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比歇夫(1890年4月5日——1972年8月31日),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毕业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一生发布了70余部学术著作,从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到昆虫学等。业余时间研究地蚤的分类,还写过不少科学回忆录。包括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约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够牛吧?他的一生活出了别人加起来也够不到的好几个人生。
我对他的感兴趣,是从一本专门介绍他的书——《奇特的一生》开始的。而听说这本书,是由于参加了一次上海的一个Toastmaster演讲俱乐部,一个小伙伴在演讲中提到了这本书。
买书读完后感慨:一个人竟然能如此自律,把自己的一生活成了一张时间进度表!而且所定的计划和实际执行之间的误差仅为百分之一!这是一个在心中内置了精确时钟的人,每时每刻,心中那个钟的指针在滴答滴答地转动。
1
他能精确地感知时间的流逝。每天跟别人见面交谈多少时间、散步多少时间、准备论文手稿多少时间、下笔写完论文花了多少时间等等,随时记录,精确到分钟。他能确保他的生活在计划中的时间轨道里有条不紊地运转。
他不受周围环境的干扰。他所记录的用在工作上的三小时,那就是真正做工作的三小时,不开小差,不听同事谈话,不听铃声和笑声,也不听收音机……而我们,且不说专注力有没有这么好,光一个微信,就已经让我们魂不守舍了。连续三小时工作或学习,不想其他事,我们能做到吗?
根据他的记录,里面随意拿出一年的数据——1966年的时间统计,可以看出,他平均每日5.22小时搞纯学术工作,每日不辍,全年无休假!每天这五个多小时里面,不抽烟,不喝酒,不溜达……这——怎么能做到的?因为他把时间一丝不苟都抓在手里了。
他的时间是透明的。他制定了详细精确的年度计划,一年又一年,精准执行。所以,只要翻开他的每年计划,你可以直接定位到某年某月某日某时,他在做着某一件事情;并且知道,那件事情他花了多少时间成本。但同时,这等于也是把自己的弱点、恶习、空虚等等也展露在人们和自己眼前了。这需要多大的勇气?他的一生,都是透明的。这一点,这个世界上几个人能做到?
他是一个善于把时间“变现”的人。这里的“变现”,是指把无形的时间变成有形的物质。比如论文,笔记,摘抄,信件等。他甚至也不放过时间下脚料。在废话连篇的会议上,他都不会浪费时间,而是在演算数学题……更牛的是,在会议中间,他还可以适当插话,以示他把会议内容都听到了……他还在乘电车、坐火车、跑商店、排队买煤油等等事情的空档里随时工作或学习。我记得我每次乘地铁,地铁上的人无论站还是坐,大多在低头刷微信、刷视频……
他我行我素。人们把他当做怪物,他也不当一回事。因为他自己知道,一旦特立独行,就不可能要求立马得到别人的理解。他不听从权威,只听从自己内心的判断。
以上这些习惯,看起来似乎都是常人不太容易做到位的。
2
那看看他的一些其他习惯,我们能做到么?
其实,他也并不是我们眼中的纯粹工作狂。一年的时间里,他游泳“43次”,娱乐“65次”,包括看戏、观影、音乐会、展览会等。他的生活很丰富,很有趣味。他不是工作机器。我们中的大部分有他那么多“闲时间”吗?
他也有影响工作的时候,因为他是一个普通人。生活中的爱与挫折都能让他分心。他儿子的死让他久久心痛,于是他用呆板的生活作息制度,机械地记日记、做昆虫标本、填写标签。他第二次结婚带给他久违的宁静生活,让他流连忘返。他是一个凡人。——但是,无论经历爱与痛,他依然雷打不动,每日统计时间。时间统计是他坚持了56年的信仰。
柳比歇夫有自己的时间使用原则:一累了,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每天要睡十个小时。他不让自己负担过重;通过时间统计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所以,即使他身体不算太好,工作强度也很大,但他依然长寿,而且基本健康。说到这里,我忍不住想问一下,各位小伙伴们,还在熬夜起早的有没有?
3
其实,《奇特的一生》这本书里,详细讲述了柳比歇夫是怎么炼成的,他的时间统计法是怎么操作的。在手机APP软件库里也有各种各样的时间管理软件。这些都可以拿来一试。但无论如何,这些都属于“术”,是工具;而更重要的却是“体”,这个“体”就是我们的三观。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如何“计算”我们的人生?
人与人有区别。其实重点不在于你想达到哪个人的高度,而在于你能否达到你本应有的高度。回顾过去,猛然发现,被浪费的时间以日记,以月记,以年记,以数年、数十年记,我们的额头会不会涔涔汗出?
很多人对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感兴趣。但问题是——正如本身作者格拉宁指出的——一个人只有向自己提出远大目标时,这个时间统计法才能成立。
柳比歇夫很牛,他的成就很大。我们与他相比,除了都是凡人这点一样外,还差了一点——不是某种具体的时间统计法——而是我们的价值观:你到底想从生活中获取什么?
其实我们从来都不是要管理时间——时间是客观的,不受人控制的,你怎么管理?——我们要管理的,从来都是我们自己。
您觉得呢?
(图片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