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日本明治维新后,武家人士生活和阶层有明显下落么?比如说从上流社会一夜之间变成赤贫阶级这类的。
回答:小声地说一句,其实吧,明治维新前日本的上流社会原本就是赤贫阶级......
江户时代幕藩体制的经济基础是石高分封制度,本质是以禄米代替土地,使土地资源摆脱武士阶层的掌控。所谓石高分封制,将日本的土地所有权分解成为“将军的土地所有权和农民的土地占有权”,建立了事实上的农民土地所有。武士阶层退出土地所有,只负责征收地租。主君分封给家臣的是土地产生的利润,武士阶级主从关系的基础不再是封地,而是俸禄。大名的土地所有权,是以石高数为基准的地租征收权,而非真实无限制的土地私有。
世界上通常的封建国家,政治与经济合二为一,使统治阶级尽收天下之利。统治者以土地作为政治权力的经济基础,直接占有土地。统治阶级的经济来源本质上是通过封建剥削制度,依靠国家体制和地主经济,提供种种方便为其谋取超额利益。广义来说,直到现在,所有的国家——包括我国——依然如此。
幕藩时期石高分封制的特点是将军独占全国的土地所有权,土地的所有权与占有权分离。扬弃了战国时期的武士在地制度,武士聚居于城市,完全丧失了对土地的直接控制。
江户时代,政治与经济二元分离,社会资源实行了多元分配,士农工商诸阶层都有属于自己的、不容他人侵犯的社会资源与活动空间。武士阶级独享政治领域,专职文武之道,严禁从事经济活动,将经济领域拱手让给农、工、商阶层。农民占有武士退出的土地,从事农业生产;工商业者则从事商品交换和手工制品的生产。
石高分封制使日本社会政治的支配与土地的使用关系相脱离,贫者身份高,富者身份低,武士成为封建时代唯一不具备经济实力的统治阶级。这种政治与经济地位的不一致,导致商品经济越发展,多数中下层的统治阶级生活越贫困。武士家庭不愿多要孩子,堕胎、溺婴等现象相当普遍。豪农、巨商反倒成了财富的代名词。
迁延到明治维新的时候,身为统治阶级的中下级武士日陷贫困,走投无路,这才揭竿而起,成了幕藩体制的掘墓人。
作者的专题:
彼岸花开:东瀛日本的上下三千年
夜泊舟
废庵诘答
镰仓
魔都动物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