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一个小剧场:甲乙丙在同一家单位上班,甲是乙和丙的好朋友,但是乙、丙之间并不熟悉。
有一天乙和丙在某件事情上有了争执,乙找甲评理。甲在这件事上没有表态,乙就和别人说:“我再也不会理甲了。”
没多久,丙有了新的朋友,丁。甲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下班,一个人过周末。
看完这个小剧场,不知道甲是一种什么心情,我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谈谈我的感受。
文/小扇01
有人说:“我交朋友,就是让他说好听的话给我听的,生活已经够苦了,我不需要别人评价我,教我做事”;也有人说:“虽然很少有朋友可以和我们共度余生,但是朋友给予我们的力量,恰恰是在精神力上得以体现。”
我有过很多朋友,每一个时期都会有一两个,但是在某些瞬间,仍然会有种被全世界抛弃的错觉。这种错觉在成年以后,尤甚。
再也不是一个孩子,以前还会拿“小孩子之间争吵很正常”这样的话安慰彼此。长大以后,那些委屈只能咽下去自己消化,积攒下来,这些委屈却不知道会在哪一天突然爆发。
02
长大以后,我不敢说真话了。
进入职场以后,我曾有个特别好的朋友。她大我五岁,却有很多共同的爱好,常常聊八卦聊到深夜两点。
我们对外向别人介绍彼此,都称“她是我最好的闺蜜。”
她总说:“你怎么这么可爱呀!要是人人都像咱俩这样简单,爽快就好了。”
我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尽管不在一起,她也不会觉得孤独,因为她讲什么,我都听得很耐心。
她是一个强势的姑娘。在工作中雷厉风行,眼里揉不进一粒沙子,但是在竞争激烈的公司,宛若食物链一样的晋升制度,并不是谁都会听她的话的。
我总会肯定她,鼓励她,从不会说哪里做得不合适,不够好。
主要是因为:一个是我们是专业领域不一样,很多事我都当八卦听,一个是我知道:她愿意听到什么样的话。
03
她总会给我出谋划策,无论是工作上还是感情上,总能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给予了我很多帮助。
相比于我的自卑敏感,她自信仿佛带着光的样子,是我一直想成为的人。
我以为我们可以一直那么好。直到有一天,我和她谈起一个我们都讨厌的人时,她突然爆发:“能不能不要和我说这个人了。”
我是通过她知道这个人的,在最一开始,朋友对这个人的评价是,有缺点,但瑕不掩瑜。在工作上,他俩里应外合,很默契,颇有种老搭档的感觉。
渐渐地,她开始和我吐槽这个人,自大狂妄,总是否定她的努力。
因为朋友算是他的“老大”,我建议朋友给这个人点压力,不要让他觉得朋友好欺负,朋友还信誓旦旦地说:“不会的,他得听我的。”
没多久这个人拉拢了不少同事,不知道怎么拿到了她的方案,签了一个大单子,朋友找经理说要说法无果,心寒离开。
我后来琢磨才想通一些事,朋友只和我说:“这个公司从根儿里就坏透了,老娘不待了。”当时的我,真的以为她放下了。
所以后来放下顾虑,频频和她说这个人,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她生气,我委屈。
文/小扇04
我们大吵了一架,因为付出不对等。
就这样,相处了一年的好朋友因为“别人”,彻底变成微信里连朋友圈都不会点赞的陌生人。
她那么高傲自然不会主动找我聊天,而我也想高傲一次。
看到了这里,你觉得我们称得上“最好的闺蜜”吗?
我理想中的朋友,不是说永远不争吵,而是大家不要把话放在心里。是可以相互鼓励,支持地往前走,而不是告诉你“应该怎么样”;是在吵架以后害怕失去,因为珍惜,所以想如何挽回,而不是“我要开始新生活了”。
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人,都不会回头。生活也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向前走,别回头。”
05
说回前面小剧场里的甲,严格的说,乙和丙并没有把甲当做朋友。
乙把甲当做自己赢得“胜利”的工具人。丙呢,并不认为朋友是专属,当遇到了更契合的朋友时,就忘记了甲。
我们并不能很好地估量自己在对方心里的分量。
有人说:“每个人的性格中,都有某些无法让人接受的部分,再美好的人也一样。所以不要苛求别人,也不要埋怨自己。”
不必对“朋友”太过执着,越在乎,就越容易失去。索性做自己吧,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与世俗相处,别有一番风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