东等等富豪完全有能力养活上千个漂亮老婆,从而也就会凭空产生上千个光棍。在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财富分配极度不公的情况下,如果像经济分配那样(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形成优质配偶分配,这个世界真会乱了套。所以,有经济学家说一夫一妻制其实就像对富人的“限购“,对大多数普通男性来说,这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09  我们可以不断变成另外一个人

    若要抛开从这本书获得的冷知识,仅说获得的热认知的话,那么最大的收获就是这句话——我们都可以不停从一个人变成另外一个人。

    我们恐怕都有这样的体验:遇到多年不见的同学、旧友,他/她多年前给我们留下的印象,与今天他/她的气质、谈吐尤其是思想完全对应不起来,“如同换了一个人似的“,我们通常这么说。这当然可以理解为个人经历和所处环境造就,但从根本上来说,是其不断努力,促进大脑生长发展的结果。

    我们的身体在20岁左右就基本停止发育,但只要不停止用脑,还会有新的神经元和神经连接持续生成,并且不同的刺激可以引发不同的大脑生长方式。实践证明,大脑存在高度可塑性,反复刻意练习确实可以提高某方面的能力,这也是人类巨大潜力的源泉。

    肯德基老爷爷哈伦德•山德尔六十多岁创业,褚时健七十多岁东山再起,东北老汉王德顺79岁还可以T台走秀……想到这些,我就对转业后的新生活充满了信心呐,啊哈哈!

    79岁的时尚达人王德顺

    我们过去、当下也许存在方方面面的局限和短缺,但只要通过不断努力,我们就完全可以不断从一个人变成另外一个人,直到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这句话在别处是鸡汤,在这里却是可以信赖的科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次身体奥秘的探寻之旅——《疯狂人类进化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zhd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