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我第一次坐飞机,是姑丈送我去上大学的。唔,在入学报道前,所有的流程都是姑丈一手包办的,我,就准备好好当一名大学生。不能这么说,我还是有做准备的,例如,行李是我自己收的,老乡群和班群也是有在混的。

到天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当时天津正在下雨,路上积水非常多。姑丈在刚下飞机的时候就"捡到"了我一个老乡,真是凑巧,和我还是一个学校。
我当时就在旁边静静的跟着他们,也不知道说什么。姑丈和他一直在聊天,原来他居然是自己一个人来的,心里默默的给他竖了个大拇指,这要是我,可能会找不到机场出口。
姑丈已经提前约好了一辆车,邀请他和我们一起,正好我们预定的宾馆在学校附近,可以捎他一程。上车了以后,我和他才有些交流。唔,照正常流程,后来就互相加了QQ好友。
在后来的大学生活里,只能说,姑丈那时的"唠嗑"是非常厉害的了。这位大兄弟挽救了我大一的高数,我们后来还是很好的朋友。当然,还有后面的玲儿和阿宁——飞回家四人组。
开学报道第一天,站在学校大门的我,内心是十分欣喜的,姑丈说:"看来你们学校还不错啊。"我也这么认为。后来,我觉得自己是被大门骗了,不得不感慨一下,那个时候多么年少无知的我啊,就这么被一个"灰常大的"大门满足了对学校的第一眼期待。
进门就是三大教学楼,我大学四年除了宿舍以外,待的最多的地方。后来我才知道因为当时还下着雨,我们那一届报道的地方改在教室里,照例是在A楼广场才是。
报道第一站,学校是不允许家长跟着的,必须是我们自己亲自完成报道。流程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麻烦,貌似还没几分钟吧,还见到我们可爱的代班璐姐。但我因为是生源地贷款,学姐还和我交代了后续比其他人多的一些流程。完了以后,还有自己本院的学姐带着我们去宿舍,一路和我们介绍学校,还有需要买的一些东西。
同行的还有一位老乡学长,这也算是来校第一天,就见"网友"吧,胆子大的不像我。当时是怎么想的呢,好像是有点不过大脑,后来姑丈见到学长的时候也有点惊讶,我说,是我们宁德老乡的。有点记不清了,总的来说,第一次见面还是很和谐的。
就是我的26寸行李箱似乎有点惊讶到学长学姐了,毕竟大家都是用24寸的,我还带了一个20寸的。后来,20寸的行李箱随着我来来回回,26寸的被忽视在宿舍角落,只有在每年换季的时候才会被拖出来一次。
其实,来学校第一天报道的流程真的很简单,也很感动。有一群陌生的学长学姐在等你的到来,带你第一次走进校园,也许是会有因为学院强制性的要求,也许也会有因为上一年的感动,想要将进校的第一份温暖,就这样传递下去。
也许你在还未入校时,就已经在大量的QQ群里知道学校的一些概况,可一路上替你拿着行李,还细心的给你讲解的他们,是真实的温暖,虽然陌生,但可贵。
后来,我忘了那天是哪位学姐带我去宿舍的,隐约的记得是一位声音甜甜的学姐,有点高。到宿舍以后,她又回报道点准备接其他的新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