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是最好的学”这个概念是从今年进入知识付费的风口后,一直最多听到的一句话。今早在读赵周先生的《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时,也提到了“最好的学习是教会别人”。

-1-
这是学习金字塔,它把学习分为了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其实我们大多数的人,包括现在的教学体制也都停留在被动学习上,例如:听讲,阅读,听音频,听视频网络课,这些都是输入式的学习,也就是不太思考也能接受到的信息,所以最后能被记得的内容少之又少。
举个很明显的例子:我们在上大学的时候,很多人都属于机械式的学习,如果是一堂公众课,更是听得人更少,和老师互动的几乎没有。要么是忙着刷手机,要么是和邻座的人说话。可是,突然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找学生回答时,所有的人都开始警觉了,还不停的问旁边的人“刚老师问了什么问题,你听了吗?”,然后拿出手机开始查阅资料。
这个时候被动学习就变为主动学习了,你要说出答案,就意味着你要思考要输出。这个时候,所有人都会调动自己已知的知识来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于一个问题思考的越深刻,也就越能够学习到这个问题的精髓。
-2-
由此看来,输出是很重要的。只有当你有相当多的知识储备时,你才能持续不断的输出,如果想做到如此,你只能不断的输入。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过程了。
既然输出很重要,怎样的输出才是最有效的呢?金字塔的最后一项是教授别人,同时学习内容的留存率是90%。这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了。
当你的输出能达到教授别人时,你针对所学到的内容才记忆的最为深刻,只有自己理解了,才能分析出条理,有理有据的教会别人。同时,在教别人过程中,自己会遇到新的问题,会促使自己思考,并为了教好别人查阅一切资料去弄明白。同时,别人也会提出新的意想不到的问题,使得你要高速转动自己的大脑,调动所有的信息去回答问题,那么一直以来被你忽视的信息也被调动了起来,成为新的知识。
教是最好的学,那我们怎么才能去教别人呢?最好的方式是有听众有学员,有上课的平台,那我又不是老师,没有学生,我该怎么教别人呢?其实,有的时候,我们不需要面对面的去教,可能会少了互动这个环节,但是在没有这些教的条件下,输出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比如:我们写一些文章,当然不是一篇打鸡血的鸡汤文,而是自己在阅读一本书,或者听一个音频,看到一句话是产生的思考,我们把它写下来,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受益,这也是一种教。现在网络很发达,我们不缺听众,缺的是真正好的内容。
-3-
赵周老师在《这样读书就够了》也提到他在翻阅一本《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的育儿书时,注意到这本书有1/3的内容是“答疑”,也就是书的作者在教别人的过程中经过和读者和学员的互动,而总结整理出的答疑问题,这些问题由学员提出通常也是最接近实际的,也能最直接解决大多数人的困惑的。所以,教是最好的学,也不断的教别人过程中,你也能够不断的沉淀和更新迭代你的知识体系。
因此,不管你有什么感悟,你学到的深或浅,都可以记录下来分享出去,不要担心你学得还很浅薄帮助不了别人。我们都不是全才,可能某一个方面的知识,对于我们来说就是盲区,如果碰到有人分享这样的内容,那也正好学习到了。如果你担心自己学的不深入,也要分享出去,也许会遇到这方面比较懂的人,会指出你的问题,让你收获一些意外惊喜。
总之,教是最好的学,学会分享,敢于分享。
你好啊,我是明月:是一个热爱生活,爱阅读,爱思考,爱写手帐的女生。
如果你和我有共同的爱好,欢迎加我的微信:gmz1325045748 我们一起来交流
也可以专注我的公众号:我与手帐的故事,这里会记录我的生活,我的阅读我的手帐,让我们一起坐下来谈谈心,聊聊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