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学生的作文很让老师头疼。
每次作文讲评时,总叹息雷同作文太多,选材千篇一律,没什么新意。甚至,有的学生作文还在重复着我们那时的故事。
有人说,学生的生活太单调了。每天吃饭,睡觉,上学,放学。摄取不到有意义的生活素材,所以也就写不出文章来。
这是一个理由,但不尽然!
翻开《红楼梦》这部伟大的著作,你会发现吃饭和睡觉那些事占据很大篇幅。读读其它世界名著,大抵也是吃饭,睡觉的内容比较多——再伟大的人,也首先要吃饭,睡觉,总不能一天到晚都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啊!
所以,在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中,大多是以普通生活为主要材料。反过来说,许多作品倒是只写好吃饭,睡觉等日常生活,反倒更能反映出生活本质的某些方面来。
《红楼梦》里有这样的一副对联: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问也好,文章也罢,大概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做一个有心人,不断地发掘它,观察它,理解和体验它。只要有对生活的发掘,观察和体验,就会得到学问。当然,也就能写成文章。
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只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么狭小的空间。比起我们今天的孩子,生活中他没看过电视,没玩过游戏,没上过网;读书时,没学过音乐,没练过体育,没上过美术。至于假期,更没有去旅过游。可能去得最远的就是鲁迅姥姥家——平桥村了!
这才叫生活单调呢!
可就在这样的单调环境中,鲁迅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篇充满童年情趣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等。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即使是枯燥乏味的生活,也是生活,也是写作的源泉。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对那些生活有所观察,有所感悟。
小时候的鲁迅,做到了这一点。
其实,今天的学生不是没有生活,而是没有在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发掘他们的情趣和意义;不是生活不够丰富,而是不会在看似单调的生活中体验他们的启示与波澜;也不是生活太单调,而是我们做教师的,没有手把手地教会他们采撷生活浪花的方法。
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激情就是驱使学生进行写作的酵母。教师的课堂作文教学,除了帮助学生会摄取生活教材,教授他们一定的写作规范和技巧,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必须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写作激情。
而事实上是,作文已经成为我们现在大多数同学心中的魔鬼。有的只是恐惧,哪里还有激情可言。
我一直认为,学写文章不只是为了应付可恶的考试,更是学一门技艺。是可以谋生的技艺。比如,写得好,将来可以当作家,可以做网络写手,可以成媒体编辑……
但前提是你得喜欢写作,会写作。
而现在好多老师“考什么教什么”的做法,只能使学生应付作文考试而不能让他们最终真正学会写作,更别谈获得什么乐趣了!
《西游记》末尾写孙悟空成正果后,对唐僧说道:“我已成佛,难道还要戴着金箍儿,你还念什么紧箍咒不成?趁早念个松箍咒,脱下来,打得粉碎!”
唐僧道: “你今已成佛,自然去矣,岂有还在你头上之理!你试摸摸看。”
孙悟空举手一摸,金箍果然不翼而飞了!
是的,当我们真正学会了写作的时候,我们也成“佛”的时候,那可恶的作文考试的金箍,也必将从我们的脑袋上永远消失,剩下的只是写作的乐趣。
“成佛”那日,“金箍”自去(本文的主体内容,是对李白坚教授的《我们怎样教作文》一书中序言部分某些段落的概括整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