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中国式相亲》,一位23岁的小伙子看中了40岁的离婚女人,引起母亲的反对,也引发了主持人金星对为人父母的一番劝导教育。
女嘉宾长得年轻漂亮,35岁离婚后,孩子由富二代变为穷二代,她独自带着孩子,创业奋斗,开了一个煲汤店,很励志很成熟。
男嘉宾在里面,能看见场上所有的情况,女嘉宾看不见男嘉宾。由他们的父母先来选择把关。40岁的女人虽然年轻、自立,但与众位男嘉宾年龄相距太大,自然,没有一对父母按灯选择。
然而,一个23岁的男孩儿在里面作了选择,他的父母非常意外。男孩儿征得妈妈的同意,不管成不成,先出来见见。
男孩儿对女嘉宾说说,我喜欢喝汤。
母亲说,妈妈也会做呀。
男孩儿说,你不是专业的。
母亲说,别忘了妈妈是营养师。
男孩儿说,漂亮姐姐做的有味道。
看见没,赤裸裸的争夺,几句话上演了妈妈和潜在儿媳妇争儿子一幕。中国多少婆媳关系的问题,就是婆婆和媳妇为争夺一个男人,不可开交,要死要活。
金星问男孩儿,你23岁,她40岁,带一个11岁孩子,如果你们谈恋爱,你介意吗?
男孩儿一脸轻松,那不介意,太简单了,这不省事了吗?
他的话引起了一阵笑声。
男孩儿根本想不到,自己到三十岁以后,也许会多么想要自己的孩子。
节目开始,妈妈还说了对儿媳妇的要求是,手脚不能凉,生两到三个孩子。
没孩子,这,妈妈怎么能同意呢?!
妈妈问女嘉宾:都说20岁的男人是期货,30岁的男人是现货,40岁的男人是抢手货,你现在40岁,他才23岁,你有多大的把握,在未来还拥有他?
女嘉宾愣住了,随即说,不用担心,时间会证明一切的。
看来女嘉宾也一样单纯、乐观,也许她忽略了,时间会证明的是,除了合适,另一个就是不合适。
男孩豪不避讳说,他就喜欢成熟的女性,因为她们比小女孩懂得很多。别看自己长的高大,但内心很脆弱。小时候,父母忙着工作,自己一个人在家,很缺乏安全感。
男孩儿坦言自己,外面的壳是硬的,但里面是软的。
一席话说得母亲暗自落泪,面露愧疚,承认自己没有给到孩子母爱,说以后会多孩子好的。
尽管如此,妈妈还没忘记为儿子把关,希望女嘉宾重新选择一次。主持人也委婉地说,场外乃至海外一定有喜欢她的男人。
女嘉宾也懂,她对男孩说,我们可以做朋友。
金星借此说出自己的观点,很多恋父恋母的孩子,会找比自己大的另一半,这与成长经历有关,为人父母若是忽视对孩子的陪伴,孩子长大后,通过爱情来弥补缺失父爱或母爱。钱能买来很多东西,但孩子的成长是买不来的。
对金星的这番观点,非常赞!这个相亲节目,不仅形式新颖,而且引发人们对家庭问题的思考,从内容到形式,已经大大超越了《非诚勿扰》之类的节目。这也说明,从心理学角度去看待婚姻情感,对每一个人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著名的心理专家武志红说,中国人的情感模式都是在找妈。
在婴儿期,如果缺乏母爱,没有体验到被“好妈妈”照顾的感觉,导致成年后内心深处那个匮乏的婴儿,还在渴望再有一次机会,找到一个“好妈妈”,以疗愈生命早期的伤痛。
早年被母亲照顾太好,直到成年也无法分离,与妈妈一直处于共生状态。6个月之前的共生是正常的,之后就是病态的。这样长大的孩子,可能在婚恋时,在情感上无法独立,渴望继续被照顾,也会寻找像妈妈一样的女人。
这样的男人找的“新娘”,是新的娘,离开自己的母亲,和另一半的关系实质是,弥补曾经缺失的母爱,或者继续享受原来的母爱。
女人也一样,希望自己是公主,像被爸爸一样宠爱。无论是萝莉找大叔,还是姐弟恋,都是在找具有母性的“妈妈”。
绝大多数父母不能接受,孩子找年龄大很多的另一半,可能父母们从来没有认识到,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早年过渡或缺失的母爱或父爱,是真正的原因。
“足够好的母亲”是客体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温尼科特提出的,是指开始的时候几乎完全适应她的婴儿的需要,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地适应得越来越少,并根据婴儿逐渐增长的能力来应对她的失败。
一个母亲太多太少的好,对孩子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太多的好,意味着母亲始终不能对孩子放手,母子无法分离,将来容易引发婆媳大战。而太少的好,则意味着母亲不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信任感,孩子有匮乏感,容易有外遇,以爱情之名义寻找母爱。
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各种家庭大战,相爱相杀,其实,任何问题的背后,每个人要的都一样,那就是爱。
一般孩子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时候,是青春期和谈婚论嫁时,这时候,单靠讲道理教育是无效的,因为这不是认知能解决的问题。成长过程中的任何环节出了问题,都对后来产生大的影响。
萝莉找大叔,小鲜肉爱姐姐,这是一个社会现象,更反映了家庭教育问题。
一个人形成健康的三观,除了社会责任,家庭教育绝不可忽视。既为人父母,从孩子出生,就应该对孩子负责任,不仅仅是物质满足,给孩子以高质量的陪伴和关爱,比什么都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