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
《生命之树》是导演Terrence Malick指导的第6部长篇电影,导演作品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极具图像视觉辩证法,摄影特点为几乎不使用人照光源。以尝试拍摄自然场景,情感和无法预料的瞬间而闻名。值得一提的是在制作《生命之树》时,导演Terrence Malick对现代计算机生成的视觉效果不满意,因此他找到经验丰富的视觉特效制作人Douglas Trumbull,后者曾经负责制作《2001太空漫游》(1968)的视觉特效。Douglas Trumbull使用过去的光学技术为《生命之树》创造视觉效果和实用的方法。这标志着Douglas Trumbull在29年中第一次为长篇电影制作特效,此前他制作的最后一部影片是《银翼杀手》(1982)。
导演Terrence Malick在公众视野中极其神秘,极少接受采访或露面。即便如此,其恢弘的电影世界观与永无止境的母题还是在世界电影史上留下了闪耀的一笔。Terrence Malick是21世纪初少有的能和Stanley Kubrick相提并论的人。2011年《生命之树》获得第64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Born
遥不可知的从前,没有生命的纪元,不存在时间,或许是宇宙的错误,或者是某种安排。有数不清的巧合,一个尘埃般大小的星球上有了时间,时间带来能量,带来永恒,随之而来的则是生命。在宇宙的维度中,任何生命都是一瞬,即便如此,宇宙或许具有意识,它不愿容忍错误的生命,想尽办法灭绝,五次物种大灭绝,基因控制着生命的进程,但生命用自己的方法抵抗着命运。
初生电影用前40分钟,讲述美国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夭折了一个孩子,带着悼亡之痛,长段母亲的自白抱怨上帝的不公,当你还没明白电影基调时,画面硬生生的带领观众走向宇宙视角,凝视初始的生命,看清错误的本质。一个现代普通小孩的死亡,联系起宇宙的起源,这是一段绝无仅有的太空歌剧,礼赞生命的奇妙。
出生Extinct
她失去挚爱,难道所有人都要承受如此,她曾如此虔诚,如此相信,而当她需要帮助时,上帝在哪儿。时光回溯,在洪荒的世纪,地球上的生命已经蓬勃发展,第四次物种大灭绝的前一分钟,一只恐龙安抚另一只恐龙,它们可能已经拥有智慧,早已看透生命的本质,等待着命运的到来,再也无需抵抗,因为生命会自己找到出路。联系两种死亡,原来“神”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跨越数十亿年的智慧,或许不只给予过人类。
神迹灭绝显然不是的生命的尽头,永世的自然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基因,随机排列的世间万物带来全新的景观。
进化Evolution
人类进化,抛弃曾经的信仰,道德沦丧,苍老的面孔与满是不安的心,欲望被无限放大,人们得到的,人们失去的,都成为时代的残渣。时间如此飞速,子女比父辈苍老,更加无力迷茫。儿时的纯真早已失去,曾经可肆意翻滚的草地变成飞沙走石,生命之树被禁锢在看似优雅的高层建筑里。身边的人视若无睹,所有人都抛弃明亮清晰的童年,选择未知坎坷的未来。
进程为了所谓的理想费尽全力,得到的只有亲人的一句叹息。回忆过往,父亲虽然严厉,却能让孩子体会到努力的意义,纵使母亲碌碌无为,却有始终亲密无私的陪伴。有了这些回忆,似乎很难融入这疯狂的现代。房子虽大,但清冷空旷,周围同伴虽多但只是逢场作戏。世风堕落,人们贪得无厌,超速发展的世界想要把你也变成这样。
记忆 疑惑Reborn
被悲伤折磨的一生,时间仿佛停滞在儿时最自由的时刻,“神”给予了最快乐的时光,同时也带走最珍贵的事物,留下的记忆魂牵梦绕。带着对父亲的怨恨,对逝者的悲痛,对生活的迷茫,穿过深藏心底的重生之门。像母亲说的那样:“爱每一个人,爱每一片叶子...”,接受所有悲痛,珍惜拥有的一切,
重生那道门后,是梦,是现实。儿时的玩伴,肤色各异的邻居,逝去的兄弟,老去的父母,还有不敢面对的伤痛。卸下不堪一击的面具,在冥滩之上,无言的和解,找到忘记的人,忘记的回忆,忘记的感觉。“神”一直都在,指引着每一个灵魂,从未离去,即便忘记最初的信仰,等回望时,它依然接纳,不离不弃。
释然Epilogue
《生命之树》是一部超前概念的宗教哲学类电影。笔者不敢说完全理解导演的表达,但体会到了导演强烈的情绪,那是种对生命与自然的审视态度。电影每一个角色都极其矛盾,像一部完整的生活,又像是一部生活的哲学,宗教的哲学,它不再疑问“我们从哪里来”,而是试图体会“神”给予的一切,从开始的恐龙,到宇宙的诞生,再到最后超现实的冥滩,“上帝”其实一直指引着所有生命,有的物种离去,有的生命延续,当导演把“神”的力量具像化时,冥滩上的人就是我们拥有一切---“爱”。
@@关注微信公众号:视觉轴承 Vision (ID:secdedgame)
@@扫码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