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平凡之路社区专题《生活杂谈》
「文字之光·02期陪伴」点评集锦

「文字之光·02期陪伴」点评集锦

作者: 蜗牛很牛 | 来源:发表于2020-05-07 22:56 被阅读0次

文字之光·02期陪伴 参文:

参文作者:弗花

参文文章
(原文稿):《陪伴┊我的猫命》
(修改篇):《陪伴┊我的猫命》

文章简述:

起初我没刻意体味陪伴的概念,我以成人社会视角切入,从一个心理畸形,不断杀猫的孩子入手,我相信每个“变态”的人,都有迹可循。最后这篇故事以缺失温暖陪伴为契机,靠拢到主题。

陪伴多温暖孤独就有多凄冷,在没有形成个人成熟的独立意识之前,如一个人缺乏陪伴和关怀,在孤立无援的境遇下,很容易导致心理扭曲走向极端,最后做出无法想象的事情。

文中主人公害怕失去才滋生出强烈占用欲,他感受不到世界的温暖,回馈给这个世界的也是冰冷,很难做到自我救赎,这点大人也不会例外。
这篇是我最近新的尝试,有很多不妥之处,今天怀着忐忑的心跟大家分享。对读后身心不适的小伙伴说声“抱歉。”

(提示,结尾设计不是灵异复仇,文中鸳鸯眼的小女孩是幻象,“我”是被小女孩家长之类的人踩死,因为“我很危险”,是恶劣的孩子,想以此譬喻当今社会冷漠的人,希望人人都能善待每个迷失的孩子)。望大家多多提点!

精彩点评01:

【文章特色】

本文是一篇故事。讲述了一个流浪弃儿意外偶遇一只流浪猫,可能是孤独太久了,也可能是同命相怜,他拥它入怀后,真切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和兴奋,更害怕它逃离将自己抛下。从此,他有了专属的小尾巴,甚至为了它与“体面孩子”扭打并咬断其手指,掐其脖子到眼珠上翻,但也因此遭到了那个孩子爸爸的暴打,差点丢掉了性命。他所有一切的灾难,都融化在它的喵喵叫声中,融化在它和他的亲密无间里。

美好没有节点,更不想有终点。小尾巴长大了,性情也变了很多,骄傲、冷漠、陌生,这一切都让他紧张得无所适从,当所有的自欺欺人都不能安慰他后,他绞尽脑汁,无所不用其极,越想控制它,缺发现越它越疏离自己,直到尾随它看到它的它,那种被亲人抛弃和背叛的感觉成了他的心魔,他用杀戮来增加自己的掌控感,最终亲手将视为“亲人”的小尾巴杀死,并剁下一根手指为它陪葬,只为它嘴角的那抹笑。

疯狂过后,他更加迷失自我,选择割腕来救赎自己的灵魂。然老天放过了他,天亮醒来,他看到了一个拿着草莓的小女孩,那眸那瞳孔让他看到了小尾巴。当他伸出手去触碰小女孩那美丽的身体时,他如猫般的命运定格在了时间的刻度线。
本文视角独特,现实主义中有浪漫主义,反映了“我”对温暖和亲密关系的强烈渴望,因害怕失去掌控力而扭曲人性的矛盾在文中也凸显出来,对于如何处理亲密关系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文章语言推动意象的流动和情节的展开,笔法冷峻,但却将男主的矛盾人格写得淋漓尽致。作者开篇和结尾呼应,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

【优化建议】

一、字词句方面:
1.自知卑微地不如一只猫~“地”应该为“得”
2.要不是踩到它的尾巴时喵了一声~要不是踩到它的尾巴时我听到喵的一声
3.它脏的全身污泥都结了痂~“的”用“得”
4.乞怜的眼神中我读懂了它,跟我一样饿着肚子没人要~乞怜的眼神告诉我:它跟我一样饿着肚子没人要
5.我用破旧床单擦干。把它楼道被窝一起入眠,它可爱的呼噜声~标点符号问题,第一个句号改逗号,第一个逗号改句号。
6.开心的围着我~“的”改为“地”
7.感到我的腰断了——我感到腰断了
8.乖乖的准时回来了~乖乖地准时回来了
9.失落地不能自已~“地”为“得”
10.发挥的淋漓尽致~“的”应为“得”

二、内容主题方面:
第一段和第二段,感觉像几世轮回,最后结尾处“停在这个刻度线,刚刚好。”如果结尾处,那个女孩的幻影能成为遏制这一切的终结者,开始新生,我觉得是不是会更好些。毕竟,救赎的路上,每个人都在寻找,因为我在文字中看到了他的良知,这就是希望的开始。

——点评作者:韩涵微语

精彩点评02:

【文章特色】

弗花的这篇,第一次读完,我震撼了。文字果真如锋刃般的,刺目诛心,去了意想不到的地方。

于这次“陪伴”主题的温馨美好相比,无论从题材、内容到表达方式上,都是与众不同的。

因为他反其道而行,把温情、尊严和体面,统统推开,直抵另一面。冰冷、扭曲、暴力和潜伏于人性中的嫉妒和占有欲,在文字中,血淋淋地开花。

第一人称,“我”是一个没有父母,没有朋友,缺乏关爱的流浪儿,住的毛坏危房,靠捡垃圾为食生存,饥寒交迫中过着每一天。13岁时,遇见同样被遗弃的流浪猫,“我 ”带它回家,从此有了伙伴,在相依陪伴中,得到了慰籍心灵的温情。
可惜好景不长,寸步不能离开的小猫,开始向外寻自己的伴。

最终“我” 在不能忍受的占有欲的心魔下,一步步地,开始了报复杀戮, 最后把自己最“珍爱”的小猫杀死。

悲剧性的结尾,引向高潮,戛然而止。 “我 ” 以同样的方式,被残忍地踩断脖预,脑浆迸出。主人公,似乎是咎由自取,以赴死的方式走向解脱

文中的“我”,心态是扭曲的,身心是对立的,既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关爱和照顾给予小猫,又更本加厉地控制小猫。情绪上的疯狂加速了毁灭的步伐,从而一步步将“我” 与“猫” 的温暖陪伴撕裂,由此产生,尴尬与痛苦的折磨。看到,一个身心分裂的灵魂挣扎煎熬。

“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语 )作为文学中重要的一部分,悲剧,是表现人的挣扎和痛苦的突出表现。这样的呈现,会更有警寓的作用。

光明与黑暗、幸福与不幸,都是一体的两面。所有的生命,都会渴望着爱与温暖。这样的体裁,作者是需要一定勇气的。佩服弗花的探索, 使这次“陪伴”的主题创作,更加丰富多元。

【优化建议】

冷的东西太多。建议把遇到小猫,捡拾回家,那一段陪伴的温馨和美好,着墨力述,以增加视觉和心灵鲜明的对比。

——点评作者:梦里依稀风铃响

精彩点评03:

【文章特色】

弗花的这篇,是我这次参评以来,看到的最大胆的文字,他记述的方式大胆,全篇采用意识流方式,视角大胆,主角“我”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类似于乞丐或流浪儿童,那对于我们中的绝大部分,或都是一个全新的社会层面,再有就是情节大胆。

他的文字冷峻而现实,富有一种奇异的想象力,时不时还逗露出一点让人读得凄凉的幽默,比如他说搂着那只猫的温暖,犹如搂着漂亮的小媳妇;比如他说那只小猫的脏,大海才能洗干净,这或就应称之为黑色幽默了,这是他文字的特色,或也应成为他区别与他人的文风所在。

看了他提前发在组里的自荐信,可知他现在的心情很忐忑,他的忐忑自是因为他的种种大胆。我倒觉得大可不必,文学中的重要流派,便是批判现实主义,既要批判,就要先把那样的现实展现给我们,因而,雨果、德莱赛的大作中都直面过贫民窟中最底层人民的生活,而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就是从丑陋、阴暗和肮脏的生活状态中寻找美丽,今年奥斯卡最佳电影,华金.菲尼克斯演的《小丑》,讲的就是小丑如何在社会低层挣扎,直到最后成长DC的超级大反派。

至于该如何看待文章结尾,“我”阉割公猫和虐杀小猫那段,我认为这可能是现实中存在的,某些让人看了不舒服的生活场景,但也不乏隐喻的成分,一个乞丐该将如何看待那只曾给他带来温暖,现在又要离他而去的猫咪呢?我觉得这是一种,国王的绝望

若你非要问他,为何这样去对待一只猫咪?那你不如去问问,吕后为什么会虐杀戚夫人?于连.索黑尔为什么会妒杀他的情妇?你们的老板为什么会撕掉你写了两个晚上的报告?你又为什么会在暴跳如雷时去踢你儿子的屁股?

在弱小将挣脱时,你有没有过,国王的色厉内荏,那是愤怒中的无奈,你只还剩下了手中的权杖和傲慢,来对抗自己的嫉妒,于是那个孩子拿起了刀,就像你在某个雷电交加的夜晚,给我点击了取消关注。

但你要知道,阻碍任何发展的,从来就不是无知,是傲慢。

【优化建议】

穿过暴风雨,你会找到新大陆的,加油!

——点评作者:云行笔记

精彩点评04:

【文章特色】

①层次,结构,情节,主题思想,语言这些就不一一点评了。两个字完美。

②文中小尾巴和我的关系,就像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一样。孩子小时候多会和父母都亲密无间。因为他们的世界里只有父母。

孩子到了青春期就进入了叛逆期。(文中我13岁属于青春期,寓意着猫的青春期)或者说孩子到了成年之后就会有自己的独立空间。

就像小尾巴一样,大了之后它就开始不那么粘着主人了。它开始出去寻找属于自己世界里的伙伴了。从亲密无间,到小尾巴的渐渐疏远。主人在心理上接受不了。就像现实中一些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一样。如果父母不能正确地对待和引导孩子的“叛逆期”,不能接受孩子长大成年后的“渐渐疏远”。心理就会产生负担。所谓“爱有多深,恨有多深”,当父母不能正确理解“爱”孩子的方式时,往往悲剧就会发生。

文中也是同样的道理。主人不能正确理解和接受小尾巴对自己渐渐疏远时,心中的爱,就会变成恨。当爱在心底生根发芽时,如果人的思想不能用“理解,包容,放手”去灌溉这颗“爱”的种子,那么最后这颗“爱”生根发芽开出的一定是一颗“恨”花。
所以,学会放手,有时候更是爱的体现。

③主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态影响甚至是决定了这个悲剧的发生。社会上难免会有这种类似案例的发生。我们大家在指责事件“侵害者”行为的同时,是否也要反思一下事件的背后故事。以此为鉴,警示后人。

④这篇小说让我想起了了张悦然的《葵花走失在1890》《毁》,安妮宝贝的《彼岸花》。
当最后写到那个小女孩出现时,后我被踩出**时,瞬间脑子里就浮现出了电影《致命ID》结尾处当小男孩和最后存活者的镜头。

⑤最后的我死了:死于小女孩父亲之手(文中没有出现此人,我的推测)。表面罪名是“猥亵”小女孩。(实际后面我再说)
小女孩是小尾巴,小尾巴也是我。我和小尾巴都死于一个叫“父亲”的人(我待猫如孩子,我便是猫父亲)。

⑥这篇小说,我个人是很喜欢,甚至超喜欢。我看到了:人文关怀+恐怖暴力+悬疑+虐待,自虐+人格分裂+……。

⑦读者们是否有人考虑过文章结尾“小女孩”最后是生是死?
我个人推测小女孩最后被自己父亲ss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文中告诉我们,小女孩就是小尾巴。小尾巴死于我之手。看看那些当初和小尾巴走得亲近的同伴,最后都死于我之手。因为我怕它们夺走我的小尾巴。所以,我要将它们踩出nz。

那么,最后我去拥抱小女孩,一样会被踩出了nz。踩我之人,就是小女孩的父亲。因为小女孩父亲看到有人和自己女儿那么“亲近”担心孩子被抢走,所以将我踩出nz。可是小女孩一样会长大,父亲踩s了我,一样还会有别人出现,就像我踩s小尾巴同伴之后,会一个个再出现的。最后我只能ss自己的小尾巴。那么最后小女孩也必将被自己父亲ss。

⑧为什么我要ss小尾巴?和我自己为什么最后也要被ss?
a,我是一切根源。解决矛盾的根源才能彻底解决问题的本质。所以,我和我的小尾巴必须s。

b,故事发展的需要。小尾巴之s,是为了警示后人,正确处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特别青春期的孩子。而我之s,是因为“s人偿命”这是铁的法律。警示后人,珍惜生命,理智解决矛盾,远离暴力。

【优化建议】

①鸡蛋里挑刺:
“猫被它抓下一撮毛,”它改为她。
②多写好文,自己收获的同时,读者一样有收获。

——点评作者:待花解语

精彩点评05:

【文章特色】

1、文章标题吸睛,内容丰富,情节曲折,写的是一个流浪儿童和一只名叫“小尾巴”的猫相互陪伴的故事。
2、语言冷峻大胆,想象力丰富,幽默感十足。
3、结尾悲惨,残暴流浪汉的行为恰恰是作者对社会阴暗面无情地鞭挞,是一篇优秀的作品。

【优化建议】

1、有的语句不通顺,标点符号不规范。
2、有的地方“的得地”用混了。
3、虐杀动物的过程太过血腥。

——点评作者:朋友是老酒

精彩点评06:

【文章特色】

一篇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主题思想、结构和文笔完美得简直无可挑剔。这种“暗黑”型的题材需要高超的驾驭能力,文章证明了作者的实力。
因失去陪伴而造成的可怕孤独感和由此形成的人格扭曲,强烈地反衬了“陪伴”的重要意义。如果成人也需要绘本,不妨将此作为脚本,给大人们也来一次震撼的“启蒙”教育。

陪伴不可缺失,陪伴不是“捆绑”,陪伴不是占有,陪伴不是毁灭。这不单是一个流浪男孩和一只流浪猫的故事,多少个家庭在重复或部分重复这样的故事?抽象的说教,未必让人动心,而这样的故事却直击人的灵魂!为作者的立意和表现形式点赞!

文章象征手法的运用也令人称道。以猫寓人,非常贴切。比如小猫的的叛逆期和青春期,还有“小尾巴”的命名,这些都非常巧妙。
情节曲折,场景与心理描写都细腻生动,语言精炼有文采。

【优化建议】

挑点语句上的毛病吧。

  1. 也休想能跳出来,——也休想跳出来
  2. 在十三岁一个明亮的夜晚,——建议“明亮”前边加上“月光”,和下文的星光呼应,也避免歧义。
  3. 这晚我很兴奋,却没敢睡,——建议改成:这晚我很兴奋,不敢睡去。(句子没有转折关系)
    我没有因为这个有一丝不快——我没有因为这个产生一丝不快。
  4. 我把自己多年来一直用的金边釉彩碗让给它——“金边釉彩碗”应该是残缺的吧?否则太奢华。
  5. 他心里有算计,——建议改成:他心里有底气
    体面人家孩子没什么力气,——建议改成:这家伙没什么力气。(“体面人家”过于重复使用)
  6. 「小尾巴」——“小尾巴”( 「小尾巴」是港台用法,在大陆属于不规范)
  7. 另外,作者对“的”和“得”的使用不准确,重点研究一下,改变习惯。
  8. 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很多处需要断句,请自查。

——点评作者:王大珊

精彩点评07:

【文章特色】

代入感很强,氛围烘托很棒
“它看到我,像是心底滋生出了拼命的勇气,嗷的一声挣脱了,风一样冲到我这里,我迫不及待抱在怀里。”
“一年初春的夜里,梦很离奇,我看到小尾巴在月光下,燃烟一般慢慢融化了,最后喵的一声好像噩耗传来。”

用描写推动情节,主题意义多元化
本文我觉得“一千个读者有一个人哈姆雷特”,我觉得“猫咪”和“人”的陪伴到了一种病态的程度,不,是“人”的占有欲忘记了“猫咪”所有的好,最后“人”失去了理智与温暖。

联想共鸣
上次读“渔夫”就读到了“血腥”场景,细致地描写,是把双刃刀,在影射社会,揭露现实的同时,也会伤到自己。有一个电影叫《流浪猫鲍勃》,这个电影很治愈,一个流浪猫陪伴着一个“瘾君子”,最后让男主重新获得了社会的尊重,并戒掉了毒瘾,最后自食其力。而这篇仿佛和那篇是反方向而为之,却也同样惹人深思。

【优化建议】
故事令人深思的地方很多,人性有时候需要用笔作刀,去劈开所有虚伪吧。觉得,再加进去更多映射社会的内容,而不单单写男孩儿与猫,会让故事的主题更加深化。最后,还是希望男孩儿能放下屠刀,给阳光一个缝隙。

——点评作者:叫我高高

精彩点评08:

【文章特色】

读完这篇小说,十分震撼,这种文风的刻画,有点像安妮的笔触,曾经,安妮是我最喜欢的作家,如果十年前,我读到您的这篇作品,我想我会万分喜欢的。您的文字底蕴,文字驾驭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特别棒,整个故事,有一种朦胧的幻化的悲伤,一种抑郁的,悲痛的,孤独的,无处安放的不知所措,读来让人心疼不已,又惶恐震惊。

努力坚持,你会成为一个好的小说家。

【优化建议】

词境、语言、文风、色调、底蕴、内涵,都无懈可击。如果说要提建议的话,那么我个人的建议,不要让这样阴暗的文风影响自己的生活,只是把当它当成平时写作的一点点缀罢了,因为,这个基调的文风会让人颓废,生活大部分还是美好的。多一些积极阳光的能量,那么,文章也就会因此而阳光了。

——点评作者:郁风闲

……还有许多用心点评的老师小伙伴未能一一列出,见谅。

答疑:

  • 文中时间静止是什么意思?

两种意思,一,可以理解为 三十岁去世的人,他永远停留在三十岁,对于他时间定格。二,猫有这个能力,在看到小女孩,自己死去那会,小尾巴留下的笑靥,最后一刻锁在脑海,算是永远存在灵魂里。

  • 主要想表达什么?

故事主要还原一个缺失温暖关爱的人,是怎样走向极端的。他肯定挣扎过,比正常人更渴望温暖,他只能控制一只猫。想用这篇引发关注,善待他们。

获评感言:时间仓促,未能表意,见谅

很激动收到大家给予的鼓励与支持,简直要涕零如雨。

我投题以来,一直在惶恐中等待这一天到来。

我觉得以这样阴暗 残忍为基调的作品惹人反感。今晚我有了勇气面对自己写的东西。

感谢各位亲人朋友的肯定,争取写出更好的作品与大家交流分享。谢谢,爱你们!


结营:
半个月的时间不长也不短,在完满的结营仪式上我发言如下:

「麦芒1号」✍️ ✍️

各位朋友,晚上好,我是一组弗花。

很开心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本次陪伴主题写作活动。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简书写作互评活动。若问我为什么选择到这里,我想是热爱写作让我们走到了一起。

参加活动以来,大家互师互友,互学互斥,学,顾名思义,是汲取他人文章营养。斥,不是排斥,是帮助挑刺,小到标点符号,大到文章结构,无一能逃过他们的火眼金睛,比如组里,茶茶、小晚、落凡、梅美、待花、云行等人。在他们热忱的帮助下,享受幸福的苛责。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句话:
写作路上,你或许习惯了一个人踽踽独行,可这里的小伙伴愿陪你跨过最艰难的瓶颈,谢谢大家!



感激【文字之光】所有朋友温暖陪伴,使我收获成长的同时获得友谊,欢迎热爱写作的小伙伴踊跃加入!

文字之光·02期陪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字之光·02期陪伴」点评集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bjo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