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非首发,文责自负。
“他的声音远远传来,才刚说了一句:“是我。”/拿着话筒的她,忽然间好像就全明白了。”素朴的诗句一如她本人,紫红的围巾点缀一袭黑色的衣裙,干练的短发,镜片后依然那双爱流泪的双眸。席幕蓉,多年前将她的诗句眷抄下来,反复吟咏,沉浸在爱与忧伤的色调之中,随着如诗岁月渐行渐远,淡忘了她的名字,淡忘了她的诗句,又见她时已隔着二十多年的岁月。
席幕蓉座客于扬澜访谈中,不再是那个多愁善感的小妇人,她的话语简洁、睿智。当扬澜提到她的诗作《我折叠着我的爱》时,她说,第一次知道蒙古长调中迂回曲折的唱法翻译成汉语是“折叠”之意时,一时心醉神驰,到现在听到这个词身上还会起鸡皮疙瘩,她不由自主得摸着自己的手臂,我的心骤然为之战栗。这是怎样一个妇人呀!“折叠”一词当时并未打动我,而是这个妇人沧桑脸上涌现的那种激情。
二十多年前读她的诗,未见她的人;现不读她的诗,才见她的人,见到她的人时,又怀疑是否读过她的诗,然而这个人仿佛早就相识,却不得相见。当她的诗《川上》配上悠扬的音乐、灵动的画面被浑厚的男声朗诵时,我心再次战栗。
“逝者如斯
逝者如斯逝者
如斯
逝者
如斯
阳光下这层层碎裂着的炫目波光
使得
我们好像从来没有来过”
二十年前读的是席幕蓉的诗句,却从未走进席幕蓉的诗。
席幕蓉那些打动我们那一代年轻情怀的爱情诗,多数是她三十多岁回望爱情写的。年轻时迷恋她诗中忧伤的情调,读出的是爱与哀愁,以为爱情就是整个生命。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伟大的爱情绝不会轻易降临,期待可遇不可求的爱情。
多年前初次看《魂断蓝桥》,男女主人公俊美脱俗的外表,一见钟情的浪漫,如痴如狂的爱恋,凄美伤感的结局,年轻的我以为这才是真正的爱情!配音演员富有磁性的音色,译得如诗般美的片名,也让年轻的我心醉。爱情定要在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时代才能彰显它的美,以为这才是伟大的爱情。从此爱上看爱情战争片,爱上《一路平安》那永恒的旋律。
记不清看了多少次《魂断蓝桥》,每一次都让我泪流满面,即使影片开始,男女主人公相遇也让我哽咽,因为知道结局,每一次欣喜若狂的相会都为日后肝肠寸断的分离埋下伏笔,就像那句经曲台词:“每一次跟你分别,都像一次小小的永别。”
青春渐远,慢慢懂得这样的爱情多出现于文学、影视作品中,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当然也有激情,但更多的是激情之后的平淡。还有许许多多走到一起的夫妻并不是因为爱情,却也有不少能好好地牵手走下去;而因为爱情走到一起的夫妻,排除客观因素,能好好牵手走下去的并不是多数。
人到中年,越来越觉得亲情之重要,但我依然不知道亲情究竟等不等于爱情,抑或在婚姻生活中,谁的比例更大一些;爱情究竟是什么,亲情能取代吗?我以为走到现在,不会轻意被远离现实的爱情震撼。却又在二十年后重看《魂断蓝桥》时,从男女主人公的激情拥吻到女主人公听到男主人公阵亡的消息到最后二人的生死离别,每个片段仍让我不由自主落泪。过去这么多年,我仍旧会沉浸在这样的爱情故事中,那是一个纯美的世界,给人以无限遐想的世界,让人暂时忘记平庸现实的世界。
爱情可转化为亲情,亲情能完全取代爱情吗?亲情是远在异乡的伴侣静静地给你报一声平安,是分别已久的伴侣从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这难道不是爱情吗?抑或二者之间并无明确界限,重要的是,我们牵手走过的那些日子,有欢笑有泪水,有喜悦有悲伤,我们还要牵手走下去,一起面对不可知的未来,只要相互懂得珍惜,随着岁月加倍的珍惜。天下所有白头偕老的夫妻不都是这样吗?现在再读席幕蓉的爱情诗,特别是年纪大了以后写的,吸引我的不再是爱与哀愁,而是现实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却被我们疏忽的东西,就是电话那头远远传来一句“是我”的素朴。
席幕蓉年过七旬,她说现在写诗是一种回望。“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三十多岁回望青春有这样的感叹,现在回望自己大半人生,觉得整个人生都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时间和爱情都只能回望”。
原以为席幕蓉最擅长写爱情诗,读了她更多的诗作及散文后,才明白她那里是单纯在写爱情呀!不管是写爱情、亲情、乡愁、日月星辰、花草树木,都是对生命的关注与思考,流露出浓浓“禅意”。她更多是借爱情这种方式来抒写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无常。恰因为她对生命有这种紧迫感,才会如此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片段,方会在生活中发现那么多的美,那些常常被我们忽略而被她小心翼翼珍藏的记忆。
在散文《美好的插图》中,与儿女、丈夫一起登山游玩,看到儿女们嬉戏,她写到:“在注视他们的同时,仿佛另外有一个我,在更远更远的地方注视着这一幅图画。是啊!所有生命里的好时光都像是书里的插图,再怎样赞叹也还是要翻过去的。”一面陶醉在美好时光之中,一面悲叹好时光即将离去。
在过去的诗作
“在长长的一生里
为什么/
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
走得最急的都是
最美的时光。”
与现在的诗作
“即使再怎么悠长的一生啊
其实也只能容下
非常非常有限 爱”
都有着这种色调,这种基调也贯穿她所有作品,因而笔下的文字总散发一种淡淡的忧伤。
又见席幕蓉的文字,依然喜欢那忧伤的色调,但已不同于年轻时只读到字面上的忧伤,强说的愁。这种忧伤与作者本身的经历没有太多关系,那是对人类的悲悯,恰如木心所说,“悲观,是一种远见。”
席幕蓉个人生活并非不幸。虽说童年经历了战乱、颠簸流离、居无定所,却始终被亲人关爱着。有爱她的父母,深爱她的丈夫,一双懂事乖巧的儿女。如果说她生命中最大的悲伤,应该是相伴大半生的丈夫先她而去。这也是啊人人皆会经历,席幕蓉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虽说她的诗句给人一种远离现实唯美的错觉。她与我们一样,有着普通女子的欢乐悲伤,琐琐碎碎生活的烦恼与无奈。
席慕容不同于张爱玲拒人千里之外。张爱玲一生是真正的悲剧,尽管她竭力捕捉日常生活中细微欢喜,却只为缓解心灵深处彻底的虚无。张爱玲笔下尽是现实人生的酸辛与无奈,她是站在云端冷眼静观,有着高处不胜寒的旷世孤独,好似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席幕蓉则像我们可敬老师、亲切母亲、邻家姐姐,知心朋友,说出我们心中的疑虑,解答你我心中的困惑。内心充满了爱,不管对丈夫、父母、儿女,还是对家乡、祖国;无论对自然的一草一木、还是对生活的一事一物,皆倾注自己最真实的爱。她总是竭力把握瞬息万变的片刻,抒写瞬间的感受,把握瞬间的美,只为留存日后那份记忆!虽说人生到最后一切皆成空,谁也无法逃脱的悲剧。然而从生到死仍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谁都活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珍惜每一个当下,那么长长的一生,我们是不是都能把握?当然还会有遗憾,但倘若将片刻当永恒,在蓦然回首时也会少许多遗憾。
席幕蓉在《尘缘》中写道:
“不能像
佛陀般静坐于莲花之上
我是凡人
我的生命就是这滚滚凡尘
这人世的一切我都希求”。
是的,你我这样的凡俗之人,生命之中不可能没有欲望。叔本华说,生命就是欲望,欲望不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摇摆。我们很难摆脱欲望,走向虚无。若有虚无作为人生的底色,是否我们就不会太执著眼前的东西,譬如名利、金钱,而是更关注自己的精神生活、心灵世界,这样的人生就不会太无聊、太痛苦。抑或,这就是为什么席幕蓉一面不断发现生命的喜悦,一面又哀叹它的稍纵即逝,抒写我们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的事,呈现的却是生命亘古不变的流转。
在青涩的春,读席幕蓉的诗走到苍翠的夏,满天星空迷惑了我的双眸,不再读诗。在多思的秋才恍然,生命如诗。翻转枯黄的落叶,凋零纷飞的花瓣,吟咏着永恒的诗篇,我岂能不读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