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静日玉生香(百科)散文随笔散文
曼陀罗线下体验会,作品点评案例

曼陀罗线下体验会,作品点评案例

作者: 夜莺Louisa | 来源:发表于2019-07-19 12:03 被阅读91次
夜莺的曼陀罗作品

昨天,我在珠海的一间书店里开了一场曼陀罗的现场体验会。曼陀罗艺术运用在我的写作课里,已经有一定数量的人群体验过了。这种艺术形式所带来的疗愈以及开发创造力的功效是非常显著的。线下的活动我做得少一些,未来也有计划在这方面多做一些拓展。

昨晚,有参与者表示出了惊叹:真没想到自己能画出这样的画面、写出这样的文字。有一位朋友还现场做了一首诗,虽然诗作还有待润色,但那已经是一个从0到1的跨越了。一位男士还有更新颖的发挥。女士们都按照我的指引根据画面来书写,他却说画面刺激他要谱一个曲子,并现场用尺八吹了出来。这是从抽象到形象,形象又回到抽象的循环,艺术形式上又发生了类别的变化,从视觉艺术过渡到听觉艺术。这简直颠覆了我以往学员所呈现的样式,让我不禁感叹:曼陀罗真的是神奇无比啊!

有一位参与者的画,让我感到很舒服,也给了在场的人(包括我自己)一点小小的启发。很多学员,或者没有体验过这种艺术的朋友们都会问我一个问题:你是怎么解读的?需不需要心理学知识作为背景去解读啊?

关于这个问题,我是这么回答的:

现场谱曲演奏的朋友

这需要一定的直觉能力。曼陀罗艺术疗愈确实在心理学上用得越来越多,也有很专业的心理学家开始撰写这方面的书籍,只是很少。但是我一看那些理论就想打瞌睡,我情愿拿自己当小白鼠。还有谁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呢?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医生”,都可以给自己“把脉”。我们不了解自己只是我们还没有和自己搭建起关系来,或者你还害怕面对自己。

当我在自己身上实验过无数次,又将这种艺术和生活紧密连接在一起之后,我开始保护好自己的直觉力,也学习如何在解读学员作品的时候做到平衡,既可以引导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又不把自己太多的主观意识加进去。

线下的体验会和线上的课程是一样的,由两部分组成:先画,再写。线下还弥补了线上学员无法看到我的样子,以及现实中的互动。点评的时候我会先看画作本身,不会去看朋友们写的文字,它给我传达了什么信息?每个人的画作都是非常迥异的,也许我从画面中得到的信息并不全面,但是我看到的东西多少能帮补学员自己所看到的。

下面来分享一位朋友的画作:

这幅画,我第一眼就被它空出来的地方所吸引了。她当时写下了几句话:

个性不完整

需要调整的部分

优点的部分

未来需要努力完善的部分

我觉得她自己的解读已经达到90%的完整。虽然她以简短的、概括性的文字来描述这幅画,我能感受到她对内在的自己是非常清晰的。文字无需多,自己能够明白其蕴含的寓意就可以了。我不知道她画完是否已经开始思考哪些是自己的优点,哪些是自己需要调整的地方。简简单单的一个画面,导出了清晰的梳理文字,可能某一天的某个点,当她静下来的时候还会想起它,然后开始行动,继而变化随之而来。

当时,我跟她说,“个性不完整”才是最大的亮点。图形中留白的地方,也被看做是不完整的地方,这部分不是缺失,是未知,它蕴含无限的可能,等待你去挖掘。

我不知道这位朋友过后放了多少时间去体会这幅画。如果她好好整合一下现有的,比如:优点部分、需要努力完善的部分,那这些就会作用于图形中空白的部分,就会衍生出一个新的自己。

画作与诗歌

这就是我得到启发的地方。我们的整个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圆,我们在尘世间的旅行就是去填满这样一个圆。这个圆是动态的,由其中一种颜色的变化而让整个圆产生了变化。随着我们的岁数越来越大,越来越接近死亡,我们在这个尘世的时间也将会越来越短,这个圆的面积就会被填得越来越满。画面中,空的部分恰恰给了我希望,证明我们还是有时间和空间去做很多事的。那一部分尚未被开发,还有很多的可能性,应该为自己所呈现的这种状态而感到高兴。我也隐隐觉得这位朋友可能也正在做整合的事情,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些新的收获。

“个性不完整”我还有另一种理解:我们每一个人,生来其实是完整的,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丢失了某些部分,而给了自己“不完整”的假象。人生就是一个我们生来完满,经历丢失,又不断寻回的一个过程。

在文学里面,特别是作诗的过程中,都很讲究“留白”。这种手法能够让文字更加深远、激发读者的想象力,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那么,人生里的“留白”也一样,如果我们的人生是一眼望到了头,你也许就不会每天那么努力了。

在我们的人生里,应该多给自己一点留白,让自己把握主动权,倾听到留白部分的声音,那才是那促使你奔赴前行的动力。

画作与诗歌

这也许是这位朋友画的第一幅曼陀罗画,她自己解读得已经很到位了,那如何进行下一步巩固和行动呢?

很简单。继续画。

她只需要再去感受一下那几个方面,比如优点、需要完善的点,那么她往后画出来的画面都会给她带来一些指引。我在很多场合都说过,想有变化,就必须行动,行动之后再反思。人生都是一个行动-反思-行动-反思......不断循环的过程。

感谢这位朋友的慷慨,同意我把这幅作品发到这里和大家分享。

也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人能够以这种简单又有效的艺术形式来了解自己、挖掘自己的潜能,遇见那个既陌生又熟悉的自己。

【完】

夜莺的处女作长篇小说《出走的喜鹊》已在网上及实体店上架。

相关文章

  • 曼陀罗线下体验会,作品点评案例

    昨天,我在珠海的一间书店里开了一场曼陀罗的现场体验会。曼陀罗艺术运用在我的写作课里,已经有一定数量的人群体验过了。...

  • 对抗?接纳?成长

    昨天谈了自己在线上曼陀罗沙龙做的主题曼陀罗作品,是通过绘制曼陀罗作品,自己解读,老师带领解读分享,有些收获,认识到...

  • 【有赞美业】体验价玩法总结

    案例一:小花碧玉线上拓客大玩“体验价” 运营技巧:运用有赞美业“体验价”工具,紧抓七夕热点,通过“线上+线下”宣传...

  • 公司产品到底是啥定位?

    类似大众点评。 链接线上线下,用户线上获得推荐与点评,根据心意家具,线下店铺具体采购。 App推荐 用户点评,使用...

  • 【部分曼陀罗作品】

  • 文章汇总模板

    第一组 优秀作品: 最佳点评: 第二组 优秀作品: 最佳点评: 第三组 优秀作品: 最佳点评: 第四组 优秀作品...

  • 结束,开始

    21天曼陀罗线上成长营结束了,在过去的21天里自己做了21幅曼陀罗作品。刚才把自己所有的作品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摆在床...

  • 曼陀罗疗法-心情

    去参加了朋友公司的曼陀罗分享会,体验很不错,主题是心情,我画了两幅《暗涛汹涌》《开》,整体体验很不错,更加确定了自...

  • 体验喜悦曼陀罗

    在群里看到有消息通知周五的沙龙是体验喜悦曼陀罗。心生好奇向往,因为前晚的体验就没参加,周五的这次体验实在不愿错...

  • 曼陀罗体验(二)

    调整好呼吸,听着轻音乐,跟着老师的引导,我们走进了意象之中,慢慢的也靠近自己的焦虑… 这是一棵树,我看见了自己,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曼陀罗线下体验会,作品点评案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bjj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