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环境待久了,会自然得认为事物就是这个样子的,从而自己越来越有路径依赖,越来越觉得做事的方式就是如此,也就越来越不用开动大脑了。
我们常常讲社会和公司必须要“创新”,而我们个人何尝不是更需要创新呢?那么可以用一些问题的提出,逼迫自己好好得思考,而且需要是改变常规得思考,从而带动创新方案的提出。
1. 十倍量
——你今年的收入是10万元,如果需要明年的收入是100万元,你该怎么办?是不是需要做的工作和今年的工作会完全不一样?
——你今年花了2000小时来工作,收入是10万元。那明天如果只花200小时来工作,怎么保证收入还是10万元呢?是不是需要思考的方向和采取的行动会完全和今年不一样?
——你打算花一年的时间,让自己的体重降低20斤,如果现在只花5个星期的时间,让自己体重降低20斤,你该怎么办?是不是减肥的方法和执行度和原计划会完全不一样?
……
这就是“十倍量”的问题,针对有些问题是没有办法提出“十倍量”的要求的,有些问题是有办法提出“十倍量”的要求的。一旦我们提出“十倍量”的问题,我们的思考方式就会完全得发生改变。
无法提出“十倍量”问题的事物,都会科学定律的限定有关,比如我们不能提出怎么样1月怀胎并出生?我们不能提出怎么样让自己每天只睡1小时?我们不能提出怎么样让自己每年长高1米……
如果你无法判断什么事情是不是能做到“十倍量”,答案很简单:你看看世界上有没有人能做到?如果有人做到过,那么自己的十倍量问题是可行的。
2. 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式
我们以上面提到的收入和减肥为例子。来看看,仅仅因为提出了“十倍量”问题,给我们的思维方式带来的改变,而且这个改变是不论我们平时具不具备创新思考的能力,我们现在是自然得、被迫得开始了创新思考了。
◆收入:
我们今年收入了10万,完全是靠在一个公司工作而获得的工资收入。而明年却需要挣100万元,很自然得我们会本能得明白:靠在老公司打工是不可能的了。那就会很自然得思考:那么我有什么途径能挣得100万元吗?就可能会引发以下的途径了,而这些是以前没有想过,或是想过了但绝对不会去做的:
*拿出积蓄投资一个初创公司,占这个公司一定的股份。
*自己开一个拉面馆,研究配方使得这个拉面馆生意火爆。
*投资期货,加杠杆。
*自己做成一个网红,赚取广告费。
*自己出版一本大卖的书。
*开个公司,利用现有的资源和人脉做生意。
*娶个富家女
*买彩票或者压上一切豪赌一把。
……
以上的各种途径有不好的,有好的,有需要自己很有能力的,有不需要自己有什么特别能力的,这些途径不是关键,关键是这种十倍量问题的提出,会自然得打开自己思考的广度和角度。
◆工作时长:
以前需要每年工作2000小时才能挣到10万元,而现在需要每年只工作200小时也保证挣到10万元。自然得,我们会思考有什么途径呢?而绝不会还停留在现在的工作层面来思考。
*给老板提出,只要完成公司指派的工作任务,无需来公司打卡坐班。
*找到一些每小时工作收入很高的工作,比如做服装模特,做现场同声翻译,做培训师,做咨询师,做专栏作家。
*只做两个大订单业务的销售,花200小时只在这两个订单上,一旦做成一个,提成就是10万元。
*承接某个公司的一些任务,但是这个任务是需要高端技能的,但是花时间做好了,收入就是10万元。比如给某个公司编写一个内部软件工具。
……
◆减肥:
本来是一年减肥20斤,提出的计划是每天步行一万步,控制饮食等。但是现在的问题是5周要减肥20斤,那么需要做的事情会完全不同,自然得,思考得实现途径会和常规的大大不同:
*一天三顿饭,变成一天只吃早饭和午饭,过午不食。
*一天步行1万步,变成一天快速步行15公里或者快速跑步5公里。
*以前每天都会吃饭,现在变成一周只吃5天饭,另外两天完全不吃东西,做到热量零摄入。
*以前每天都会吃主食,现在变成每天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小于25克。
……
发现了吗?只要我们对一些问题提出十倍量的思考,很自然得,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会自然得脱离以前的常规,不受以前的路径依赖。并不是说我们一定能思考得出好的途径,但是我们这种思考方式,会引导我们自然得跳出路径依赖,从而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种“十倍量”的问题是启发创新思考的有效工具,可以好好运用,祝你好运!
感谢关注微信公众号: 米知山
关注个人成长,和大家一起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