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成年人或老人碰见可爱的小朋友时,总要过去“逗一逗”,比如:
“你爸爸妈妈不要你了,把你给我了,给叔叔回家吧。”
“怎么又哭起来了,再哭爷爷就放狗狗咬你啦!”
“你怎么跟你爸爸妈妈长得不像呀,捡来的吧。”
虽然有时候父母不愿意身边的亲戚或者邻居和孩子开玩笑,逗孩子,但是碍于情面也不好多说,殊不知家长的这些行为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
“逗”孩子和“捉弄”孩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逗”孩子应该是以儿童的快乐为前提,指成年人把自己放到孩子的位置上,以孩子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制造出让孩子快乐的世界,包含着童心、快乐,甚至是幽默和智慧。
例如,一位妈妈在和孩子玩“躲眊儿”的游戏,手里拿着一样物品遮挡住自己的脸,一会儿从左边看向孩子,一会儿从右边看向孩子,做出各种好搞笑和奇怪的表情,孩子会跟随着大人的行为而欢快起来,有时就傻傻地笑得很开心。
而“捉弄”孩子是指成人居高临下的,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或者害怕,它的目的是逗大人高兴,但是却给孩子带来的是羞辱、担忧和失落。
例如,大人手里拿着一样准备给孩子的东西,却不很痛快地给,还给孩子提条件,让孩子说一句好听的话或者亲亲自己,如果孩子不愿意说,就装作要把好东西拿。有的大人还喜欢吓孩子,常常说出“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你再哭就把你送给警察”,等等这样的话。
大人觉得这样很好玩,因为不过是逗孩子着急一下,哭一下,在哄孩子笑一笑就没事了,但其实这些行为已经给孩子造成了心理的伤害,只会让孩子感到不安和不尊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惧和对他人的不信任感。
虽然在大人眼里这样的“玩笑”就是件小事,但以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大事,因为小孩子还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分不出哪些是玩笑话,哪些是真实的,而家长就是孩子的全世界。
当家长遇到亲戚或朋友拿孩子“取乐”这类事情,要礼貌而坚决的制止,并要及时的安抚孩子的情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