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做为零售人必读书有哪些

做为零售人必读书有哪些

作者: 黑色玫瑰d | 来源:发表于2020-06-02 06:21 被阅读0次
如果问,做为零售人必读书有哪些,7-11创始人,铃木敏文写的《零售的哲学》肯定是其中的一本。这本书写的结构简单,但每一次看都有新收获。

书里非常重要的一个核心观点是:假设-行动-验证不断,以“顾客的需求”为经营和选品为导向,时至今日依然是很多零售业的主要经营核心。

书中四条线特别的清晰:

1、创新。直面大型超市的竞争,引入便利店经营模特,把店往小了开。7-11的经营模式一确定后,就采取集中在一个区域里开店,再从直营和加盟的方式,加快店数的发展。

这样密集型开店,对应的就是大型超市,店和店之间的距离不会太近。这个战略,可以叫星星包围月亮,一个星星的亮度当然比不上月亮,但是数量一多,就总会在月亮周围一闪一闪的。

2、发展。对外除了密集型开店外。对产品进行调整,一是以供应商的供应为基础体系,慢慢引导厂商的个性化配送服务。对内,则是特别注重员工沟通。

最先改革的就是牛奶的共同配送,共同配送是指生产厂家、供应商和7-Eleven总部三方通过互相合作,集中原本相对分散的配送路径,从而形成的合理化物流体系。

创业之初,由于生产厂商和一系列的批发商各自为营,每天来1号店送货的货车高达70辆。当时的牛奶有全农、森永、明治等品牌,虽然对消费者而言都属于同类产品,但却必须由不同公司分别发送货品。7-11就建同一地区同类厂家的产品混装在一起实行共同配送。

对内,注重对员工的沟通,最重要的是: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一是,关注员工在一线所提供的信息;二是,到现在零售行业都有的通病,就是上传下达难的状况。而7-11在这么多店的前提下,依然要求通过面对面将理念传达。

1、经营。这这个点上,书中说到经营陷入低谷的企业基本上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沉迷于过往一帆风顺的成功经验,永远都不愿做出改变。

*一味想要出奇制胜,却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

这两句话现在也非常的适用。像很多超市企业只要经营碰到下滑的局面,最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以前也是这么做的啊,原来就很好啊……。

还有一句很经常把“要以服务顾客为先”的经营口号挂在嘴边,但能做到的真的太少了。前一段,在朋友圈刷屏的一则新闻。一家超市开业,门还没有打开,就很多老年人就从卷帘门里爬进来(因为看了太扎心,我就不放图片了)。而周边站着一圈的员工即然拿着手机有说有笑的拍着。

这个视频为什么会被传开,就是因为超市觉得这是他们家生意好,促销活动做的成功,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我心想,这个值得骄傲的地方在哪里呢?

做为一个经营主,要思考的是:为什么没有做好开业准备,没有做好周密安排,你的顾客为什么不是从大门堂堂正正的走进来,而是爬进来的。

在一家生活超市开业的时候,越早开门越好。在我原来系统中,只要是超市里有生鲜的,一开业就会很多的老年人早早到店来等。所以,那时候就要求早上6点一定要开门。不要为了营造抢购的效果让顾客在门口等着。而工作人员在入口,重点是关注年龄大的顾客,还要根据情况全程陪着购物。

7-11以顾客为先。为了方便顾客,想了很多的办法,将ATM机等多项跨界服务引进超市里。在商品的品质上追求有价值的产品:根据顾客的需求增设主食产品,在更加符合顾客口味上下足功夫,停售口味不纯正口味的炒饭等;而另一方面,重点在开发更加符合顾客需求的商品。

4、升级。所谓的升级,不是在装修这些外在的条件上投入。重点核心还是在满足顾客需求上的进行升级。

*洞察。日本家庭的老龄化、小家庭化,7-11的商品调整是依据这一宏观变化进行的。减少大包装食品,不做加量不加价的促销。把重心放到开发小包装主食类的产品上。对于老年人,有到店自取及送货上门的服务,同时把店的密集度不断增加。

*调整。理解新时代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为他们做出产品上的改变;对店里滞销商品的调整,执行单品管理。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店小滞销品一多,对一家店的经营将是灾难性的。

我非常喜欢作者的一句话:不是“为了顾客”,而是要站在顾客的立场考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做为零售人必读书有哪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zry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