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之光】|家乡的变迁

作者: 有书薰衣草 | 来源:发表于2020-03-21 08:17 被阅读0次
    路口

    夫君说,要去看看我老家的那院房子,拍些照片,发布到“58同城”,看能不能租出去。我要不去,他就会说我不关心生计问题。毕竟,是我的老家,我不去似乎说不过去。

    因为距离近,他执意要开我的电动代步车。节省能源,环保出行,这是他的一贯作风。

    虽然已经是春天了,可是北方的春天还静悄悄的,没有百花齐放的喧闹,没有杨柳依依的绿意,要仔细地看,才会发现路边田埂上有小草冒出尖尖来,茸茸的绿。一路风儿轻柔,阳光和煦,田野荒草茫茫。经过河滩,穿过桥洞,经过村庄。看到路边的农田,看到一位农妇在田地拾黑地膜,去年遗留下来的。放眼看过去,黑色的塑料满地都是,随风飘浮,每块地的田埂上都有一堆堆被土压着的黑塑料。记得以前有回收废旧地膜的,不知道现在有没有?这几年农田的塑料污染越来越严重。

    经过镇子,看到很多商铺都关着门,街上也没有多少闲人,一排排的小汽车静静地停着。疫情防治,已经基本放行,准备春耕时节,卖化肥、种子、农药的商家,顾客盈门,门前停满了拉化肥的大小车辆。

    到了我们村,真可以用“破败”两个字来形容。进村子的小路,虽然硬化成水泥路了,但路两边的白杨树多年没人管理,死得死,活的也长得不成样子了。干枯的荒草在阳光里招摇,似乎在诉说着岁月变迁的故事。小时候,我常常跟父亲去拾他修剪下来的白杨树枝条,用来当柴烧。所以,那时候的白杨树,因为常被修剪,棵棵都长得笔直粗壮,后来,都长成了盖房子的梁柱。

    家门前的巷道里也是坑坑洼洼。两排居民房只有两三家是住人的,其余都是闭门锁户。长年无人居住,更是没有人气儿,从门缝里透出来的都是荒凉的气。小时候的记忆中,这巷道干净的很,地皮是白色的。家家户户门口的白杨树长得齐整又好看,冬可挡风,夏可乘凉,优美极了。

    有农家肥的田地

    想去打麦场上看一看,天啊!简直就变成一个垃圾场了嘛,牛羊粪便、柴草桔杆、生活垃圾堆满了整个麦场。这还是记忆中的那个乐园吗?眼前浮现出小时候的打麦场。宽敞干净,夏秋丰收季节,热闹极了,全村的大人小孩都在这里忙碌。丰收季一过,就成了孩子们的游戏场地,打沙包、抓嘎啦、跳方格、跳皮筋、跳绳、挖窝窝。那真是我们的游乐园,直到母亲扯着嗓子喊吃饭的时候,才会各自依依不舍地回家。

    社会在发展,文明在进步,我的村庄不应该是越来越美吗?

    记忆里,盛夏的家乡是最美的,成片成片的向日葵花田,硕果累累的瓜田,金黄色的麦田。绿树成荫,曾经是多么幽静美好,夏日一渠清澈的地下水流淌着,唱着欢歌浇灌着农田。还常常和小伙伴们来渠边洗衣服,仿佛银铃般的笑声回响在耳畔。

    秋天,我和妹妹拉上架子车,拿上空麻布袋子,去扫白杨树的落叶,装满车子,再装满袋子,满载而归。那时候,孩子们放学后的一项工作都是去扫落叶。那是冬天最好的烧土炕的燃料,可稀罕了。路上,村子周围,但凡能用来烧得东西,都被收拾来,在寒冷的冬天烧火坑了,哪有现在随处可见的柴草垃圾。

    所以农村的环境比现在干净多了。这种废弃资源被循环利用,不浪费,没污染。

    听母亲说,县里检查农村的环境卫生,不让堆放桔杆杂草树枝什么的,统统让处理掉,又不许烧,母亲不知道拿这些垃圾怎么办?

    如今,物质生活的富裕,已经不需要烧柴做饭了,所以柴草到处都是。年轻人也不用烧土炕取暖了,用上了电热毯。大多数的老年人还是烧土坑的,觉得睡土炕舒服。但柴草还是很多的,用不完。

    现在留在农村种田的年青人也不多了,基本都出外打工了,守着土地挣不了多少钱。有的小两口一起出去打工,有的男人出去打工,女人留下来种地带孩子。

    废弃黑地膜

    堂弟堂哥们每年都去新疆打工,春节回家。今年因为疫情,到现在还困在家里。我问种地不行吗?他们说,种地一年下来赚个万把十块钱,划不来。两个人出去打工,一年还能落个六七万。这样一算经济账,自然种地不如打工。

    堂叔年级大了,在外打工有点吃不消了。听说,今年又回老家种地了。如今农村留守的,除了老人便是小孩了。小孩子也只是学齡前的,能上小学的基本都被父母亲带到外地上学去了。父母在外实在没着落的,孩子只能留下来,由爷爷奶奶照看着上学。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就成了问题。爷爷奶奶毕竟文化程度不高,又是很溺爱孙子的,所以农村问题少年也多。

    堂姐夫是乡村教师,以前每个大队都有一所小学,全校学生基本都在300左右,现在堂姐夫的学校只有二十几个学生,三位老师。

    堂姐夫的儿子最近正在闹离婚,儿媳生完孩子,把孩子留给堂姐照看,小两口长年在外打工,且又不在一处。长期的分居,致使两人感情有了裂痕。这几年,随着农村年青人出外打工越来越多,农村的离婚率也在不断攀升。两个人离婚受伤害最大的便是孩子,成了没人管的,做父母的谁也不愿意带孩子,孩子倒成了爷爷奶奶的负担。

    随着农村人口流动趋向于城市,人口也进入老龄化阶段。乡镇的经济也越来越萧条,没有了人口基数,经济自然繁荣不起来了。再加上网络销售的冲击,乡镇的实体店也开得不景气。

    几年前,我家在镇上修了二十多间门面房,租出去了几间,还有十多间一直闲置着。租不出去。院子里杂草纵生,一片荒芜。

    每去一次,都自问这投资是不是失败的?好歹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就期盼着再过几年,情况或许会有好转呢。

    租不出去的铺面房

    感谢韩涵微语老师的指导!

    本文由“文字之光社区”助力。

    文字之光】是已立项注册,自2020年元旦始启用。

    文字之光】是由文字之光社区居民秉持“为好文找读者、为读者找好文”的价值理念而设立的专题,专题目前不接受投稿。

    广大优秀作者可以投稿到它的优选专题【金色梧桐】中,编委会从中选出优质文收录到【文字之光】,并从中精选出最优质文加以推广。

    我们期待你的优雅亮相!你若能甩出掷地有声、灵动有趣的文字,我们定会用足够的真诚与你的文字共舞,让优质的文字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们都是见证官:见证优秀                          共同成长

    找到我们有两种方式:

    01  在微信群中搜索文字之光

    02  发私信给文字之光的主编韩涵微语或副主编无色生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字之光】|家乡的变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aye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