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美妈
来源丨美妈讲绘本
为人父母,我们最承受不起的是意外,最需要帮孩子把握的是安全。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这些年里,关于孩子的安全家长总是会感到很惶恐。
特别是在看到一些意外溺水,交通事故,被拐骗,又或是反社会极端的人在校园里施暴的新闻时,感到深深的忧虑,并不断告诫自己的孩子各种自保规则。
但是一旦这些新闻被时间冲淡,你绷紧的弦就会松懈。
虽然“要重视安全教育”这类的话题,你可能已经见过很多次,但是生命没有如果,在孩子的安全教育面前,无论怎么重视和小心谨慎都不为过。
每年,学校里都会组织安全教育课,或者是讲座,或者是课堂。
但是,儿童每年的事故发生率还是很高。就交通事故来说,我国每年有超过1.85万名14岁以下儿童死于交通安全事故。
这中间到底出了什么漏洞?
安全教育的前提,是规则教育。
我们往往给孩子罗列很多的安全规则,一条条尽可能的细致。
但是,有一点,对于孩子来说,如果他们本身缺乏对规则的敬畏,只是知道这些规则而不去遵守,那么一切都只是徒劳。
心理学家发现,在儿童生命早期,普遍都有一种“我是世界中心”的心理状态。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孩子在不被理睬时会以哭闹的形式吸引大人的注意。
这种心理对应到“规则”上就是,所有人和事物都要以“我”的意愿为中心,自然规则必须以“我”的意愿做出改变。
这就导致他们会在“规则”和“我想要”之间出现摇摆,明知故犯。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一旦取代了“规则”,就会酿出大祸。
去年惨重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女乘客因为坐过站强行要求司机在非站点停车,最终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剧。
所以在安全教育之前进行规则教育必不可少:
尊重客观事实,不因哭闹妥协
在给孩子建立规则意识的过程中,家长自己说到做到很重要。
比如孩子在超市收银通道发现个别已经被拦了起来,停止支付,而他硬要从上面跨过去去到超市外。那么你就要坚持和他一起去可以收银的通道排队,而不是他一掉眼泪,你反而成了帮助他破坏规则的帮凶。
尊重客观事实,不因为孩子的哭闹而改变。让孩子明白,世界的运转自有规律,不会因为他的意愿而变化。
帮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
都说冲动是魔鬼,这句话在哪个年龄段都适用。学会控制你情绪,是培养孩子时必要的一项能力。
允许孩子哭、愤怒、或者沮丧,但更要让他们学会冷静。引入规则,对事件进行梳理,让孩子对情绪的发生发展有更深入的理解。
以便面对突发的紧急情况,能迅速冷静应对。
矛盾发生时强调规则,而非品德
如果在公共游乐场玩,两个孩子发生争执,不应该由“年纪大的应该让年纪小”这种道得角度出发去评判,而应该遵循“先到先玩”的游戏规则。不然容易养成孩子的侥幸和占便宜的心理。
就事论事,有理说理,以规则维护公平,孩子才能够信服于规则,甚至用规则来保护自己。
我们越想给孩子自由,就越需要坚守规则,规则是孩子自由的安全线。
再回头反观,我们平常的安全教育,大概就是坐在教室里通过老师的讲解,看一些图片和相关视频,或者发放一些安全手册之类的。
不能说这样的方式没有效果,只是还不够力度。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日本,这个国家是目前世界范围内青少年交通事故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在儿童安全教育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参考的地方。
日本的“交通安全教育课程”,是由学校专门邀请专业的替身或特技演员,把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能遇到的交通安全事故进行了100%的现场还原。
并且把学生们聚集到操场近距离的观看违反交通规则可能造成的后果,给学生们上一堂“生动”的安全教育课程。
双手脱把骑车会怎么样?
逆行会有什么后果?
不注意观察路况有什么后果?
不遵守信号灯,横穿马路会怎么样?
雨天打伞骑车会怎么样?
他们用专业演员+真实车辆还原真实事故现场的方式,来提醒孩子们注意交通安全,要比单纯提醒孩子遵守交通规则有效得多。
与此同时,何洁蔡少芬参加的节目《不可思议的妈妈》也在印证着这一点。
节目中,他们的孩子要面对一个难题:“妈妈不在家时,有陌生人敲门怎么办?”
节目组派了一个很有亲和力的小姐姐,拿着糖果和礼物,前去考验小朋友独自在家时的安全意识。
一开始何洁打包票她儿子一定会通过测试,因为她之前就跟儿子说过注意事项,儿子也满口答应绝不给陌生人开门。结果,没到一秒就给拿着礼物的陌生姐姐开了门。
直到姐姐动手拿走房间里的东西时才反应过来。
看着孩子们的表现,我们可以发现,或许不是孩子“不听话”,也不是我们平时教育不够,只是单纯的言语并没有真正走进孩子心里。
真正有用的安全教育,需要我们把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放到孩子可以理解的场景中去不断的强化。
孩子的记忆力、自控力、辨别力,和他们的小肌肉一样,需要反复练习和时间酝酿,才能变得足够强壮。而且他们人生经验有限,不能举一反三,我们需要事先细致考虑各种情况告诉他们。
另外,儿童还都处于具象思维,对于抽象的大道理他理解不了。
所以还需要家长反复地说、具体地说、形象地说。
对孩子来说,一次害怕的内心记忆,比父母100句的道理还要管用。
当安全教育落地到具体场景的时候,才能变成孩子的护身符。
我们终究无法24小时全天寸步不离保护孩子一辈子,还是要靠他们自己学会面对这个美丽又危险的复杂世界。
而在事关生命的安全教育面前,多一些对危险的预知,就可能从根源上预防危险的发生。
愿世间每个宝贝都能健康快乐地长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