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抑郁症,你首先想到了什么?
有人认为这是矫情,有人认为这是精神病,还有人认为这是装的。提到抑郁症,总是有种种偏见。
似乎这就是一种见不得人的事情,是患者自己和自己过不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被抑郁症所困扰,却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反而是指责和埋怨居多。
只有正视抑郁症,我们才能帮助身边的患者走出阴霾,迎接光明。
疾病文化史著名研究者克拉克•劳勒所著的这本《从犯愁到解愁:抑郁症的历史》,将为我们揭开抑郁症的神秘面纱,帮助我们了解抑郁症的真实面目。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76824/a0d3a5b86f4583f7.jpg)
一、文坛泰斗也逃不开的疾病
英国“文坛大可汗”塞缪尔•约翰逊,编著了《英文辞典》,主编了《莎士比亚集》,还撰写了各种文学评论、小说、诗歌,是大名鼎鼎的启蒙运动泰斗。
这样一位声名赫赫的文学家,你能想象他一直被抑郁症(当时称为“忧郁症”)所折磨吗?
在约翰逊漫长的一生中,抑郁症不是光顾,病情时重时轻,以致于他说这种忧郁“弄得他一辈子都成了疯子,至少不大清醒。”
现有资料表明,约翰逊第一次抑郁症发作是在牛津就读期间,祸不单行,当时的他还因负担不起学费而从牛津辍学,之后的一段时间有迹象表明他曾想要qing生。
出于绝望,约翰逊曾把自己的病情陈诉交给了他的教父,可教父却将这份陈述给几个朋友传阅,约翰逊既尴尬又生气,此后再也没有与教父和好。
在临终前,他还烧掉了大量的信件和日记,在约翰逊看来,“这世上的人,思想都是很肤浅的。他们如果知道有人得这种病,都会鄙视这个人,觉得他简直丢人。”
抑郁症一直伴随着这位文坛泰斗,哪怕他有着世人眼中不俗的成就,可在他自己看来,他始终是一个懒散的人,他一直对此怀有愧疚感,而这又引发了他的忧郁。
抑郁症从来不挑病人,各个阶层的人,哪怕是世人眼中的成功人士,哪怕是世人艳羡的对象,都有可能会患上抑郁症。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76824/9ee6c39efcfcb72e.jpg)
二、抑郁症的未来
关于抑郁症,学术界有多重理论流派,在不同的时期,它们都曾在当时起过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中,受各地风俗的影响,也对抑郁症有着不同的认知。
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就存在的抑郁症,到了今天,更多地被认为是一种大脑疾病,以各种药物进行治疗。
然而我们应该认识到,“许多患者感到倦怠,对生活丧失了兴趣,其中的核心是他们失去了一段值得珍视的人际关系,或者面临个人意义的危机。”
我们不应该把抑郁症患者简化成生物化学层面存在缺陷的机器,而是要认识到他们都是处于复杂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治疗的过程中,除了药物,也应该更富有人情味。
抑郁症患者需要的是理解和帮助,而不是偏见和鄙视。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76824/808ce3c06ae959bf.jpg)
本书通过审视忧郁症和忧郁症的历史,打破了普通人对抑郁症的僵硬认知,我们只有正确看待抑郁症,而不是避之如洪水猛兽,才能真正帮助身边的患者一起走出阴霾。
最后引用约翰逊的一句话:“用尽一切方法,让小孩爱上看书。世事难料啊。或许有一天,因为读过的书,他们就不会去自杀。”
阅读虽然不能阻止抑郁症的产生,但阅读构造的精神世界或许在某一个你绝望的瞬间给你一束光亮。
网友评论