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里的一天,南方小镇的顺乙驱车带着家人出行了。 目的地是母亲朋友们推荐的未开发的海滩。一路上风和日丽,孩子们也是欢声笑语。预计40分钟车程的距离,在导航的引领以及宽敞新道路的好路况之下,他们很快到了目的地的第一站,白天堂风车滩。
诺大的海滩空无一人,却耸立着几十个大风车。不是景点却胜似景点,顺乙一家乐享包场游玩的欢畅。孩子们在白雪般细软里,奔跑着大闹,大人们席地而坐,静听后浪推前浪,在哗啦的水声里,感受自然千年的变迁与风车科技的浪漫融合。这种闲暇与自在让幸福感在家人之间得以流淌于传递。
可没过多久,老父亲就喊着转场了,说什么下一站有灯塔。孩子们却不愿意起身,自顾自地玩着沙子。他一时间陷入了纠结里,原本就是一场未经仔细规划的短行程,并未计划在每处逗留的具体时长。顺乙内心有些不快,觉得父亲太走马观花,完全不懂得沉浸在当下的风景之中。但转念一想,下一站也是海滩,孩子们也是可以继续游玩的,于是也就同意,赶着孩子们前往下一站。
在通往下一个目的地的路线里,顺乙选择了默认较短距离的那条。从一开始那就是一条无名路,黄土为基,坑坑洼洼。一开始的颠簸孩子们还乐在其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路况越发凶险。他越开越心里没底,短短两三公里路,竟开了近半小时。老父亲这时在旁唠叨起来,怀疑走错了路。他心里知道目的地就在前方,但这样的路况却不适合往下开,需要折返另择大路。
不明内里的老父亲,却喜欢出各种主意,硬说是走错了路,指了个相反的方向。顺乙知道其的荒谬之处,鉴于自己选择的土路也不合理,就没有和他争辩,默默选择了另一条导航的推荐路线。
在折返寻新路线的途中,由于天气较热,加上被路况耽误时间的焦躁,顺乙驾驶得全身是汗。女儿开始抱怨路途中的苍蝇,妻子也随声附和,略带责备的语气问他:“你开窗做什么,苍蝇都跑进来了。”在回应妻子、孩子的过程中,驾驶的车被路途中的泥土刮蹭的哐铛响,在各种声音冲击之下。顺义爆发了,冲口而出的话语是让妻子闭嘴。于是,一次矛盾冲突产生了。争执之后的半小时,他们终于到达了下一处目的地,但是家人的游玩心态已经荡然无存,再完美的风景也无法填补心中的那股不愉悦,行程在无声的怨气中结束。
后记:
生活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的,个体之间由于人生经历、习性等不同,在面对同一件事物时,往往有不同的判断与思索方式。在上文中的故事里,顺乙与他父亲对旅行的观念不同,一个是沉浸于当下,另一个是蜻蜓点水,到过就行。在此一事上,若男主人公能有更高的觉察,在旅行之前就思考好具体的游玩安排,又或者仔细思考,说服老父亲,打定主意在第一处逗留久些,让孩子们也玩得尽兴些。
生活总是存在意外,前往第二处景点的路,导航推荐的路线不佳,客观上增加了前往的困难。人们的情绪爆发,往往出现在困难之处。而之所以困难会造成人情绪的不稳定,正是因为它给人造就了一种“失控”的假象,让当事人处于了一种不安的状态,在此种情形之下,人又会因为其他的导火索,造成情绪最终的爆发或崩溃。文中后来的苍蝇与妻女的抱怨,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稻草。
经验总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许多事情,尤其是未知或者有许多未知因素的事件,我们需要提前在脑海中,进行演练或作初步的规划。即便不能做到了然于胸,也要形成大概框架,以便出现未知状况时,心理的稳定性不至于被破坏,而这种破坏性,会让一次出行的目的完全丧失初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