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经典国学文化经典读书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十七章 私臣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十七章 私臣

作者: 红林主人 | 来源:发表于2022-08-01 09:04 被阅读0次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十七章 私臣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界定十五个臣子为“霸王之佐”君王成就霸业的辅佐之臣,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显主卑己,做人低调,做事规范,懂政治规矩,知君臣礼数,明政策法规,通处世之道。他们最大的本事是“虽当昏乱之主尚可致功”即使遇到昏乱的君主也能建功立业,实现自我价值。

    遇到昏乱的君主一般贤士表现有三,要么避世厌俗保全性命,要么疾争强谏沽名钓誉,要么朋党比周乱国篡权,总之,是不可能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纵观历史能够“虽当昏乱之主尚可致功”的臣子不多,极为难得。在国家不治的情况下能够为国立功还能保全性命必是贤能之才。

    我们对贤能之士的概念还停留在“明哲保身”。《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但,韩非子所列十五个“霸王之佐”之臣已经突破了明哲保身,用自己的智慧与聪明才智积极投入国家事务中,想尽办法为国办事,为君谋划。其实,明哲保身的臣子与前三种人没有什么区别。

    也许,有时候我们太注重环境的重要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思想让我们总在等外部条件的具备,这种思想反而影响了事物的发展。人的主观能动性让位于客观条件。我们总想着公司如何奖罚分明,老板如何知人善用,工作条件如何优越,工作环境如何顺畅,可现实并不是这样,总是有问题,难道有问题就不工作了,不努力了,不尽职了。想想革命先辈的创业史,想想王进喜式的人物,我们确实要思考一下,如何在逆境中“致功”。当然,不能为了致功而致功,还是要顺势而为。也许是我们所处的体制决定了我们的行为。

    韩非子讲完“霸王之佐”的臣子后,开始行私的臣子,他列出了十二个人,他们是“若夫周滑之、郑王孙申、陈公孙宁、仪行父、荆芋尹申亥、随少师、越种干、吴王孙额、晋阳成泄、齐竖刁、易牙,此十二人者之为其臣也,皆思小利而忘法义。”意思是:至于西周的滑之、郑国的公孙申、陈国的公孙宁、仪行父、楚国的芋尹申亥、随国的少师、越国的种干、吴国的王孙额、晋国的阳成泄、齐国的竖刁、易牙等,这十二个人作为臣子,都是见小利而忘法纪,

    我们先认识一下。滑之: 人名,事迹不详。王孙申: 春秋时郑国人,事迹不详。公孙宁: 即孔宁,春秋时陈国大夫。仪行父: 春秋时陈国大夫,与孔宁一同引诱陈灵公淫乱。申亥: 人名,楚灵王的臣子。少师: 春秋时随国大夫,与楚交战,被楚军俘虏。种干: 人名,事迹不详。王孙额(é): 一作王孙雒,春秋时吴国大夫。阳成泄: 春秋末期晋国智伯瑶的家臣。

    竖刁: 春秋时齐国奸臣,负责掌管内侍及女宫的戒令,为了表示对齐桓公的忠心,自行阉割。齐桓公病危时作乱,最终被埋伏的兵甲杀死。他善于揣摸人的心理,极尽阿谀迎之能事,深得齐桓公的宠爱。

    易牙: 易牙,春秋时代一位著名的厨师,也有写成狄牙的。他是齐桓公宠幸的近臣,用为雍人。擅长于调味,所以很得齐桓公的欢心。齐桓公说自己没有吃过人肉,易牙就“杀子以适君”,他还参与发动政变,被后人所唾弃。

    【若夫周滑之、郑王孙申、陈公孙宁、仪行父、荆芋尹申亥、随少师、越种干、吴王孙额、晋阳成泄、齐竖刁、易牙,此十二人者之为其臣也,皆思小利而忘法义。】

    这十二人历史记录不多,但韩非子将他们与竖刁、易牙同列,也就大致明白是什么人了,这也许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吧。此类人连最起码的职业道德都没有,但他们又是君主的左右近侍与亲信,也是最容易影响与蛊惑君主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十七章 私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bol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