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你的心事,我能懂想法简友广场
当我写字的时候,我在说什么?(67:解决育儿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当我写字的时候,我在说什么?(67:解决育儿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作者: 江城子行 | 来源:发表于2021-11-25 14:44 被阅读0次

    “妈妈,刚才下棋的时候,你开心的就像个孩子一样!”昨晚,正准备去洗漱的大女儿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咧着嘴乐呵呵地对我说道。

    好像因为看到了我的快乐,年幼的她也因此变得更加快乐了。

    听她这么说,我立刻在脑子里努力地回忆着自己刚才下棋的样子,然后用不好意思的表情以及将信将疑地语气反问她“是吗?”

    “嗯!是的。”大女儿斩钉截铁的回答。随后,她笑着转身跑向卫生间去洗漱。

    看着她在我眼前一闪而过的小背影,我思绪万千,由此,引发了我对自己平日里的言行传递给她的感受的反思,我开始认真思考大女儿说得那段话于我、于她有什么意义。

    在她看见我开心得像个孩子的时候,她也感到毫无压力的轻松与开心,那么,我的阴郁、焦虑和自卑,是不是也理所当然地一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她的成长和心理的健康?

    她是个细心懂事的孩子,一丝不苟的观察着我的喜怒哀乐,体贴入微的照顾着我的情绪,或许是为了保护自己,或许是为了让我宽慰省心,或许二者兼具。

    可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我都该为此感到抱歉,因为她的如履薄冰、她的战战兢兢,还有她那犹如惊弓之鸟的恐惧,是曾经无知的我亲手播种在她心里的。

    大女儿是在那种如今我自己回想起来都觉得严厉、苛刻和压抑的管教中长大的。我猜想着、回忆着,大概自她记事以来,她便没怎么见过我发自内心的表现自己很开心、很幸福得样子的时刻。

    在没有遇到樊登老师之前,在没有爱上阅读之前,在她五岁之前。

    那在这一切因素之前,我和大女儿的相处过程中,肯定也是发生过许许多多令自己、令她开心快乐的事,彼此间也有过无数欢乐又难忘的时刻。而且,毋庸置疑地是,自始至终我都是爱她的,她是爱我的。

    但是,那时候由于自己育儿知识的匮乏、自身情绪的变幻莫测、拮据的物质生活以及心理上的不健康不成熟,使得我们更多的生活都只被我的要求压制、被我的情绪左右、被我的无知管束。

    我的教育方式越是简单粗暴,她就让自己表现得越是懂事。她越是懂事,我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越是变本加厉。

    尽管我会用育儿知识里学到的东西在自己情绪好转之后真诚地同她道歉,但当我有幸接触到了心理学,当我了解到了所谓的皮质醇、杏仁核、压力激素、大脑结构等所有相关因素对人类的有害影响时才恍然大悟,事实上,她拥有的只是快速自我治愈的能力,而不是让已发生的伤害仿佛未发生过的魔法,我们人类的大脑习惯于在潜意识里记住糟糕的事情,因为要保护自己免受同样的伤害,因为要警惕同样的伤害再次发生。

    育儿难一直是令许多家长头疼不已的问题,大家都在努力寻找应对和解决的方法,我也是,好在我也是。

    记得前不久在樊登读书APP听到《人是如何学习的》一书,书中提出“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是了解原理。”一说。这是一本看上去像是在告诉你该如何学习,可我却留下了这样的评论——

    “关于了解原理才能解决问题这一点,深有体会,那关于这一点在我个人身上的例子就是,了解育儿。

    在了解心理学之前,也看过不少的育儿书和文章,但这并没有让我真正的用到生活当中来,直到我无意间了解了心理学和大脑,开始从心理学和大脑的角度看待育儿方式的利与弊,我就真的做到了知行合一。这也印证了《解惑》一书当中的一个观点,那就是:’你不可能在问题之内找到答案,答案永远在问题之外。’。当我们发生位移,把问题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或者说不一样的层面,才有可能

    找到答案。而这个更高的或者不一样的层面,可能就是原理!”

    此评论成了我在樊登读书APP里点赞数最高的想法,与此同时,我还收到了一条让我受益匪浅的回复———

    “可以共勉的是,这里的原理就是价值观,是你意识到了。罗伯特迪尔茨的逻辑层次理论讲,有上三层下三层,从上往下有精神(系统)-身份-信念价值观-能力-行为-环境。当在某层出现问题的时候,在当前层或者下面层次去找寻解决,往往会很累且消耗精力巨大。通常在上一层次去找寻解决会比较轻松,且问题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会不会育儿是能力层面的,去看育儿的工具书且照着学也是在能力层面上去解决问题,不如到信念价值观层面探寻答案,你理解了问什么,意识到幼儿的成长本质,认识到育儿的本质,认同其中的教育理念,自然能够指导你的行为,不断练习,形成能力。”

    对这些知识了解的越多,我越是庆幸以及感谢自己没有放弃终生学习,只有这样,我才会在不断地探索和求知中找到育儿的最佳方式。

    我知道,做一位合格的妈妈从来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眼下的我离合格仍相去甚远。但我也坚信,热衷学习的自己终将令自己满意和无愧。

    《我们都曾受过伤,却因此有了更好的人生》一书中有一句话,我时常拿来提醒和帮助自己——“你希望别人为你做什么,你就为你的孩子做什么。”

    是啊,一直以来我们都习惯了或者说只会用自己以为对或者好的方式对待孩子,却从来没有意识到孩子真正的需要,当然,这可能是因为太多人从来不思考自己的需要,更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需要同教育子女有什么关系……

    我再三告诉自己——在育儿的路上,唯有不断学习,才会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也唯有不断的学习,才会知道为何要学习的重要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我写字的时候,我在说什么?(67:解决育儿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ana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