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1663天。
今天分享的是一本非常经典的故事书《没头脑和不高兴》60周年珍藏版。
这本书的作者是任溶溶老先生,任溶溶原名任根鎏,1947年在女儿出生这年,他用女儿的名字作为笔名,正式开启了他的儿童文学创作之路,因为这个笔名当时还闹了不少笑话。任溶溶自己曾经说,很多小读者给我来信,开头就是亲爱的任溶溶大姐姐,亲爱的任溶溶阿姨。
毛病都出在这名字上,任溶溶是从译者转向儿童文学创作的,在从事编译工作期间,他在上海书局出版社的《儿童故事》杂志上陆续发表了一系列的翻译作品。他翻译的作品包含了很多经典童话故事,都是我们很熟悉的,《夏洛的网》《安徒生童话》《彼得·潘》《长袜子皮皮》《小鹿斑比》《小飞象》等等。
这些作品为中国的少年儿童带来了甜蜜的睡前故事,他的翻译作品不仅保留了原作的精髓和魅力,而且通过和中国文化的结合为读者呈现了一种独特又有趣的阅读体验。
这些经典作品也给中国的孩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让大家能够和世界各地的童话角色共同成长,并且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情感价值观等等。这些甜蜜的睡前故事还培养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也为孩子们塑造了正直、勇敢、善良的品格。
任溶溶通过这些翻译作品给儿童文学真的留下了非常多的宝贵财富,为后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笔名任溶溶也成为了中国儿童文学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
《没头脑和不高兴》这个作品诞生在1956年1月的上海南京西路著名的文艺俱乐部。据任爷爷回忆,当时他正在匆忙地给《少年文艺》杂志赶稿,当时距离截稿的时候只有俩小时了,不过他突然灵感涌现,挥笔如飞,短短两个小时写了5000多个字。自然、亲切、风趣、幽默的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作品一经问世便成了经典中的经典。如今几代的中国家庭都知道这部经典的作品,它是中国幽默夸张风格儿童文学作品中特别成功的典范之一,以幽默有趣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反思和纠正坏习惯,同时也处处强调友谊、团结,还有互助的重要性。
不过,没头脑和不高兴的原型是怎么来的呢?
人物的原型就是任爷爷他自己,有一次接受采访的时候他说,他时常会给孩子们讲故事,讲外国的故事讲腻了,就想针对孩子们的情况讲点其他的。于是,他就想到了自己,我经常迷迷糊糊、丢三落四,于是就有了没头脑。他还想到很多小朋友嘴里经常说不高兴,大人批评他们还不服气,总说自己长大了能成大事,所以任爷爷想到,干脆让这些小孩子带着自己的缺点变成大人去干大事,出大洋相。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
这故事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故事内容通过精心设计的情节和可爱的角色,向孩子们展示了没头脑和不高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境。无论是没头脑一心追求短暂的快乐,而忽视长远的发展,还是不高兴一味地抱怨,而不愿意积极改变。这些坏习惯在他们长大之后依然存在,给他们的生活带来非常多的不便和挫折。
通过读这个故事,孩子们就可以深入地体验没头脑不高兴的冒险和挣扎了,在欢笑中,潜移默化地认识到自己身上,我也有类似的问题,他们就会明白坏习惯不仅影响未来的发展,还会阻碍他们去尝试新事物,面对挑战和成功的。
因此,这个故事不仅是好玩、可乐的,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们自我反思,我有没有没头脑,我有没有不高兴,或者是其他的怕麻烦,玩游戏、拖拉机。很多当年看过这个故事或者动画片的人都是这样评价的。
当年的小孩子看完《没头脑和不高兴》,哈哈笑着就长成了今天大人的模样了。这个故事不仅讲了小朋友要从小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而且从另一方面也对家长提了个醒,怎么能跟孩子沟通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看到孩子们粗心、马虎,父母如果只是简单粗暴的责备, 甚至是动手,不但对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起不到任何正面引导作用,反而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就像故事里的没头脑和不高兴一样,我心里根本是不服气,更有甚者会带来更严重的对抗情绪。
所以说,正向的引导孩子改正不良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健康、有益的行为模式,那我们做家长的就可以参照下面的方法,来引导孩子改掉身上不好的小毛病。
第一,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很重要。父母需要正向引导,鼓励孩子思考自己的行为,了解不良习惯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这样他们可以更好地意识到问题,寻找改变的动力。
第二,建立积极激励机制。通过正向引导,我们可以设定具体的目标和奖励机制,来激励孩子积极改变不良习惯。比如说针对没头脑的问题,今天一天有没有犯糊涂。没有,要给大大的夸奖、大大的拥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成就和进步,未来他就有动力继续改变。
第三,我们可以提供替代行为。正向引导的一个关键方面就是教导孩子采取替代性行为,不仅仅是告诉他不能做这件事,得告诉 他怎么做。比如针对不高兴的行为,不高兴读书,我们就画画做手工来替代。这种方式可以减压因为不而产生的对抗情绪。
第四,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律性。父母应该鼓励孩子承担起自己行为后果,比如承担一部分自己的家务,晾衣服、打扫房间、整理书桌,让孩子通过体验小小的成功,提升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这会有助于培养孩子责任感和自律性。
第五,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作为父母不应该在没搞清楚事情原委的情况下就骂孩子,应该以理解、关怀的方式和他们平等地交流。而且,鼓励他们坦诚地反思,来提供帮助和支持。这样的孩子就愿意接受大人的意见,而且他有可能会改掉这些不良习惯,要不然还是对抗。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曾经这样评价《没头脑和不高兴》,他说这部作品的热销也反映了在互联网和多媒体盛行的今天,很多家长都意识到,想让孩子真正与阅读建立联系,通过阅读造就从容独立、平等开放的性格,还是要从手捧一本好书做起。
家长们往往倾向于选择一本能在童年时留下深刻记忆,又能在成年后领悟其中内涵的好书送给孩子,那《没头脑和不高兴》就成了首选。
儿童文学作家张弘在回忆和任溶溶一起探讨创作的时候,任溶溶笑着说,童年的旋律就是快乐,他说自己就是一个大快活,一辈子翻译着书写着快乐的儿童文学,快活得不行,感觉自己天生就是做儿童文学这行的。不管创作也好,翻译也好,好像是老天要我走这条路的,我会一直走下去,走到现在我依然觉得很满意,因为我爱儿童文学,遇见儿童文学是我的幸运。不过也可以说,中国儿童文学有我这个人也非常幸运。
虽然《没头脑和不高兴》是任爷爷在几十年前创作的作品,但是真正的好作品具有跨时代的力量。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电影,它们都能够超越时间的限制,持久地触动人们的心灵。
儿童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孙建江曾经这样评价这部作品,受到近代特殊历史背景和文以载道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中国儿童文学自诞生之日就肩负着相对沉重的现实主义主题,教育的功能性就非常地明显,而《没头脑和不高兴》这个故事如果单独看,也许就是觉得有意思,诞生将其放置于整个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脉络中就会发现,其中的幽默品质和游戏精神,不要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即便在整个中国儿童文学百年发展中也是稀缺的。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陈力强,也曾经对这部作品做出非常高的评价,他说《没头脑和不高兴》的写作和任溶溶的天性,以及他很早就翻译众多经典外国童话的文学视野是分不开的。
任溶溶也曾经在很多场合讲过Nonsense的概念,这个概念源于西方童话,Nonsense文学并不试图告诉读者什么,教育读者什么,它往往就是一种游戏之作,而且不遵循事物常理,以丰富的想象、怪诞离奇的情节和诙谐取胜。
最富代表性的作品是《爱丽丝漫游奇境》,可以说在《没头脑和不高兴》出现之前,中国没有Nonsense类型的作品,所以我们也可以带着小朋友看看同名动画片,看看原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