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薛兆丰北大经济学课程笔记历史有意思
论道紫禁之巅—欧成效VS薛兆丰年度之辩

论道紫禁之巅—欧成效VS薛兆丰年度之辩

作者: fbf9ddf2b162 | 来源:发表于2018-12-06 21:03 被阅读11次

    1111日。

    在大部分年轻人的概念里,双十一这个日子,意味着剁手、吃土、收快递。

    而在多军圈子里,这个日子更多意味着思想的交锋,学术的激辩。

    北京,初冬,紫禁之巅。

    2019年水库年会+人文经济讲座,欧神再次给我们带来了他的思考。

    同时,他还与“新晋网红”—经济学家薛兆丰老师一起,贡献了一场精彩的思维交锋。

    御弟哥哥有幸到场聆听,边听边记,边记边想,收获颇丰。

    欧神的演讲稿,在水库论坛有非常详尽的收录。* 工业革命与市场经济

    虽然与现场的演讲内容有细节上的小出入,但是大体的文章精神是相同的,我就不赘述了。

    这里,我只分享一些水库公众号没有发表出来的内容,从另一个侧面,来还原这场演讲:

    现场欧神与薛兆丰老师的观点交锋和精彩时刻。

    1、长弓废除之争

    今年欧神的演讲主题是:《工业革命与市场经济》

    熟悉欧的读者会知道,欧神的演讲和文章,一向都是从一个故事说开来的。今年也是一样,讲工业革命,首先要从英国的长弓开始讲起。

    英国的长弓在15世纪,是当之无愧的冷兵器之王。长弓兵种的存在,帮助英国赢得了对抗法国的重要战役。

    然而在17世纪,英国突然出台了一项法案:废除长弓,改用火枪。

    只用一个道理,英国的议会就让长弓这种在当时令人闻风丧胆的武器退出了历史舞台:

    长弓是需要人力的。而人力,是有穷尽的。

    人力消耗所付出的成本,如果可以用火枪这种事物取代,将会极大的解放人力这项资源。

    这也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事情:化学能取代了生物能。

    人的产能从体力劳动中释放出来了,更多的工作才得以开展。

    在这里,薛兆丰老师提出了第一个不同角度的问题:

    “在当时的条件下,废除长弓是一个好的选择吗?

    长弓在当时是一种很好的兵器,比当时的火枪还要先进。直到18世纪,火枪才真正发挥出威力。那么用火枪取代长弓,就会付出这100年时间的损失。

    所有的科技都不是一开始就那么先进的。

    一项科技的完全发展都有一个成熟的过程,其间需要一系列条件的准备。当所有需要的条件都具备之后,这项技术才能得以应用。那么当时的英国立法,禁止使用长弓而立即使用火器的做法,对国家来讲就造成了损失。

    我认为,当某项技术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当下使用什么技术最便宜,就应该使用什么技术,这是最经济的做法。

    就像我们说的,最值得补贴的产业,其实是那些不需要补贴、自己就能活得挺好的产业;

    而不值得补贴的产业,恰恰是那些最需要给予补贴、不补贴就生活不下去的产业。

    2、工业革命的本质

    欧神讲,英国自工业革命之后,将人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并且,通过将“能量”以肥料的形式注入到土地中,大幅增加了粮食产量,从而增加了人口,使得英国一个300万人口的欧洲小国,一跃拥有600万、甚至900万人口的能力。

    工业革命的本质,是能量,起最核心的资源,是煤炭。

    然而,在1850年,英国经历了100年的工业革命,达到帝国最强盛的顶点。短短的20年后,日不落帝国就被隔壁德国超越。

    他们没有赶上第二次工业革命:电。

    电力对蒸汽的超越,就像火枪对长弓的超越一样,是碾压式的降维打击。

    能量可以被极为精确的切割,实现精微的控制,而这是蒸汽时代无论如何达不到的。

    第二次的工业革命,让欧洲人站在了世界前端,自信满满,工业魔法借助电力,更上一层楼,发展永无尽头。

    可是他们同样发现了瓶颈:除了工业化的标准生产,总有一部分事物无法标准化。

    非标的产品(服务),无法工业化。

    比如判断、决策、权衡、调整这些需要人脑去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实时变化做出的反应,这种对于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无法工业化。

    总结来说,就是工业化可以将体力劳动降为零,但是并不能将脑力劳动降低。

    在这个问题上,薛兆丰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其他想法:

    工业革命是什么?

    欧神说,其本质是能量。能量的变化,能量的升级,以及能量的精细处理。

    但是能量不是其中唯一的因素,它这只是变革中重要的一个部分。比如卫生的改善、材料的研究等等,同样也对工业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果我们去看人口增长的统计数据,过去几百年几乎是一条平缓的线,但是在近代人口的突然增长,与每个点上出现的各种发明创造都是相关联的。

    此外,单有创造性的想法还不够。想法很常见,但是背后的商业机制很不常见。

    1元钱的创新研发投入,对应的需要至少100元的商业投入,这项创新技术才能真正得以应用。

    我们以前更多关注的可能是技术上的关卡,但是更重要的,还有商业机制的关卡、政策关、甚至是道德关。

    英国、荷兰这些国家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股份有限公司就最先出现在荷兰,这是他们对商业机制的创新。

    有了这样的商业机制,更多创造性的技术才有应用的机会。

    3、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是什么?

    欧神讲,每一次的工业革命,生产力都在大幅的增长。

    那么未来世界怎么走?未来的生产力,如何进一步的千百倍的增长?

    如果人类文明就是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就是能量+熵,能量已经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的工业革命,已经在信息领域做出了探索。

    第四次,会是对信息的精细化处理吗?

    必须承认,在对熵的处理上,现有的技术,比如人工智能等还处在非常初期的地步。

    大脑,依然是宇宙中最精密的机器。那么对于大脑的解析,对于这种非标产品的标准化,就会是未来技术的大趋势。

    想要机器能够达到非常高的效率,在每一环节做到100%的精确,并且连接1000个环节为一体,做到完全的100%的自动化。这就要求机器,可以自动帮忙处理那些小毛病、小瑕疵,消除系统的降速,使得系统不需要人工的干预。

    人类工业革命的下一块拼图,应该是“自动化”。

    而对于未来,薛兆丰教授从另一个角度展开了讨论。

    我们总是喜欢预测未来,但是对于未来,我们能够预测到的,那就不是未来。

    总有一些东西是我们不知道的,但是我们知道自己不知道。这叫做风险。

    200年前的人,无法想象今天我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比如无人驾驶、使用石油等等,而且他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叫做不确定性。

    我们今天想要预测的事情,可能是一些我们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但是对于那些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呢?是根本没办法做预测的。

    另外,人是永远可以变得更挑剔的。

    有钱人可以为了睡眠的舒适,购买一张20万的床,而人们为了看一场电影,可以花费上亿元。人只要生活变好了就会变得挑剔,要享受的止境是无止境的。因此未来是无法预测的。

    简单总结一下这场年度之辩御弟哥哥的体会:

    欧神从抽象的角度,为我们梳理了一条脉络。

    这个抽象的角度一定不可能对的,它就像一张地图。地图一定是有详有略,忽略细节而建立脉络。但是地图也是有好有不好的,有适用的场景,也有不适合的情景。

    但是我们学习的过程,就是在已经发生的事实上重复的做抽象的过程,找有趣的角度、找有趣的线索,从中我们才能知道自己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然后去坚持那些做对的,放弃那些做错的,走向繁荣。

    而这个过程是无止境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道紫禁之巅—欧成效VS薛兆丰年度之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asa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